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教育

2009-01-14

学理论·下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校园文化大学生

李 鹏 宋 妍

摘要:本文从人格教育的内涵入手,讨论了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关系基础上,论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作用,着重强调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服务于大学生人格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2-0253-02

1.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指以塑造人格、优化人格、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最终形成健全优良的人格为目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包括个体的自我教养和外界教育两个方面。因此,人格教育的主体既是人们自己也是社会、家庭和学校。高等院校的培养对象是青年大学生,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自然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既要倡导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格行为,如忠诚、朴实、感恩、勤恳等,又应该加强守信、创新、文明、修养等现代人格行为的培养。一个优秀人才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艺术审美素质的全面发展正是人格教育的目地之所在。

2.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放纵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出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野蛮、无礼、惟我自尊、蛮横胡闹等。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当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思想活跃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人格养成的起点,是塑造人格特质的基石。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又具有一个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力一直被人们所认可,它对人格的形成与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如性格、价值观等。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文化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认同,不同的文化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人格。

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格教育

校园文化指的是由历届师生传承和创造的校园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活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大学生人格教育中高校校园文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校园物质文化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优良的物质保障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既包括校园内可见可触的客观存在物,如各种建筑物、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文体活动设施、校园网络等教育教学硬件设施,还包括雕塑牌匾壁挂等可观赏的环境布局。内涵丰富的物质文化,既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素质和创造能力。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一个有自己的特色与个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会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发自心底产生自豪感、自信心与上进心,既能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又能够陶冶情操,同时也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基本保障。

3.2 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政策导向

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度文化是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机制。管理有序、秩序良好的校园制度能够规范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发展和价值取向,它起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提高境界的作用。校园制度文化的内在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和民主气息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明确的政策导向。

3.3 校园活动文化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活动文化主要是指大学生自主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科技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体育锻炼活动等。大学生通过参加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具有启迪、感染学生的作用,而且满足了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多元化要求。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思想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科技创新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学术交流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美育教育活动,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提高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各种商业创业大赛和商业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更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创新、创业意识在学生中的传播,进一步促进学生们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是对学生的心灵净化和情感熏陶,能够在心理和实践技能上给大学生们以有益的促进,是大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技能,成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重要载体。

3.4 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持久动力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优良文化传统、人文精神、校风学风、治学理念等。它是一种内在的、潜存的文化,具有示范、导向、凝聚、激励、熏陶等功能。它最终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内化行为完成人格的塑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兴趣,促进自身的思想观点、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的改变,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大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领会,在文化交流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对自己的正确省察,这也正是校园精神文化对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持久动力的外在体现。

作为成长中的高校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更容易促进大学生群体对于主流社会文化和共同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大学生最为思想活跃的年轻一代,容易接受新事物并进而对于新事物产生价值认同,但是对于新事物的热爱也容易产生各种问题,社会上的新事物就如同花园中的植物,不仅仅有美丽的鲜花,在花丛中更有刺人的毒草,增强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有利于提高对于这种社会负面事务对于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作为大学生身处其中的文化环境,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健康合理的文化氛围中,在人与环境的不断交流过程中,主流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观逐渐深入人心,成为高效大学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4.结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大学生人格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发展,校园文化对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获得良好的人格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也要为人格教育积极服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切实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们塑造良好的人格,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波,黄晋太. 论人才的成长及其人文环境建设[J]. 中国高教研究, 2001,(01).

[2]管剑. 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初探[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6,(S1).

[3]石峰.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4]夏唯畏,程单剑. 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新思路[J]. 沧桑, 2007,(06).

[5]陈竞秀. 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模式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0)教创新导刊, 2008,(20).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校园文化大学生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