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子》撰写时代考

2009-02-01罗明月

关键词:杨伯峻列子

王 东 罗明月

关键词:《列子》;汉语词汇史;晚汉魏晋时期;杨伯峻

摘要:《列子》托名为先秦古籍,实则是晋人的伪作,然而学界从语言史角度提供的证据不多。杨伯峻较早从汉语史的角度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一些语词证据,其后刘禾、马振亚、张永言等又多有补益。然而《列子》中仍有不少晚汉魏晋时期的词语有待进一步发掘,如“丁壮”、“家累”、“身意”、“稽度”、“消灭”、“邻居”、“两可”、“巧妙”、“乞儿”、“儿童”等。通过发掘这些词语,可以为从语言学角度证明《列子》的撰写时代提供更多的证据,不乏语言学和文献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6—0001—07

《列子》是晋人的伪作,然而从语言史角度提供的证据不多。前贤虽已有所考察,如杨伯峻、刘禾、马振亚、张永言等先生对此已有不少精辟的论断,但还是显得很不够。本文从词汇史的角度对“丁壮”、“家累”、“身意”、“稽度”、“消灭”、“邻居”、“两可”、“巧妙”、“乞儿”、“儿童”等十个晚汉魏晋时期的词语作了考证,希望为前贤的观点做些补充。

丁壮

《说符篇》:“居一年,其子又无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围其城,民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丁壮者皆乘城而战,死者太半。此人以父子有疾皆免。及围解而疾俱复。”

按:“丁壮”,不见于先秦文献,为汉以降词语。如西汉桓宽《盐铁论·和亲》:“燧燔烽举,丁壮弧弦而出斗,老者超越而入葆。”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淮南子·汜论训》:“丁壮丈夫,西至临洮狄道,东至会稽浮石,南至豫章桂林,北至飞狐阳原,道路死人以沟量。”《淮南子·人间训》:“当此之时,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壮者死,老病童儿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淮南子·人间训》:“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史记·律书》:“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日丙;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史记·循吏传·子产传》:“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礼记·杂记下》:“弔,非从主人也。四十者执綍。”东汉郑玄注:“成人二十以上,至四十丁壮时。”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男子不得耕稼树种,妇人不得纺绩织纫,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居者无食,行者无粮。”《汉书·赵充国传》:“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汉书·于定国传》:“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东汉荀悦《汉纪·孝武皇帝纪》:“留而守之,卒老粮乏,丁壮从军,老弱馈饷,男子不耕,妇人不织,居者无食,行者无粮。”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食此石以口取饱,令人丁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朗传》:“夫治狱者得其情,则无冤死之囚;丁壮者得尽地力,则无饥馑之民”。南朝宋范哗《后汉书·仲长统传》:“丁壮十人之中,必有堪为其什伍之长,推什长已上,则百万人也……以筋力用者谓之人,人求丁壮;以才智用者谓之士,士贵耆老。”南朝梁沈约《宋书·后废帝本纪》:“丁壮犹有生业,随宜宽申;赀财足以充限者,督令洗毕。”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张敬儿传》:“中江遇风船覆,左右丁壮者各泅走”。《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伪孔注:“冬寒无事,并入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此注为晋人梅赜伪托。《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今吾沐涂树之枝,日中无尺寸之阴,出人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此篇为汉人伪托。

家累

《杨朱篇》:“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藉其先赀,家累万金。”

按:“家累”,为汉以降词语。如《史记·吴起列传》:“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汉书·酷吏传·王温舒》:“温舒死,家累千金。”《汉书·王莽传》:“天下吏以不得奉禄,并为奸利,郡尹县宰家累千金。”《后汉书-侯霸传》:“霸矜严有威容,家累千金,不事产业。”《后汉书·王丹传》:“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三国志·魏书·崔琰传》:“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裴松之注:“《吴书》曰:……宠秩子伯,家累千金。”《晋书·隐逸列传·陶淡》:“家累千金,僮客百数,淡终日端拱,曾不营问。”《晋书·殷仲文传》:“性贪吝,多纳货贿,家累千金,常若不足。”《宋书·后妃列传》:“文帝路淑嫒讳惠男”:“太后颇豫政事,赐与琼之等财物,家累千金,居处服器,与帝子相侔。”《宋书·杜骥列传》:“幼文所莅贪横,家累千金。”《魏书·阉官列传·张韦占》:“由是特被恩宠,岁月赏赐,家累巨万。”《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下》“王孙养性,矫葬厉生”:“杨王孙,成固人也。治黄老。家累千金,厚自奉养。”《水经注·清水注》:“题言: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有三女无男,而家累千金。”《齐民要术·养鱼第六十一》:“《陶朱公养鱼经》:‘公任足千金,家累亿金,何术乎?”《金楼子·杂记篇》:“颜师伯要俸,贵臣莫二。而多纳货贿,家累千金。”

身意

《杨朱篇》:偊偊尔顺耳目之观听,惜身意之是非;徒失当年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

按:“身意”为中古习用词语,还见于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76则:“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此二人邪?谢云:‘身意正尔也。”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年貌不可远,身意会盈歌。”《文选·袁阳源(劾曹子建乐府白马篇)》:“但营身意遂,岂校耳目前?”东汉以降的佛经中亦屡见,如后汉康孟详《修行本起经》:“于是夫人身意和雅。”三国吴康僧会《六度集经》:“三禅之行,其净犹花。去离众恶,身意俱安。”西晋竺法护《普曜经》:“别诸恶行身意法门”,“身意休息兴道威耀”。隋阁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世尊身意卓不移,无惊无怖而定住。”“魔军身意悉乱迷,种种方便欲害圣。”“如是种种自防守,身意犹故不安宁。”

稽度

《说符篇》:“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之出不由

门,行不从径也。”

按:“稽度”为晚汉以降词语,如《艺文类聚·帝王部·后汉光武帝》东汉蔡邕“光武济阳宫碑”:“稽度虔则,诞育灵姿。”明朝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张衡(西京赋)》:“取殊裁于八都,岂稽度于往旧?”晋陆云《纡思》:“考余心其焉可,往稽度于神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稽度前典,以正礼制。”

欧阳修跋《后汉鲁相晨孔子庙碑》引用原文:“《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

消灭

《杨朱篇》:“太古至于今日,年数固不可胜纪。但伏羲已来三十余万岁,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消灭;但迟速之间耳。”

按:“消灭”不见于先秦文献,为汉以降词语,如《淮南子·览冥训》:“然而不彰其功,不扬其声,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则?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论衡·解除篇》:“行尧、舜之德,天下太平,百灾消灭,虽不逐疫,疫鬼不往。《艺文类聚-天部上·云》:“《孝经援神契》曰: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土,天孽消灭,景云出游。”《艺文类聚·人部一·髑髅》:“晋吕安《髑髅赋》曰:‘……天夺我年,令我全肤消灭,白骨连翩,四支摧藏于草莽。”《汉书·楚元王传》:“杜闭群枉之门,广开众正之路,决断狐疑,分别犹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则百异消灭,而众祥并至,太平之基,万世之利也。”《汉书·杜周传》:“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汉书·外戚传》:“礼有改葬,请发共王母及丁姬冢,取其玺绶消灭,徙共王母及丁姬归定陶,葬共王冢次,而葬丁姬复其故。”《后汉书·郎顗传》:“宜以五月丙午……于西郊责躬求愆,谢咎皇天,消灭妖气。”《后汉书·刘陶传》:“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后汉书·袁绍传》:“雷震虎步,并集虏廷,若举炎火以焚飞蓬,覆沧海而注熛炭,有何不消灭者哉?”《后汉书·向栩传》:“会张角作乱,栩上便宜,颇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当消灭。”《晋书·阮籍传》附“阮瞻传”:“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仆便是鬼。于是变为异形,须臾消灭。”《晋书·桓温传》:“巴蜀既平,逆胡消灭,时来之会既至,休泰之庆显著。”《宋书·天文志四》:“大明三年春正月夜,通天薄云,四方生赤气,长三四尺,乍没乍见,寻皆消灭。”《隋书·天文志中》:“又曰,遍天薄云,四方生赤黄气,长三尺,乍见乍没,寻皆消灭。”《焦氏易林》“损”:“五胜相贼,火得水息,精光消灭,绝不能续。”《焦氏易林》“旅”:“响像无形,骨体不成,微行衰索,消灭无名。”《焦氏易林》“恒”:“诡言译语,仇祸相得,冰入炭室,消灭不息。”《太平广记》卷十引《神仙传》“李意期”:“意期则为撮土作之,但盈寸,其中物皆是,须臾消灭。”《太平广记》卷十一引《神仙传》“栾巴”:“巴去还豫章,郡多鬼,又多独足鬼,为百姓病。巴到后,更无此患,妖邪一时消灭。”《抱朴子内篇·登涉》:“又法,临川先祝曰:卷蓬卷蓬,河伯导前辟蛟龙,万灾消灭天清明。”

中古时期佛典文献中亦屡见,如后汉支娄迦谶译《般舟三昧经》“四事品”:“见佛不视身相,但视十种力,不如世间人有贪,消灭诸毒以清净不复想。”后汉支曜译《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天尊所说广度无极,法禁微妙检摄意态,伏心就净殃垢消灭”。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波耶王经”:“邻国闻其国丰熟,灾害消灭,与臣谋曰:彼国丰熟兆民富乐,吾欲得之。往必赳之。”《六度集经》“禅度无极章第五”:“第二之禅,喜心寂止,不复以善住消彼恶也。喜善二意,悉自消灭,十恶烟绝”。《六度集经》“遮罗国王经”:“国丰众安,大化流行,皆奉三尊,德盛福归,众病消灭”。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兔品”:“慈悲熏心调和软善,悉能消灭诸魔因缘”。西晋竺法护《生经》“佛说比丘尼现变经”:“正心为本,寻时出家,守护诸根,众殃永除,五盖不存,三毒消灭”。东晋僧伽提婆《增一阿含经》“高幢品”:“以忆彼幢者所有畏怖便自消灭”。姚秦竺佛念译《出曜经》“无常品”:“有时行人观察前行,积时累日乃得消灭”。《出曜经》“亲品”:“是故知果报智人悉分别者,众生造行果报不同。或亹轻而药妙,或罪重而易疗,唯有觉者能消灭耳。”元魏吉迦夜共昙曜译《杂宝藏经》“龙王偈缘”:“我若吐气,吹汝眷属,皆使消灭。”《杂宝藏经》“罗喉罗因缘”:“若实不虚,犹六年在我胎中者,火当消灭,终不烧害我之母子”。

邻居

《汤问篇》:“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

按:“邻居”,不见于先秦文献,为晚汉以降词语。可作名词,作名词时义为“居住相临近的人或人家”;也可作动词,作动词时为一短语,义为“比邻居住”。在古书中这二者有时分别不甚明显,故统言之。如《晋书·李胤传》:“后有邻居故人与其父同年者亡,因行丧制服。”《晋书·吴隐之传》:“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殷浩之姊,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食投筋,为之悲泣。”《晋书·石勒载记下》:“初,勒与李阳邻居,岁常争麻池,迭相殴击。”《宋书·王弘传》:“符伍虽比屋邻居,至于士庶之际,实白天隔,舍藏之罪,无以相关。”《南齐书·张岱传》:“镜少与光禄大夫颜延之邻居,颜谈议饮酒,喧呼不绝;而镜静翳无言声。”《南齐书·孝义传·韩系伯》:“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誌”。《魏书·恩悻列传·赵修》:“其四面邻居,赂入其地者侯天盛兄弟,越次出补长史、大郡。”《魏书·阉官列传·刘腾》:“逼夺邻居,广开室宇。”《梁书·阴子春传》:“父智伯,与高祖邻居,少相友善”。《北齐书·祖埏传》:“所住宅在义井坊,旁拓邻居,大事修筑,陆媪自往案行。”《水经注·洛水注》:“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成水矣。”《世说新语·言语》84则:“高世远时亦邻居,语孙日:‘松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永无栋梁用耳!”《太平广记》卷十二引《神仙传》“蓟子训”:“有年少与子训邻居,为太学生。”《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三引《幽明录》“索卢贞”:“忽见一曾邻居者,死已七八年矣。”

两可

《力命篇》:“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当子产执政,作《竹刑》。”

按:“两可”不见于先秦文献,为晚汉魏晋以降词语。《晋书·束皙传》:“且夫进无险惧,而惟寂之务者,率其性也。两可俱是:而舍彼趣此者,从其志也。”《晋书·鲁胜传》:“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

巧妙

《周穆王篇》:“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

按:“巧妙”不见于先秦文献,为晚汉以降词语。

如蔡邕《蔡中郎集》卷四“篆势”:“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后汉纪-孝安皇帝纪下》:“伏见兴起津城门内第舍,雕缮之饰穷极巧妙,使者将作,转相逼促。”《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五引王子年《拾遗记》“吴夫人”:“吴主赵夫人,赵达之妹也,善画,巧妙无双。”《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裴松之注引《典略》:“桢辞旨巧妙皆如是,由是特为诸公子所亲爱。”《三国志·魏书·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曰:“何尚书神明精微,言皆巧妙,巧妙之志,殆破秋毫,君当慎之!”《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俗多奇幻,口中出火,自缚自解,跳十二丸巧妙。”《世说新语·巧艺》4则引刘孝标注:“《孔氏志怪》曰:‘于时成谓勖之报会,过于所失数十倍。彼此书画,巧妙之极。”

中古时期佛典中亦常见,如吴支谦译《太子瑞应本起经》:“选五百妓女,择取端正,不肥不瘦,不长不短,不白不黑,才能巧妙”。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尔时太子,素多伎能,歌颂文辞,极善巧妙。”《贤愚经》:“长者报曰:‘其母本来,讷口钝辞,既怀此儿,谈语巧妙,逾倍于常。”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花经》“序品”:“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祗律》:“诸阿夷看此尊者优陀夷作事巧妙。”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五分律》“第一分初波罗夷法”:“脊栋栌袱榱柱桁梁绮疏牖户巧妙若神。”释僧祐《释迦谱》:“于我法中出家学道通达三藏善能说法,辩才巧妙摄多眷属。”释慧皎《高僧传·译经上》“汉洛阳支楼迦谶”:“安公称佛调出经,省而不烦,全本巧妙。”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有佛殿一所,像辇在焉。雕刻巧妙,冠绝一时。”

乞儿

《说符篇》:“齐有贫者,常乞于城市。城市患其亟也,众莫之与。遂适田氏之厩,从马医作役而假食。郭中人戏之曰:‘从马医而食,不以辱乎?乞儿曰:‘天下之辱莫过于乞。乞犹不辱,岂辱马医哉?”

按:“乞儿”,为汉魏晋南北朝词语,如《艺文类聚·人部·贫》:“汉杨雄《逐贫赋》曰:杨子遁世,离俗隐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礼薄义敝,相与群聚。”《太平御览·职官部·太尉》:“应劭《汉官仪》曰……又曰……显宗东顾,叹息曰:屠牛纵酒,勿令乞儿为宰。”《后汉书·独行列传·向栩》:“或骑驴入市,乞讨于人。或悉要诸乞儿俱归止宿,为设酒食。”《三国志·魏书·邓艾传》:“景元二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日壮侯”裴松之注:“《世语》曰……宣王为泰会,使尚书钟繇调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快乎?泰日: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一何迟也!”《太平御览·偏霸部·后主高纬》:“《北齐书》曰……又于舍中立贫穷村舍,帝自弊衣为乞儿。”《列仙传》“阴生”:“阴生者,长安中渭桥下乞儿也……故长安中谣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产之咎。”

中古时期的佛典中亦多见,如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六度集经》:“时有乞儿,遥闻斯诲,怆然而感……闲居忆曰:吾本乞儿,缘致斯贿乎?”“鳏寡幼弱乞儿给救,疾病医药衣食相济。”吴康僧会译《旧杂譬喻经》:“后有乞儿来丐,王言:此实汝夫。月女言诺。”“师曰:月女与乞儿宿命。”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贤愚经》:“时天帝释来欲试之,化作乞儿来从其乞。”“尔时国中,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众僧,乞讨自活。”

儿童

《仲尼篇》:“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按:“儿童”一词为晚汉以降词语,如《后汉书·贾逵列传》:“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间事。”《后汉书·陈寔列传》:“自为儿童,虽在戏弄,为等类所归。”《后汉书·公沙穆列传》:“自为儿童不好戏弄,长习《韩诗》、《公羊春秋》。”《三国志·魏书·贾逵传》:“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自为儿童,戏弄常设部伍,祖父习异之,日:‘汝大必为将率。口授兵法数万言。”《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虽儿童可使奋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侍其褰裳以用命,况厉智能之士,因速风之势,则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也。”《三国志·魏书·张既传》“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裴松之注引《三辅决录注》曰:“既为儿童,(为)郡功曹游殷察异之,引既过家,既敬诺。”《三国志·吴书·孙皓传》:“所在战克”裴松之注引《襄阳记》:“悌垂涕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儿童时,便为卿家丞相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负名贤知顾。”《抱朴子内篇·祛惑》:“又云:孔子母年十六七时,吾相之当生贵子,及生仲尼,真异人也,长九尺六寸,其颡似尧,其项似皋陶,其肩似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虽然,贫苦孤微,然为儿童便好俎豆之事。”《抱朴子外篇·自叙》:“洪体钝性驽,寡所玩好。自总发垂髫,又掷瓦、手搏,不及儿童之群。”《魏书·韩麒麟列传》:“令士人儿童效伎作容态,则一朝可得。”《金楼子·兴王篇》:“梁高祖武皇帝,生而灵异,有圣德……始在髫发,便爱琴书。容止进退,自然合礼。常与儿童斗技,手无所持,蹑空而立。观者击节,咸共称神。”《金楼子·立言篇》:“潘岳赋云:……兄弟斑白,儿童稚齿,称福寿以献觞,咸一惧而一喜。嗟夫!天下之至乐,唯斯而已矣!天下之至乐,唯斯而已矣!”释慧皎《高僧传》:“释普恒,姓郭,蜀郡成都人也。为儿童时,常于日光中,见圣僧在空中说法,向家人叙之,并未之信。”(“宋蜀安乐寺释普恒”)《太平御览·地部》:“马岭山”:“《郡国志》曰:郴州马岭山,本名牛脾山。山上有仙人苏躭坛,即郴人也。为儿童时,与众童牧,更直守牛。每耽守牛,牛不敢散。”《太平御览·地部》“塘”:“《录异传》日:文翁者,庐江人。为儿童时,乃有神异。”《太平御览·偏霸部》“后凉吕光”:“崔鸿《十六国春秋·后凉录》曰:吕光,字世明,略阳氐人……年十岁与诸儿童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童儿咸推为主。”《太平御览·职官部》“良刺史上”:“《东观汉记》曰郭伋,字细侯,河南人也。在并州素结恩德,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伋问曰:‘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迎诸!儿童复送到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曰:‘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以上例证表明《列子》一书中明显存在着晚汉魏晋时期的词语。正如杨伯峻先生所说:“《列子》托名为先秦古籍,却找出了不少汉以后的词汇,甚至是魏晋以后的词汇,这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而且杨先生还说“其余关于六朝人常语还不少”。我们相信随着对该书不断深入的研究,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中古时期的词语来进一步佐证《列子》一书真正的成书时代。

猜你喜欢

杨伯峻列子
浩然之气
列子学射
列子的远见
《列子》真伪之辨与《列子》认知的重建
《列子》研究综述
攘鸡
《列子》文体的分类梳议
“客气”词义的源流演变
《论语译注》考辨四则
NORTHERNMOST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