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09-01-18李芃芃

科教导刊 2009年13期
关键词:归因语感

李芃芃

摘要大学英语教改是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位推行大学英语改革的大学英语老师,作者对大学英语改革是持肯定态度,本文尝试系统地从预感,石化和归因等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语感 石化 归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2004年在《人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教学模式改革就提出要求:“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此可见,所谓的大学英语改革其实质是通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重心从以往的突出读写转变为侧重听说,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型学习”转变为“自主式学习”。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的要求下,再加之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诸如教学系统观念、教学信息控制观念、教学设计观念等也深受影响而悄然发生着变革(刘成新,1999)。同时,网络和多媒体的兴起似乎从技术上也保障了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学习形式。因此,为了适应种种变化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转变为“教师—媒体—学生”,这不仅要求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角色发生转变,而且要求教学的方法和组织形式从“教师一言堂”转变到“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并举”的局面。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来激发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最大可能性地融合好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和学生三者间的关系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关键。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当中必然会体现出两种转换,其一就是教师角色的变化和重行定位,其二就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转变。

笔者作为河南农业大学一名英语教师,是身体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安排,笔者于2007年9月就开始参与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在将近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当中,笔者对大英教改有很深的自己体会和感受,就此,笔者尝试从语感,石化及归因心理等心理学的角度来重新诠释大学英语教改的必要性。

1 语感方面

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就常常有这样的经历,很多时候不明原因只靠感觉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找到正确答案,这种“感觉”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感”。语言学家王尚文曾说,语言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系统,语感是它的核心。语感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很明显,要想应用好英语,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及应试教育的大学英语要求突出 “读” 和“写”的影响,使老师往往过于偏重语法教学,采用“满堂灌”,“纯语法”的教师为主型的教学思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并通过反复机械的句型操练来达到这一目的,结果却经常是不遂人意。事实上,人们进行言语活动,尤其在“说”得时候,却不太可能依据所用词语的理性含义及相关的语法规则,而主要靠语感。

笔者曾在所教的几个大英教改班级中作了一次有趣的统计。在第一个学期,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知道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中行为动词要加“s”,但是把这一语法规则每次都能正确用于口语中的人数不到10%,但是经过了半年的听说练习,到了第二个学期,学生的语感成熟度明显有很大的改善,能每次都正确运用的人基本达到了60%。到了第三个学期,比例又有所提升,基本达到了80%。学生的语感心理成熟度在短短的时间有很大的提高,这是与教改的实施与其优越性紧密相关的。

随着2003年教育部关于本科英语多媒体化教学改革的推进,创建了“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并在教材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教材除了有原来传统的课本,而且配备了配套多媒体学习课件、网络课程和电子教案等。听力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听,而和说联系在一起, 不仅如此,为增加趣味性,每课均有Movie Time环节,用电影或记录片片段、电视新闻等形式深化本单元主题。逢单课还加入Leisure Time,内含歌曲、谚语、诗歌、幽默故事、名人名言等,让教师调节课堂节奏和气氛。从这一点上讲,听说教材实现了课堂教学环节中视听说的完美结合。这些是对学生的语感实践是非常有帮助的,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指导学生听、说、朗诵等方式对学生的言语器官进行反复的言语刺激,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除此之外,这种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一过程中,可以多媒体的便利,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不仅用了各种新鲜悦耳的声音刺激了学生的听觉,而且在视觉上采用了了大量的色彩鲜艳的,生动的图片或者动画, 这一过程会先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随后就是把“形象思维”运用到口语练习,就这样的一个类似 “理论”+“实际”的过程对学生形成预感分析是非常有利的。即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就语言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与形象思维,做出分析判断。而形象思维与生活实践的参与是语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石化方面

Selinke(1996)指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见戴炜栋、牛强,1999)。Selinker根据石化的程度将其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印批permanent fossilization)。暂时性石化又被称为稳定化,它是石化的前兆(Selinker,1996)。研究表明,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尤其是学生的中介语大多处于稳定化的阶段,又称为“高原期”或“二年级现象”(见朱曼殊、缪小春,1990;陈亚平,1997;戴炜栋、牛强,1999)。由于稳定化并非真正的石化,因此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仍有可能向目的语靠近。但又指出,如果稳定化的中介语持续五年没有向目的语靠近的趋势,则会退步并形成永久性石化(Eubank;Selinker,1995)。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a)提出石化现象是由“内因”和“外因”造成。内因指学习者认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已不再需要发展,外因指学习者脑神经结构由于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限制了学习能力导致语言能力的石化。但目前理论界对此关系尚无定论,几乎所有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对于语言习得过程的阐释都处于“假说”阶段。而且,由生理因素造成比语言习得障碍似乎更顽固,更难以改变,所以导致暂时性石化的决定因素应是心理因素。中国学生其中语音石化错误是主要是由缺乏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杨玲,2002)。事实上,许多中国学生并不缺乏外语学习的工具性动机,但强大的工具性动机并没有体现在语音习得中。这主要因为:第一,各类考试中,语音的优劣并不十分影响成绩;第二,在实际交流中,语音错误往往并不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语音上的错误和石化现象总是没有引起人足够的重视。而语音的石化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英语的听力和口语上遇到了“石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005年3月,又公布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2006年6月开始了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的考试试点,2006年12月全面实施了新题型四级考试。而在2008年,四六级大学英语考试又一次改革,短短几年内,我们可以看到跟听力相关的比重由20%到35%又到70%,可谓扶摇直上,而且最新改革的四六级考试里面,要加入口语测试。这次种种的变革可谓是改善听力和口语“石化”现象的一剂催化剂药,刺激了学生对口语和听力的兴趣,极大地减缓了大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石化”,在有效的时间内改善了稳定化石化,使学生向目的语英语发生正向“移情”,而减轻“石化”现象。在另一方面,在新的大英教改的大环境下,现在转变到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上来。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另外,丰富的课外网络资源,给学生打开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英语世界,脱离了枯燥的书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甚至可以寓学习于娱乐中,这一过程不仅给学生创造锻炼英语听、说、用的机会,从而营造了一个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化”英语学习环境。而且能极大地激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能极大地改进学生开始对口语和听力的态度,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有目的,有意识的改进自己在英语上的石化问题。

3 归因方面

归因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的激起,主要指人们知觉到谁或什么事应对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或行为负责。不同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积极性,进而影响随之而来的行为状态和工作绩效。在学习中,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会引起两方面的心理变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学习角色的转变。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学生成为了每堂课的主角,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英语的兴趣、说英语的自信心有了明显提高。在我们对试点班学生进行的随机问卷调查中,100%的同学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对他们最大的影响是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召开的教改座谈会上,有93%的同学认为新的授课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有用”。教师们也反映,开课之初,90%的同学在回答老师问题时,通常只选择“yes或“no”。教师课堂上准备的练习话题或问题,很快就可以结束,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之后,除了同学们能在回答问题时候自己主动发挥之外,还有有很多同学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现代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其在学过程中的运用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学规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找到成功和进步的感觉。这样的成功感会引起较强的情应,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尤其是增强英语“听说”这一薄弱环节的信心,极大地提高积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并逐步培养一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心理。

4 结论

作为一名第一线的大学英语教师,笔者在从教的过程中,亲眼见证了大学英语教改革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活力和效果,虽然不可否认,在改革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随着大英教改的逐渐深入推进改进,一定会给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带来新的局面,通过大学英语教育,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满足全球化的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Selinker,L.&J.Lamendella.1978a.”Fossilization in interlanguage,in C.Blatehford and J. Sehaehter (eds) .On TESOL 78:Polieies,Programs,Practices, Washington D.C.TESOL.

[2]Selinker,L.&Lakshmanan,U.1992.Language Transfer and fossilization: The Multiple Effects Principle. In Susa M.Gass and Larry Selinker1992 Language transfer in language learning. Newbury House,Rowley. Massachusetts.

[3]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4]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5]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1996.

[6] 陈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7]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本)[M].高等教育出社.

猜你喜欢

归因语感
神奇的归因工具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重视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