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民族的真正软实力

2009-01-22于建嵘

人民论坛 2009年21期
关键词:主宾国际交流敌意

于建嵘

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世界,还要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有接受批评和指责的大度,甚至应有面对敌意的攻击的胸怀。”这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真正软实力所在

近年来,“软实力”一词较为流行。究竟何为“软实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等的影响力。而在我看来,“软实力”首先是一种开放的心态。

近日,我应邀到德国参加了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在这次被称为“世界知识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盛会中,中国是今年书展的主宾国,所以在会展中心到处可以看到由中国文字组成的中国主宾国标识,有关中国的讲座也就成为了会展的热点。

在会议期间,我作为主讲参加了由德国伯尔基金会和歌德学院组织的两场学术报告会。我的感觉是,前来听讲的读者和参加讨论的学者,虽然有的提问较为尖锐,但基本上是友好的。通过讲解和分析,除了极个别有很强意识形态敌意的人外,绝大多数外国人特别是一些严肃的学者,还是能够客观地肯定中国的进步,并在交流后对当前中国存在的政治和经济问题有了更多的理解。

然而,就在这次书展正式开幕前,国内个别媒体在对书展前奏活动进行报道时,却有意或无意夸大了某些事件的政治意义,搞得上上下下都很紧张,甚至影响到一些人的行程。事实表明,参加书展的绝大多数参展人只关心自己的书是否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并且尽情享受这道世界性的文化大餐。当然,作为世界性的大集会,特别是以自由的争论、对话、交流作为根基和信仰的法兰克福书展,各种势力粉墨登场在所难免,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是意料之中。问题是我们在国际交流中,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政治逻辑,如何看待其提供的交流平台的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世界主流的看法,如何对待不同意见甚至敌对的声音。

按照我们某些人的逻辑,既然邀请我国作为书展主宾国,为表示友好和合作,无论德国政府还是书展举办方,都应考虑到中国政府的立场,将异见人士、各类反华势力、敌对势力都“驱逐出场”,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否则就是对中国的不敬,是在为敌对势力提供舞台,是“别有用心”。其理由大概是,如果两方角色调换,我们作为主人,就不会让你们的敌人来扫兴:但现代西方国家大多在宪法中规定了言论自由的原则,德国也不例外。在未越界侵犯到他人时,任何人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因此,无论是德国政府抑或书展主办方,都不可能有权力要求不为我们所喜的势力参加书展,否则它们也会受到其国内的批评。意识形态方面的是非对错暂且不论,但在不同国家共存的现实世界格局中,在进行国际交往时国与国之间只能相互理解和调适,任何一方也不能强求对方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某些媒体因异议人士的受邀而产生的“被迫害幻想”,只会起到夸大事实挑起争议制造隔膜的效果。

而举办研讨会邀请观点的不同甚至对立的各方参加,可能是为了能够有机会得出更为丰富的成果:即使来了真正的敌对势力,如果我们的“底气”足够,就应该借机会进行争论,通过辩论等来驳斥对方的不当观点,做到“以理服人”。实际上,我们争取成为主宾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与世界广泛交流和展示当代中国发展的窗口。但是,我们要明白,这个窗口是世界性的,也是开放性的,既有朋友,也有敌人,这才是正常的。如果没有开放的心态,就不会有正常和快乐的交流,也只会有不明真相的敌意和叶公好龙式的恐惧。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发展,更在于政治的现代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这其中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次书展是这个建设的一部分,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扩大,这样的文化活动也就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这不仅要“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广泛地接纳世界各国优秀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成果”,还要在这些国际交流活动中,有接受批评和指责的大度,甚至应有面对敌意的攻击的胸怀。这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真正软实力所在。不如此,我们就不能言称走向世界。(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主宾国际交流敌意
短暂相逢?
从弗兰肯斯坦的个体内心冲突看敌意的消极属性
AStudy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theInfluentialFactorsinsidetheClassroom
那些美国议员内心深处的“敌意”
关于强化高校国际交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跟踪导练(二)(6)
山东酒席的“四陪四客”
山东饭局,助你登上人生巅峰
2015年美国书展圆满落幕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职业技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一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大连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