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的评价探讨

2009-01-18江欣桥

科教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学员信息素质评价

江欣桥

摘要军队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的评价对于促进信息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基层指挥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本文针对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应达成的目标,初步探讨了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初级指挥院校 学员 信息素质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现代战争中,谁拥有了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了战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军队信息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未来战争的胜负。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指挥员信息素质的好坏决定着他是否能成为现代化的军事指挥人才。信息素质教育日益受到现代军事教育的重视。随着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作为了解教育成效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考评工作也将势在必行。初级指挥院校的学员是军队干部的生力军,也是履行军队职责完成军队各项任务的中坚力量。他们信息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和程度,也决定着整个军队的信息素质。客观准确地了解学员的信息素质状况有助于初级指挥院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更好更快地提高学员的信息素质。

1 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内涵及特点

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ATTL)主席保罗·车可夫斯基(Paul Zurkowski)首先提出以来,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定义。但较普遍的认为是: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层面,是一种综合性、社会共同的评价。

军校学员信息素质的概念是在军校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形成的。笔者认为,军事人才信息素质,是指军事人才适应信息时代需要,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识和表达信息需求,高效获取信息、正确分析判断评估信息价值,并有效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以应对信息战争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应具备的修养与能力。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为部队建设和现代条件下的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和未来作战服务。因此,初级指挥院校学员的信息素质是指学员为满足信息条件下部队建设和遂行任务的需要而具备的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和素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素质,包括知识、意识、能力和道德四个层面。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和初级指挥的专业性,军队初级指挥院校学员的信息素质呈现出不同于地方大学生和其他军人的特点:

(1)多重性。初级指挥院校学员的信息素质既要达到当今信息社会对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应具备的信息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又要达到现代信息条件下一名合格军人应有的信息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达到作为未来指挥官应具备的信息素质要求。

(2)实践性。军队初级指挥院校属于任职教育,对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第一任职的需要,即获取、评估和利用开发信息都是从解决军队基层中的执勤、处突和平时的训练、管理、战备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问题出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色彩。

(3)政治性。政治合格是一名合格军人首要条件。信息素质作为军人素质的重要方面,也将政治性贯穿其中。信息战是21世纪崭新的战争形态,它是集政治、外交、经济和社会各种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斗争,不是单独的军事对抗,受政治、外交的制约更大。因此,要求军事指挥官在应对信息战时,在信息意识、观念和态度方面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能够以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正确判断战争的性质,经受住政治风浪的考验。

(4)军事性。检验一支部队的强弱和一名军人能力的大小的最终尺度就是战斗力的大小。军队初级指挥官的信息素质是其战斗力生成要素之一,其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信息化武器的使用,信息获取的速度和内容直接影响军事斗争的成败。既要打赢公开战,又要打赢隐蔽战,即谍报战,一方面,尽量多地获得对方的情报,另一方面,又要做好保密工作。

2 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评价指标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大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我军也没制定出军人或军校学员的信息素质标准。因此,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上述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要求、内涵及特点拟制信息素质的评价标准。

根据测度与评价的需要,将指标设定为三个层次(见表1),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从表1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选取基本涵盖了军校学员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及信息道德素质等内容,符合当前对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

3 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信息素质评价结果

根据对各项指标的考核成绩,采用多指标分值加权迭加的方法,最终综合得出每个学员的信息素质总分值。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n

P=( Wi·Fi)

i=l

式中P_ 信息素质总分值

n——评价指标总数

wi——评价指标权重

Fi—— 评价指标分值

权重是某一单项信息素质指标对学员信息素质影响的程度,权重值的大小通常与影响程度大小呈正相关,权重取值在0—1之间,各评价指标权重总和为1。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特尔斐法(也称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主要过程是:分别向院校领导、基层领导、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授课教员等15名以上专家发出咨询表,全部回收,通过三轮的意见征询与信息反馈,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均值与方差分析,检验各评价指标权重设定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周均兵.信息素质的概念建构(J).图书与情报,2007(2):67~71.

[2] 侯集体,杜廷勇.近几年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标准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2007(7).

[3]蔡永丽.对武警院校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5(10).

[4] 杨林,李秉严.分层次制定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评价标准的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3).

[5] 范志武.我校本科生信息素质状况评价(J).图书馆建设,2006(6).

猜你喜欢

学员信息素质评价
公共图书馆对用户信息素质的培养
高校学生信息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篮球运动对军校学员战斗作风的培养
浅谈如何培养武警部队院校学员的法律意识
浅谈设问教学的作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思考
信息技术与“测量学”课程整合实践与思考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