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挖掘写作源泉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09-01-25邓代本
邓代本
【摘 要】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其中,写作能力又是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是语文教学者值得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写作能力;挖掘;遴选材料;文质兼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49-01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新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不仅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给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集中体现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其中,写作能力又是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于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厌其烦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而效果始终不佳。那么如何挖掘写作源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一、感悟社会、思考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充分利用自己生活资源的同时,开拓生活的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丰富人生,了解社会。学生总认为作文只能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似乎这样的事才是有意义的,而对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则感到不必要写,因此,一写作文,就常常感到“无米下锅”。其实,我们周围生活的各种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多小事,都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如何关注生活中的小事呢? 首先,从生活的小事观大节。“于细微处见精神”,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如果把小事放在大的背景中去透视,文章就有了深意。如我们班上很多同学喜欢喝饮料,饮料瓶扔得到处都是,一位同学提议是否将这些塑料瓶收起来再卖掉作为班费,老师答应了,同学照做了。后来,同学们把这件事作为一个素材写进了题为《呼唤回归》的文章里,并且在结尾写道:“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谁还在乎这些不值钱的饮料瓶!想到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大大方方地一掷千金,浪费成性,铺张成习,我真为他们感到脸红。因此,有位同学大声疾呼:归来吧,节俭之风!再忘,也不能忘本!”这位同学就是关注了生活中的小事,并把它放到了透视社会现象的大背景中,才使文章警策有力,耐人寻味。
二、把握文体、遴选材料是写作的基础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选择材料。无论是现行的语文教本,还是修订后的教材,记叙文是多种体裁文章训练的基础,材料的高低关系到作文的成败,但一定要记住,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怎样选材呢?首先,组织材料力求精当。要做到”精当”,必须注意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必须注意材料不能胡编滥造,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一个人将几个小偷打跑”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还必须注意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捐款”“扶贫”;一写“母爱”,就是雨天送雨伞,晚上热牛奶;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下班后家访;不要动不动就将写作的材料与“学习”联系……生活是非常广阔的,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为什么我们非要作井底之蛙呢?其次,遴选材料力求新颖。组织材料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挑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选材料应力求新颖,那怎么才是“新”呢?材料要新,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为申奥举办的登高比赛。妈妈、爸爸精神抖擞,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努力结伴同行,无数的人参加全民健身,支持国家申奥。小作者由此感受到了民族的活力,充满了民族的自豪,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所以说只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写出来的文章发自内心才有真情实感。
三、揣摩语句、锤炼语言是写作的关键
一些生动的情节,要力求背诵,对于警句名言也要过目不忘。平时老师要求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习作例文,对我们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在阅读中,还要养成摘抄、剪贴的习惯,把优美的词句、动人的节段摘录下来、剪贴下来,多读多欣赏,从中体会其妙处,向别人学习,完善自己。”“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写手生。”这还要我们多写,平时勤动笔。课堂做好笔记,课外练习写日记、周记,写读书体会,肯定会有收获。但是在写作时特别要在锤炼语言上下功夫。下面就常见的语言表达问题谈几点“锤炼”的方法:首先要抒发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只有将真情实感倾注在字里行间,才能打开读者的心扉。“教材无非是例子。”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历来为人们所推崇的一段经典描写,这里连用“攀、缩、微倾”三词,非常逼真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在翻越铁道时手、脚、身子的动作和姿态,表现了父亲翻越铁道时极其艰难的情形,表达了父亲爱儿子的极其真挚朴素之情。其次是写出生动情节。表现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细节描写,优化文章的语言就必须抓住细节描写。例如现行教材中的《孔乙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段描写,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再写孔乙已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这样的生动情节把文章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要巧用修辞格。但是修辞手法有很多,形象生动的排比,结构工整的对仗,无不给我们的文章增色添彩。同时,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有生命,让它们活起来,用生命之气感化人。例如 “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往日那没有生气的草木枯荣的景象,反而是一幅大地母亲的冬日雪景写真,一份银色的礼物。无数的雪花从天上静静的、轻轻的漫天飞舞,着实像一个个举止优雅的绅士,又如一只只动作轻盈的蝴蝶,更像一片片形状优美的梨花。”在学生眼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拟人化的语言能够将平淡事物变为神奇。有了读的体会、写的习惯,语言上的锤炼,不妨把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进行整理,仔细地读,认真地想,反复地改,力求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有条不紊,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想,如果长期坚持,一定会提高写作能力,同学们一定会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