非物质设计与城市交通问题
2009-02-01李洋徐伯初
李 洋 徐伯初
关键词:非物质设计;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公共交通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与此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于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一非物质设计思想开始出现在交通设计过程中。非物质设计在物质性设计的基础上强调服务、体验、功能性等特点,在交通设计中致力于构建一种全新的、节能的、环保的、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变通环境,因此在此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及功能部署,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有机搭配多种出行方式,可实现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6—0072—04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汽车驶进城市交通网,给城市交通体系带来了巨大压力,交通堵塞问题在各大中型城市都日益突出。于是与此相关的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寻求解决之道,而在设计领域人们围绕着设计理念展开了“非物质第三种生活方式”的讨论。作为设计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交通的设计理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国外已做了很多交通设计实践工作。为此本文提出城市交通的非物质设计理念,从设计思想的层面来考虑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办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对该思想在我国城市规划与交通设计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一、城市交通设计理念的发展变化
设计领域“以机器为本”的价值观反映到城市交通的设计上便是“以汽车为本”。在这种交通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很多城市把修建环路、扩宽路面作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途径,而护栏、隔离带、天桥和地道限制着人们的行动空间,忽视了人对自然开放的行动空间的心理需求。事实上,六车道的路面使人的日常行动变得不方便;过多的汽车带来环境污染、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交通事故等社会成本,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于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设计理念逐渐被人们重视,要求交通设计与规划要考虑大部分人的共同需要,在道路交通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对人自身的关怀,考虑市民的行动与心理需求。
近年来又产生了“绿色交通”的概念。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是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是“以自然为本”的。从本质上讲,“以自然为本”就是强调在考虑资源耗费与分配的基础上提供交通服务(尤其是可共享的交通服务),改变耗费资源的传统交通设计模式,使人们在出行时首先考虑步行和使用自行车,然后才是选择搭乘公共交通车、共乘小汽车(Car-Sharing)和多成员车辆(HighOccupied Vehicles,HOV);而且相关行政部门则需适当发展出租车和有计划地限制私家车的出行。
二、基于非物质思想的城市交通设计理念
从交通设计理念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交通设计的理解经历了从硬件设计到服务设计的转变,体现出设计重点向非物质领域转变的特点。
1非物质设计
设计关系到事物的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非物质(immaterial)是相对于物质而言的。物质层面就是产品在物理上呈现出来的体积、形状、颜色、重量等内容,而非物质层面即产品所提供的功能与服务、使用过程中为用户带来的体验与经验等不可见、不可触摸的内容。
人类将无生命的和未加工的物质转化成工具,并给予它们以未加工的物质从未有的功能和样式。功能和样式是非物质性的,正是通过物质,它们才被创造成非物质的。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会”,是一个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一般来说,非物质设计是指以信息与服务设计为主的设计,其核心在于体验与服务,注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目前,人们已充分认识到非物质设计的内涵不仅仅局限在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虚拟设计层面上,而应该成为一种设计思想体系,其范围应扩展到一切物质设计难以触及的领域,主要是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在“以自然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物质层面以外的非物质因素进行合理的组织,以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服务。
2从非物质的角度考虑交通问题
从非物质的层面看,人们需求的其实并不是物质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比如PC,用户需要的并不是外壳、电子元件等物品,而是PC为用户的学习、办公和游戏等活动所提供的各种功能与服务。事实上,在非物质社会中,有些产品本身的物质形式已不可见,呈现在用户面前的只有功能与服务。比如Internet网,用户对网络结构、光纤传输等内容是不关心的,仅对网络的服务有兴趣。
交通行业属于第三产业,城市交通为市民出行提供服务。在物质设计的范畴中,虽然路面已被扩宽了,而且修建了更多的道路,并建立了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网络,物质性的硬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很多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却依然突出。从非物质的层面来看,拥堵不仅仅阻碍汽车的前进,而且导致人们对出行服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很多城市改造交通服务网络,开辟公共交通专线,提高公交服务质量,以期改善交通服务水平。
非物质设计注重合理地分配和耗费资源,设计注重向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而不是产品本身,这一点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很有启发。在交通活动中,人们需要的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出行服务。如果能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公交车出行环境,那么就既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减少资源耗费,也符合“以自然为本”的要求。
3城市交通非物质设计思路
如图1所示,城市交通非物质设计是一种设计规划的思想,包括物质设计与非物质设计两方面的内容。物质设计是非物质设计的基础与保障,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路网、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城市规划等物质性的基础建设;非物质设计是物质设计的扩展和补充,主要包括出行方式的设计、交通服务体系的设计、管理与调度体系的设计、城市公共交通形象的塑造等内容,可在市民中树立环保、节约的意识,使人们自觉限制私家车的使用,以保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非物质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出行方式应多样化,创建自行车、公交车、轨道车辆与出租车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使人们可以在各种出行方式中自由选择,尤其要鼓励人们选择公共交通作为出行方式;改革管理与服务体系,例如采用公交车一票制的方式,方便乘客换乘车。在一些情况下,可以鼓励公交公司或者其他公司成立以提供拼车、租车为主的服务,以补充城市交通服务的不足;同时,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塑造公共交通的良好形象,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
非物质设计强调交通服务与出行方式的设计,
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考虑人的需求和体验,提倡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符合以自然为本的要求。非物质性内容的设计应是今后城市交通设计战略的重点。
三、国外典型案例的分析及启示
日本铁路JR East公司推出了一个火车与租车联票的服务,称为“Torenta-kun”业务。如果用户买火车票时也购买租车的联票,那么所有使用租车的用户的火车票都可以享受最高达20%的折扣,租车将在客户到达目的地时准备就绪。这种服务使那些原本准备全程驾车的用户可以乘火车到达离目的地最近的火车站,然后再租车前往,这种方式既方便、安全、经济,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近年来,在西欧、美国和日本,骑自行车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去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城市相关部门也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这两种交通方式的协调。
不管上述做法是国外交通部门从非物质的角度探索出的方法,还是其交通规划无意之中与非物质设计思想的不谋而合,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非物质交通设计的潜力,反映出解决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新思路。
这些做法从市民的出行需求出发,结合公共交通工具(火车、地铁、城轨)、自行车与小汽车(包括出租车)等多种方式,既满足了市民所需的交通服务,又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利用率,降低了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通过对交通政策与服务的改革与完善,在不扩建道路的情况下改善了市民的出行条件,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符合城市交通非物质设计理念的要求。
四、我国城市交通非物质设计的实施办法
城市交通非物质设计是一种交通设计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处理。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占有资源稀少,城市发展以单一中心密集型为主。遵循非物质交通设计的理念,在具体的实施中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结合以节能和资源共享为基础的汽车共乘(car-sharing)策略,逐步建立起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体、以多成员车辆(High Occupied Vehicles,HOV)和出租车为辅助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各种出行方式梯次如图2所示)。其中,步行与自行车是出行时的首选,公共交通工具应为优先发展的乘车出行方式,同时辅以多成员车辆和出租车,而乘私家车出行的方式则应加以限制,这才符合“绿色交通”的要求。
在这种交通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从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层面对我国城市的交通网络与服务体系进行改造。对物质层面而言,在交通枢纽修建换乘站,并在换乘站周围修建大型的自行车和轿车停车场,以便于市民在自行车、轿车、公共汽车和地铁等不同交通工具间的换乘,实现公共交通的网络化。笔者认为应该在城市规划之初就考虑各种交通工具的联合利用问题,制定出一套解决交通问题的城市中心区规划方案(如图3所示),在居民区、工作区和商业区等交通枢纽修建换乘站,合理搭配公交干线与支线,这既便于不同的交通工具之间换乘,又便于与对外交通的有效衔接。
在物质性建设的同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我国城市交通的非物质设计:
1构筑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交通拥堵问题突出的城市,可有序发展运量大、速度高的地铁和轨道交通;着力于公交系统的功能分级,将目前的公交线路合理划分为干线、次干线和支线;同时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进行补充,如多水的城市可配以渡轮作为补充(如香港),逐步形成地铁、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以及渡轮相互协调的立体公交系统。
2提高公交服务水平
公交服务部门应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努力为市民留下良好的乘坐体验,增加服务附加值。一方面通过有效管理手段加强对公交场站的管理,适时跟踪公交车的运行状况,提高公交服务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信息服务,及时向乘客提供公交运行情况,在公交站牌上显示线路时刻表、换乘方式、下辆车到站时间等内容,以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3培养市民的公共意识
公交服务部门要努力改善乘车环境,提高公交车的准点率、换乘效率,塑造公共交通的良好形象;而且要加强广大市民的公共与公益意识,加强绿色交通与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城市公共交通文化。在更深的层面上,通过公交文化发挥市民的潜在能力,促使其自我学习,提高修养,产生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五、结论
非物质设计强调服务、体验、使用方式等内容,致力于构建一种全新的、节能的、环保的生活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可持续发展正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因此从非物质设计的角度思考城市交通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非物质交通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本文分析了国外的经典案例并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非物质设计的实施办法,以期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起抛砖引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