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 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2009-01-15熊甦
熊 甦
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我国高职院校逐步推进2+1教学模式。面对新的挑战,公共基础课教育如何适应高职2+1教学新模式,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可行地进行基础课教学,怎样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结合起来,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发挥基础课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和再就业能力打好基础,成为基础课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现状,谈谈公共基础课教学如何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思路和方法。
1 公共基础课的作用
公共基础课教学为学院各专业学生提供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也是全院学生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在谈中国高职教育新模式时提出“建设一个平台、构建两个系统、获取两个证书、形成一个机制”的“1221”模式,其中“两个系统”的含义解释为:一是基础课教学要成系统;二是实践环节要成系统。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一个系统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两个系统”互相联系、紧密结合,是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1]。
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公共基础课在为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公共基础课是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中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必备条件。
2)公共基础课可以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适应科技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在现代社会中,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迅速,职业和岗位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公共基础课教学既是将来转岗、创业立业的前提条件,又为学生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终身学习预留出一定的发展空间。
3)公共基础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个性和特长。
4)公共基础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写的报告中提出的未来教育发展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诚信敬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
2 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学科教育在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一种认识误区,即认为人的素质的提高总是与知识课程开设相关,将课程设置与素质提高简单划等号。在这种思维惯性影响下,高职教育基础课程设置严重脱离专业实际、学生实际和就业需求,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学效率低下。
2)公共基础课程普高色彩过浓,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模糊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3)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理论教授过多,教学辅助手段缺乏。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许多教师由于缺少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要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服务并服从专业教育要求,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高职学生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现有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与教育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不会主动学习,学生中明显产生轻公共基础课、重专业课的学习倾向。
3 公共基础课教学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几点思路
3.1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提高教师高职教育能力,增强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意识根据各专业“2+1”教学模式的要求,公共基础课许多课程的教学时数减少,这就要求深入到各系各专业进行调研,了解各专业对公共基础课知识的需求,对照“就业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根据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打破过分强调学科性、系统性、逻辑性的做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大纲和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强调教学内容“实际、实用、实践”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实现时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2],使教学大纲和内容尽量与专业课融合,解决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能力接轨的问题。
1)体育课:树立“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根据专业要求和学生兴趣,实行基础教学和分类教学,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既强调高职学生的共性特点,又重视不同专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既兼顾基础,又突出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2)高等数学:结合学院实际,深入专业系调研,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和学时安排,开展教材建设,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数模竞赛为契机,突出个性化教学,努力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
3)计算机文化基础:以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突出实践动手的特色,体现获取知识、熟练技能、创新思维的过程,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继续教育和社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英语:根据“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高职基础课教学原则,全面整合课程内容,开展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导向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语音室、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同时积极开展教改研究与实践,改革考试方法,把学生的听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多渠道推动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课题策划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2 转变教学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过程。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3.3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着眼于人才培养,合理地调动多种媒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功能,运用项目教学法,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3.4 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实践性教学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能力培养,体现“基本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3]。在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构建上,依据的不是学科理论知识体系,而是高职生应具备的能力体系。因此,理论知识应通俗、浅显,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强化应用,即结合实际应用,多突出知识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高职人才培养在努力提高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高职人才的整体素质。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全力配合各系的专业教学需要,对照“就业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突破狭窄的知识基础观,构建以职业素质提高为核心,包括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内的基础素质教育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重组基础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司长张尧学畅谈中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变革[N].中国青年报,2009-6-23
[2]李东风,葛力力.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J].职教论坛,2006(5)
[3]陈家颐.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