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影响下汉语词缀语法化的过程

2009-01-29刘宗艳

现代语文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法化词缀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自身词缀产生的历时过程以及英语影响下的汉语中大量类词缀出现的现象来推测汉语词缀语法化的一般路径:实词>类似于词缀的成分>类词缀>词缀。

关键词:语言接触 词缀 类词缀 语法化

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最常见的结果是词汇的借用。[1]随着经济全球化,由于英美国家优越的经济地位,英语成为强势语言。汉语在与英语的接触中主要扮演受惠语(recipient language)的角色,因而在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英语借词。本文将根据王希杰先生的潜显理论来观察汉译英语词缀过程中大量类词缀(指其义素还没有完全虚化但语义关系很明确的构词成分)出现的现象。王希杰先生认为“语言好比一台戏剧。正在前台表演的演员和他们的表演活动就是语言世界的显性现象……在后台时,他们是潜演员,现在到了前台,就是显演员,实现了潜语言的显性化。”汉语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类词缀可以说是原来潜语言的显性化。

一、词缀概念的界定及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区别和联系

李平武(2003)关于英语词缀的界定如下:词缀是加在词基(单词或词根)上构成新词干或为词干提供屈折成分的一种黏附词素。根据它与词基的相对位置不同,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根据它对词基的影响,词缀分为构词词缀和屈折词缀。然而以上所谓的“屈折词缀”在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中表述为“词尾词素(是附加在词干后面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素,通常也称作词尾)”。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构词以词根复合法为主,词缀参与的派生构词处于次要地位,没有体现句法意义的屈折词缀。英语中的构词词缀(又称派生性词缀)参与构词却相当活跃,屈折词缀虽然不多,使用频率也相当高,例如表示复数的-s,表过去式的-ed,表进行态的-ing。在汉语中关于词缀的界定争议颇多,但根据其相对位置的分类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为前缀、中缀和后缀,这与英语中的相应分类也是一致的。所以在直译英语词缀时,一般可以尊重原词缀的位置。例如“writer”译为“作者”,“reader”译为“读者”,以“者”对译后缀“er”(当然也有例外,-able译为“可-”),不过汉语中固有的词缀数量极其有限,面对英语中丰富的词缀,译借过程中就出现了利用现成的实语素来对译源语言的词缀,结果导致了大量类似于类词缀的成分或者类词缀的出现(具体例子见下文)。

二、汉语词缀的历时发展

(一)汉语词缀自身语法化的过程

杨贵敏(2008)认为,汉语中词缀的形成均经历了一个实词虚化的过程,而词缀的虚化又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在整个词缀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从未间断过,而词缀在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似词缀非词缀的现象,以及在现代汉语中依然有一些实词与词缀分不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类词缀现象。例如“老”字,在甲骨文时代形如老人;《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周礼·地官·序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郑玄注:“老,尊称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这里的“老师”指为师者中年辈最尊的人,与今天的“老师”的含义不同。可见,当时的“老”并没有虚化,是一个实词。“老”字虚化为词头,直到六朝时期才有萌芽,《晋书·郭奕传》“大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中的“老姊”即“姐姐”,“老”在这里还带有“年长”的意思,并没有完全虚化。到了明代中叶,门生称座主为老师,这时“老师”是表示齿德具尊的意思,“老”还不能就认为是词头,不过有了词头化的迹象。到了清代,“老师”的“老”才真正变成了词头。动物名称加上“老”词头,唐代也已经有了。”唐朱揆《谐噱录》:“大虫老鼠,俱为十二属。”宋代“虎”也可以称“老虎”,乌鸦也可称“老鸦”。直到现代汉语,“老”作为词头适用的情况也比较有限,而且更多的情况是作为实语素出现。另外的词缀如“子”“头”“儿”等都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从“老”字等词缀化的历史过程可以初步推断汉语词缀语法化的一般路径:实词>类似于类词缀的成分>类词缀>词缀。

(二)汉语在英语影响下语法化的加速

邹家彦(2004)认为,汉语中绝大多数语素都是单音节语素,单音节语素在数量上的优势使得人们习惯于每个字、每个音节都有意义,即便是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可让它变得有意义,一般认为从外语借用倾向于意译。单向性和渐变性被认为是标准语语法化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但这两个特征在接触语言的语法化过程中常常被违反。[2]汉语中“老”词缀化的漫长的历史渐变过程就是标准语中一个未经外来语影响而自身完成语法化的典型范例。但在今天高频率的语言接触中,这种漫长的渐变性被打破了,所以在意译英语词缀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类词缀。杨锡彭在《汉语外来词研究》中提到:在意译英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类乎词缀的构词成分,如:反-(anti-)、反-(post-)、超-(super-)、前-(pre-)、可-(-able,ible)、-主义(-sm)、-学(-ics)等,均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在大量增加了这些附着性成分与中心成分结合而成的词语的同时,也使汉语的复合词与派生词的界限愈加模糊。究其原因,在于用来译记英语词缀的汉语成分都是实义成分,也就是实语素。这样的语素参与构成的词语,一方面与汉语中复合词或词组有异,用汉语既有的复合词或词组的语义结构来比照,往往显得不尽相同。如:超速度、超水平、超文本、后现代、后冷战。因而不得不把“超”“后”这样的成分往词缀上“靠”。这样的成分与“-子,-头,-儿,老-,阿-”等意义虚化的附加性成分不同,都有一定的实义。这就形成了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的成分——类词缀,导致汉语复合词与派生词界限不清。

利用汉语中的实语素直接比照对译英语的词缀,一般情况下,以前缀的形式去对译英语前缀,以后缀的形式去对译后缀。这是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要求,也是思维方式最直接的借鉴。结果必然导致汉语中类词缀的产生,以带“sub-”前缀的一些英语单词的汉译情况为例:

subtropic:亚热带,副热带

subvariety:亚变种

subtribe:亚族

subtitle:副标题

subscript:下符

subconscious:下意识

对译一个“sub-”在汉语中衍生出三个类词缀:“亚-”“副-”“下-”。(国内有关词缀研究的论文和专著还未发现关于“类词缀”的严格定义,所以对于类词缀的判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再看前缀“de-”和后缀“-ize”有关英语单词在《新英汉词典》(1978,上海译文出版社)中的翻译:

nationalize 使国有化 denationalize 使非国有化

naturalize 使自然化 denaturalize 使非自然化

emphasize 使(事实等)显得突出(或重要)

deemphasize 使不重要

civilize 使文明,开化,教育

decivilize 使丧失文明

carbonize 使碳化,使焦化

decarbonize 使脱碳

这是当时在词典中的情况,概括起来就是后缀“-ize”已经有了相应的汉语后缀“化”,而前缀“de-”在汉语中还没有相应的前缀形式,译成“使不-”或“使非-”只能体现“de-”在源语言中是一个动词的否定前缀,“使不-”“使非”并没有虚化。但近来饶宏泉(2008)在《“去××化”的语言包装》一文中列举了许多“去××化”的结构:去经济化、去文学化、去金属化、去地方化、去足球化、去单位化、去理论化、去城市化、去道德化、去超女化等,并指出:“这类词语表达了‘使××不再带有××的性质或者‘使××减弱的意思……近年来现代汉语中‘去××化结构新词的产生正是与英语的‘de-(去-)有关……比如‘deindustrialization翻译为‘去工业化,‘deschooling译为‘去学校化,‘detransitivization译为‘去及物化,可以认为该结构来源于语言接触。”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英语中的“de-”前缀汉译的发展过程:从“使不-”或“使非-”的实语素过渡到类似于类词缀的实语素“去-”,“去-”除了用来翻译“de-”以外,还大量用来构造新词,迎合了语言表达的经济性,体现了汉语词缀受英语影响后快速语法化的动态过程。汉语中的派生构词逐渐呈现出一种显性状态,大量的派生词受语言接触的影响逐渐从幕后来到前台,成为显性语言。

三、结语

英语是一种词缀参与构词非常常见的语言,随着语言接触的进一步深入,汉译英语词缀势必逐渐增多。汉语自身词缀的历时发展和受英语影响后类词缀或类似于类词缀的成分急剧增加的现象均体现了词缀语法化的一般路径:实词>类似于词缀的成分>类词缀>词缀。虽然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类词缀必然会发展为词缀,但在这些处于显性状态的类词缀里可能孕育着潜在的词缀,使汉语中的词缀参与派生构词逐渐活跃起来。

注 释:

[1]邹家彦,游汝杰《语言接触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2]吴福祥《语法化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参考文献:

[1]葛本仪.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李平武.英语词缀与英语派生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饶宏泉.“去××化”的语言包装[J].修辞学习,2008,(1).

[4]吴福祥.语法化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6.

[6]杨锡彭.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7]杨贵敏.从“老”词缀看汉语词缀的演变[J].安徽文学,2008,(1).

[8]邹家彦,游汝杰.语言接触论集[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刘宗艳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猜你喜欢

语法化词缀
Module 1 Basketball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论汉语人称后缀“子”的色彩意义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大学英语词汇记忆策略及教学启示
《汉语史论集》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