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方言词缀“圪”浅析
2017-06-17李莉
摘 要:山西省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部,隰县方言在分区上属于晋语吕梁片。本论文在对隰县方言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描写的方法,对隰县方言词缀“圪”进行研究,分析其语音、语义及结构上的特点,体现隰县方言词缀的特色。同时也填补了隰县方言研究的空白,为临汾方言研究提供词缀的新材料,而且对于丰富和加强方言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隰县方言;词缀;圪
作者简介:李莉,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2
山西省隰县属于临汾,位于其西北方向。隰县有黄土、龙泉、午城三个镇,总人口约10万左右。隰县交通便利,公路油路迅速发展。隰县的历史悠久,公元前11世纪,为蒲国。隋朝开始以“隰”命名。1949年以后,隰县划分到临汾。
隰县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有入声,同时兼有晋南的语言特色。就隰县话内部方言有着明显差异即一县四腔,城川话、东川话、午城话、西川话。词缀在各方言里有很大的差异,而且隰县话的词缀和普通话有很大区别,隰县话词缀比较多,目前对隰县方言词缀的研究比较少,本论文重点对隰县方言的前、中、后缀研究,系统的反映词缀特点,体现其特色,并且填充了对隰县方言词缀研究的空白。
一、隰县方言词缀概况
(一)隰县方言的特点
1、语音方面,隰县方言有6个声调,轻声除外,阴平41例字“书”,阳平35例字“谁”,上声31例字“取”,去声55例字“树”,阴入33例字“八”,阳入21例字“十”。隰县话有二十三个声母,包含零声母,而普通话有二十二个。隰县话韵母41个。隰县话没有普通话里的齿唇音[f],有舌尖前音[z]和舌根音[?]。
2、词汇方面
复合式:
(1)联合型 山水(洪水)眉眼(容貌)
(2)偏正型
定中结构:洋柿子(西红柿)凌雨(冰雹)朝阳花(向日葵)打早饭(早饭)
状中结构:难活(难受)绕道走
(3)中补型 累死
(4)动宾型 出水(出汗)跑茅子(去厕所) 摇脑(摇头)吼雷(打闪)
(5)主谓型 脑疼(头疼) 月明(月亮)
重叠式:馍馍 娘娘(祖母) 亲亲(亲戚)
附加式:附加式是指词缀附着在词根上。
3、语法方面
隰县话有较多词缀,前缀和后缀比较丰富,例如“圪”“子”“儿”这些词缀有一定隰县方言特色。本文将重点论述隰县方言词缀,描写分析其特点。
(二)关于汉语词缀的问题
1、词缀的界定
在现汉中,词缀的理论一直有争议。而本文研究的就是方言词缀,所以必须对词缀进行判断,到底什么是词缀,它的性质是什么,以此确定哪些是词缀,更好地分析词缀。
(1)词缀的定义
词缀有“记号”[1] “语缀”[2]等名称,词缀就是指附着在词根上的并且位置是固定的。如“着、老、二、头”等就是词缀。
(2)词缀的性质
①汉语词缀的位置不变的。词缀主要出现在词根前或词根后,有时也在两个词根间。
②汉语词缀并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
③词缀所表示一定的类属意义,词缀对一些词义进行归类,表示某一类意义。
④词缀在读音上弱读。
2、词缀的分类
(1)按照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中、后缀。”前缀主要在词根前面,隰县方言前缀比较多,中缀在两个词根之间,后缀在词根后,后缀在方言中也比较常见。
(2)按照音节数量划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词缀。
(3)按照词性的功能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性词缀。
汉语的词缀是一个整体,一个词缀可以兼具好几种词缀类型,彼此可能有交叉现象,本论文在研究隰县方言词缀时主要是从前中后缀入手进行分析。
二、隰县方言的前缀
隰县方言中“圪”有两个用法。一是作动词,和“去”的用法一样,有词汇及语法意义。如“圪啦”是“去了”。二是作前缀,不可以独立使用。
现就“圪”作词头即前缀的构词情况分类列举如下:
(一)前缀“圪”
隰县方言中“圪”有两个用法。一是作动词,和“去”的用法一样,有词汇及语法意义。如“圪啦”是“去了”。二是作前缀,不可以独立使用。分类列举如下:
1、名词前缀:圪
(1)圪A式
圪虫:一种小虫子。如:这些白菜被圪虫咬了个洞。
圪刺:指一种扎人的刺。如:我的胳膊不小心被圪刺刺伤了。
圪燎:指東西弯曲也可以指人性格逆反。如:这个人真圪燎。意思是这个人和平常人不一样。
圪塄:指正在做某件事停了一下,即圪塄了一下。
(2)圪A子式
圪塄子:表示凹凸不平的地方。如:那条路上有圪塄子。
圪都子:表示拳头。如:他伸出圪都子。
圪落子:表示角落。如:猫在那个圪落子。
(3)圪A儿式
圪叉儿:树枝。
圪斗儿:小蝌蚪。
(4)圪AA式
圪塄塄:指平面上突出的部分。
圪台台:指台阶。
(5)圪 AB 式
圪豆屎:眼屎。
“圪”作为名词前缀的特点:读音上“圪”作为名词前缀,读音短促;语义上“圪A式”主要代表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事物,表示细小的事物、身体某个部位及某种动物,如“圪渣”是细碎渣子,与细小有关;一般“圪”作为前缀词性为中性。
2、动词前缀:圪
主要为圪A式。
圪喃:低声说话。 圪瞅:四处张望。
圪钻:钻到某个地方藏起来。 圪溜:四处溜达。
圪低:放下或者降低。 圪蹴:蹲下。
圪扭:扭动身体。 圪眯:指睡一会儿。
圪叨:背后说悄悄话。 圪离:挠痒痒。
“圪”作为动词前缀的特点:读音上“圪”不读轻声。结构上“圪”加一个动词组成,为双音节。语义上表示程度的轻重或者一个瞬间的动作。如:“圪低”指低一下头,瞬间性动作。一个词义可以引申出来与此义相关的意义,例如“圪搅”,搅动后来变为打扰。
3、形容词前缀:圪
(1)圪A式 圪森:指阴森森。
(2)圪A儿式 圪腻儿:指厌烦,烦人。
(3)圪 AA式 圪能能:形容一个人做事比较显摆。
形容词前缀“圪”特点:带有负面意思及贬义色彩,代表不好的事物或人。如:“圪森”指阴森森。“圪能能”指一个人做事显摆,带有某种贬义。
量词前缀:圪
有以下几种形式:
圪 A 式
圪都:一圪都土。
(2)圪 AA 式:
圪节节:一圪节节铁丝。 圪都都:一圪都都蒜。
圪枝枝:六圪枝枝葡萄。 圪纽纽:七圪纽纽线。
(3)圪A儿式:
圪节儿:两圪节儿绳子。 圪瘩儿:一圪瘩儿土。
“圪”作为量词前缀的特点:结构上有三种形式,主要是双音节及三音节;语义上指东西少,带有亲呢的意思。量词前缀“圪”都可以直接与数词结合,和数词“一”结合时,不是确指,具有模糊性,表示一些的意思。
5、象声词前缀:圪
有圪吱、圪嘣、圪噌等词语。“圪”作为象声词前缀的特点:结构上主要以圪A式,以双音节为主。语义上表示声音,为象声词,并没有褒贬之义。
(二)构成四字格成语
有圪挤死喃、圪摇打闪、圪柳弯曲等。特点:都是四字词语,形容某种状态,如“圪摇打闪”指人没有站稳的状态。
结语:
本论文旨在对隰县方言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着重描写了几个在隰县方言中通行的特殊词缀,并考察这些词缀在语义和结构上的特点。对于词缀的研究一直有争议,目前对隰县的方言词缀的研究甚少,隰县方言词缀比较多,如“圪”、“老”“日”“二”“头”,通过对隰县方言词缀的描写分析突出了隰县方言独有的词缀特色,有利于方言的灵活运用和发展。
注释: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2011.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1979.
参考文献:
[1]董秀芳,汉语词缀的性质与汉语词法特点[J].汉语学习,2005.
[2]郭良夫,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J].中国语文,1983.
[3]宋开玉,明清山东方言词缀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8.
[4]肖燕飛,淄博方言词缀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张仁杰,隰县志.方志出版社.
[6]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商务印书馆,2011.
[9]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商务印书馆,1979.
[10]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