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文化建设活动中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创建

2009-01-14梅贵富

活力 2009年22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企业文化

梅贵富

[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建设;精神文明

理解中广义上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文化一词在它的使用中具有多种意义。文化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但它只是在当代成为了一个突出性的问题。当代世界的文化问题实际上是信息技术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使人在从事物质生产的同时具有更多的可能去从事文化生产和消费。不仅如此,它还使文化生产和消费本身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前景。当今的文化除了历史文化以外根本上是一种信息文化,或媒介文化,如书刊、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等成为了当代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企业只有在加强党建同时,广泛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才能进一步推动精神文明创建。

一、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是一个文化的古国,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一样都曾经面临着生存危机,主要是西方文化借助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文化的危机固然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严重问题,但比它更严重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的危机。因此政治问题压倒了文化问题。这表现为:首先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民族的斗争,其次是被压迫者反对压迫者的阶级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文化也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样,经历了一番曲折的道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消极因素。所谓积极的一面是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主义共性,形成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如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和“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的代表。所谓消极一面,是这种集权管理模式强化了“官本位”观念,管理活动行政化,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主管理的监督约束制显得无力。党的三中全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开始转变,特别是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建立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法律环境,最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这里的经济被理解为最大的政治。只是当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文化问题才迫切地突显出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使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有违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也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而产生,也就是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整个社会整体的其他方面如经济和政治等等的发展失去了平衡发生了矛盾。主要表现为物质文明的建设相对向前,而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对落后。导致社会的许多问题,出现了只为金钱而活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仅生活缺少多样性和丰富性,甚至出现了心理和精神的病态。这就唤醒了一种时代意识,不仅要建设小康社会,而且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全面性就意味着不只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所谓精神文明建设就主体而言就是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是和谐社会的建设。担负和谐社会建设使命的根本就是要克服社会上的种种矛盾。真正的和谐社会建设,首先是社会和谐,是人与社会的公平正义;其次是生态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最后是精神和谐,是真善美成为人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整个社会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和谐社会中的精神和谐方面,给中国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文化建设,广泛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和进步。

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所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而精神文明建设,又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要想把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好,就必须从建立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重实践讲究经营之道,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优化企业内外环境,全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环节,是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的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的主要领导、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并通过文化建设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就在于充分调动和科学组织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在企业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就是要形成一种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公信力,因为凝聚力是企业的核心力,吸引力是企业的向心力,战斗力是企业职工的作战能力,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让广大职工思想统一,而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步调一致的团队才有战斗力。因此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需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三、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是推进精神文明创建的动力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要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使学习科学理论的过程变成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工作,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力、效果更加显著。

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要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企业稳定发展。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在当今国内外形势下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领导与群众之间、不同群体与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要及时理顺情绪,平衡心理,化解矛盾。把注重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切身的实际利益结合起来。确保广大干部职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企业的建设之中,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目标。

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要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领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时代会孕育出不同的典型,典型反映时代。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优秀代表,是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中的必要环节。努力发现培养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也是创建精神文明的需要。引导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力营造学习先进良好氛围。通过学习典型人物的精神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企业职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健康有益、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歌颂党、歌颂祖国。及时发现和挖掘在企业施工生产当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不失时机地加以宣传,使广大职工学有榜样、干有标准,努力在企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和谐企业的经营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加强领导、提升行业素质,是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的关键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企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要始终坚持实施“一把手”工程,制定具体措施,要把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目标一起来抓。要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运行,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各部门配合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融入到精神文明创建的全过程,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就必需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积极开展争创“文明职工、文明科室、文明项目部(船队)”等活动,才能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和落实。为确保文化建活动起到实效。围绕落实省委提出的“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结合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广泛开展好“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道德实践活动。把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同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方面的积极作用,突出思想教育内涵,精心组织一些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不断追求道德情操的提升。事实证明,在企业开展文化建设活动,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是提升企业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手段。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文化建设企业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