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林匹克精神——人类的真善美

2009-01-25向中华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真善美奥林匹克

向中华

【摘 要】《奥林匹克宪章》把奥林匹克定义为一种人生哲学,其宗旨是发挥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培养青年成为尽善尽美,全面发展的人,进而建设完善的人类社会。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成为人类追求自强、公正、宽容与和平的象征,奥林匹克精神正是人类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奥林匹克;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 G80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06-02

一、前言

通过对北京奥运盛会中真善美的研究,探索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内涵,归纳奥林匹克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及其本质含义,提高对奥林匹克运动中真善美理想追求的认识。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需要,收集了大量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及文献资料。

2.分析与综合法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奥林匹克运动的真、善、美。

三、结果与分析

1.奥林匹克运动的真

(1)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真,首先表现为突破,是人类跨越自身的特质。

奥林匹克运动最伟大的贡献就在于对自我的突破,这延续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博尔特在100米决赛中轻松打破世界纪录,又在200米决赛中以19秒30打破约翰逊尘封了12年之久的世界记录;曾24次打破世界纪录的伊辛巴耶娃以最后一跳,越过了5米05,又创造了女子撑杆跳新的纪录等等。这些不断向自己的运动极限冲击,不断突破自身的特质,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的力量”,正是有了这样的特质和力量,人类才以不可比拟的速度发展着,由此我们说,体育精神就是人类的精神。

(2)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真,表现为超越,是人类固有的执着与洒脱。

奥林匹克运动并不是刻意争强好胜,而是人类在自我追求中的不断超越。患上哮喘病的斯诺西尔能拿到女子铁人三项的奥运冠军,可谓一个奇迹;曾经与死神擦肩而过,从绝症中走出的范德韦登在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中,凭借冲刺阶段的惊人表现一举赢得冠军,“我赢得的,不仅是今天比赛的胜利,也是生活的胜利”。他们凭借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实现自我的超越,这些比金牌更加符合“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他们凭借着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和坦然面对的心境,诠释着奥林匹克运动的真谛。

(3)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真,表现为真实,即如实地反映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奥林匹克运动规则强调,所有人在平等条件下享有公平竞争的权利,这是竞技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重要体现,运动员只能较量自己的真实水平。裁判员及官员的任何不公,都难以逃脱成千摄像镜头和成亿双眼睛的捕捉。运动员只有有了均等的竞争条件,才会有令人信服的名次结果,从而使竞技成绩具有真实性。此外,北京奥运会的兴奋剂检测次数,从雅典奥运会的3600次增加到4500次,所有运动项目的前5名加上另两名将接受检查,这些严厉的检查措施清楚地表明国际奥委会确保运动员公平比赛的严肃性。

2.奥林匹克运动的善

(1)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善,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应该完全独立于各种国际利益之上,不受任何来自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干扰;国际奥委会就是一个超越各种国际纷争和利益因素的一种机构;国际奥委会的职责被规定为,用忠诚和公正保证奥林匹克的理想和原则的实现;奥林匹克章程要求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所有人和国家,都要超越任何政治因素和经济利益因素,用体育来弥合战争造成的创伤,打破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隔膜。这正是西方哲学家笛卡尔所认为的——按正义的价值评价善恶,为“每个人着想”并“至善于对等”的道德追求,它摈弃了民族和政见的不同,是对人类建立和谐世界秩序追求的终极关怀。

(2)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善,是人们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对和平、友好的向往。

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就是和平,它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让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让不同民族成为高尚而和平的竞赛。任何一个运动员和观众都可能更倾向于自己国家运动员的成绩,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为其他国家运动员表现出更高超的水平和崇高的精神所感动。当人们看到来自硝烟弥漫的阿富汗选手穆奇亚娜·罗比娜参加女子100米预赛,成为最后一名,全场观众仍为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人们看到着一双二手球鞋,两件旧T恤,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北京的伊拉克运动员达娜·候赛因最后一个跑过终点时,鸟巢内喝彩连连,人们早已忘记了比赛结果,铭记在心的是在这个拼搏过程中人们对和平、友好的向往,是那种不需要言语便可以表达的殷切善意。

(3)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善,是爱的无限延伸。

在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中,有一位跨越两个世纪,成为历史上参加五届奥运会第一人的体操传奇人物,她就是曾代表独联体、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三个不同国家的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如今站上北京奥运会的舞台,勇夺银牌,只为了给儿子赚取高额的医疗费,让身患白血病儿子的生命得以延续。一个33岁依然驰骋在体操场的女人,一个眼角布满皱纹依然不屈不挠的女人,一个让母爱铺满奥运赛场的女人,留给了北京、留给了奥林匹克最美丽、最有力量的记忆,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只要是善,就可能有回报;只要有爱,一切都有可能。

3.奥林匹克运动的美

(1)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一种美,叫坚持。

马克思说,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的,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的。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批老兵用“继续”上演新的传奇,用“坚持”谱写完美的追求。53岁的以色列长跑运动员萨塔因;67岁的日本盛装舞骑手法华津弘;58岁的加拿大女神枪手纳特拉斯;49岁的法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让妮·隆戈;50岁并患肾下垂疾病的栾菊杰;42岁的佩尔森等等。当人们看到这些迟暮英雄在竞技场上依然生龙活虎地为延长人类的运动生命而拼搏时,人们早已忘记了他或她得到的是金牌还是银牌,感受到的只是那种人类不屈不挠的奋斗力量。

(2)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一种美,叫宽容。

宽容是美德,对冠军的赞美无可厚非,而对失败的宽容更显得尤为珍贵。“杜丽别哭!”杜丽在祖国人民的声声宽慰中,没有再次跌倒,终于在四天后再度一鸣夺金;朱启南为获银牌落泪,可观众却回以“你是英雄!”;刘翔背负13亿人的梦想,放弃也需要勇气;“亲爱的,别为我哭泣。”当美国神枪手埃蒙斯再次戏剧性地丢掉金牌,把头埋进妻子卡特琳娜的怀中时,整个世界为之动容。奥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运动员超越极限、达到巅峰,更乐见他们在失败和低谷中跨越、振作的精神。所以在整个赛事中,应以平常心理看待输赢,在为胜利者呐喊欢呼的同时,也要给失利者足够的宽容、理解和支持!

(3)奥林匹克运动中有一种美,叫奉献。

“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这是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上对中国所作的评价。奥委会官员吉尔伯特·费利也连续用五个“满意”,高度评价了北京奥运会。的确,北京奥运志愿者人数为世界奥运史之最,达到170万人,正是这些人以真诚的微笑、周到的服务、无私的奉献,让人们享受到了奥运会的欢乐,这是志愿者对奥运会的奉献;北京奥运会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先进理念,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主题,都展示了中国的精彩,博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好评,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奉献。

四、结论

体育本身就是人类所进行的一种真善美的创造活动,人们通过真善美的教育,按照统一和谐的规律,培养完善而全面发展的人。奥林匹克的理想有两点,一是对自身的超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二是对客观世界的寄托,追求和平、公正、友谊。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就是培育起公平竞争和谐共处的合乎人类真善美价值取向的世界秩序。人类通过更高,更快,更强的公平竞赛,寄托对和平的向往,蕴涵着无数真、善、美的热情,唤醒那些不断寻觅生命真谛的良知。建议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广泛开展真善美的创造活动,培养学生成为尽善尽美、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杨桂华.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4.

[2]王章明.奥运盛会:人类光荣与梦想[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4.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真善美奥林匹克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奥林匹克运动改革发展问题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山西省大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认知与行为倾向的调查分析
国际奥委会政治自治问题研究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