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评析
2009-01-14李静
李 静
摘要:当代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西方关怀伦理的思想传统,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诺丁斯的关心道德教育理论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对学生体验和感受的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诺丁斯;关怀;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09) 32-0183-03
内尔·诺丁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教师进修学院的教授,具有数学和自然科学学士学位,数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哲学与理论博士学位,并且是美国教育哲学协会和约翰·杜威研究协会前任主席。关心教育思想是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的,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中,她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她围绕着“教育学生学会关心”这一主题,对教育整个领域的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在此主要对其中的关怀理论这一观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期对我国教育工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一、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
诺丁斯作为教育哲学博士,曾深入研究了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及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这些思想被以不同的方式吸纳进她的关心理论中,而对诺丁斯的关心理论影响最大的当属女性主义的关怀伦理学。
20 世纪前女性主义运动便有了很大的发展,妇女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和解放而斗争。伴随女性主义运动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不断深化和伦理学研究对现实问题的愈发关注,自本世纪60年代起英美社会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伦理学理论——关心伦理学(Ethics of Care)。
女性主义的伦理学家卡罗尔·吉利根等人创建了以女性体验为基础的关心伦理学。关心伦理学实际上是建构在女性视角基础上的,肯定女性的独特道德体验,强调关心、情感和关系的一种伦理学理论。关心伦理学强调情感因素,强调联系及对关系的创造、维持和完善,解决问题是基于关心,而不是原则、推理判断、证明。西方社会的伦理学主要研究道德哲学,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道德推论上,当代伦理学使用的也一直是父亲的语言,以原则命题,诸如证明、公平、正义一类的术语进行讨论,而母亲的声音一直是沉默的。关怀伦理学的奠基者有两个人,一是卡罗尔·吉利根,另一位就是内尔·诺丁斯。诺丁斯和吉利根有明显的不同。吉利根主要针对柯尔伯格认知主义道德伦理学进行了反思,她对“关系”的研究是放在两性问题的视域内进行的,而诺丁斯试图从哲学和历史的视角全面建构关怀伦理学,她的理论是要反思整个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而不只是柯尔伯格等个别学者。她认为,关心伦理学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一种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针对妇女的。强调男女都应负起关心的责任,关注他人的需要,认识到关系的意义。另一学者特朗托超越性别来论述关怀伦理学,建立了一种不同于吉利根等人的关怀伦理学模式,它既把关心作为一种人类或者说两性德性来追求,又把关心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和政治策略来实施,并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关怀伦理学的政治理想,改变社会不公正的现状。“只有在我们把关心理解为一种政治观念时,才能在我们的文化中,改变关心以及从事关心活动的人们的地位。”
二、诺丁斯关心理论构建
1.“关心”的释义。所谓关心,就是把别人的事情常常放在心上,显示出对人对事物的重视与爱护,并产生帮助他人的意愿。关心本身含有“留意、注意、挂念、顾虑、操心、惦记、关怀、关爱”等,关心以“爱”的情感为核心。关心的对象极其广泛,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果一个人操心某事或感到自己应该为之做点什么,她就在关心这件事;如果一个人对某人有期望或关注,她就是在关心这个人。关心一般通过行为来表达,关心行为就是根据具体情境中的特定个体及其特定需要做出的旨在增进其福祉、有益于其发展的行为。诺丁斯强调关心是一种关系性,关心的关系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当双方满足某些条件,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关心关系便达成。
2.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关心型的人。在生活中,人们对关心的需要尤其迫切。人们呼唤关心,呼唤一种关心和被关心的新型的人际关系。诺丁斯认为,一向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应认同人类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应教育学生尊重一切诚实劳动,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关心他人,在关心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一种终极观。以关心为主题的教育对整个人类智能表示了极大尊重,它不仅仅是一种使人们变得善良和可爱的情感,它还暗含着对能力的持续不断的追求。因此,她主张把关心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关心作为教育的首要的道德目的。
学校被视为关心的中心,被看作是关心学生且鼓励他们去关心的地方。然而,学校中的学生问题却层出不穷,但尽管学校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却有许多人对它视而不见,仍然认为学校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术成绩,学校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上。有的人甚至认为学校是专为学术目的而设的,培养道德的责任应归于家庭和教会。诺丁斯认为这些人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道德目标直到现在,仍然比学术目标重要,后者服务于前者。
3.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诺丁斯主张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关心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关心者来关心学生,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需要,在关心关系中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通过建立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形成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并最终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关心者。
诺丁斯指出,只有当(1)W关心X;(2)X承认W关心X这两个条件成立时,W、X才是一种关心关系。当我们说"X承认W的关心时",指的是X诚实地接受了这种关心,他并没有躲避或者否定它。因此,这种感受就成为关心者在感受被关心者时所得到的感觉的一部分。关心需要关心者全身心地投入,同样也需要被关心者对关心者的承认。
诺丁斯主张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关心关系:教师作为关心者来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关心意识和关心能力;学生也不应是消极被动的,学生应以积极的反应来促成师生间关心关系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关心。
4.关心教育体系由四要素构成。关心教育体系的四要素为: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这四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他们与被关心者的关系中展示如何关心,他们不是用语言告诉学生如何关心,而是通过与学生建立的关心关系来向他们表明关心是如何进行的。只有亲身体验过关心的学生,才会理解关心的真正涵义。
对话是道德教育的第二大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和完善关心这一道德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对话并不仅仅是交谈,它是对开始未定的事情的真正的探寻。如果教师知道自己已做出了决定,就无法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对话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欣赏。它可以是有趣的或严肃的,逻辑的或想象的,目的的或过程的。但对话不应是激烈的,不应演变成争论。对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获胜或劝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而应是对话双方关注彼此,不管分歧有多大,都应超越差异,维持关系。
实践是道德教育的第三个组成部分。诺丁斯认为,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实践关心,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关心能力。实践的目的是积累经验,因为关心的态度和观念是由经验形成的。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训练计划,它们不仅教给学生专门的技能,还塑造学生的头脑,即培养学生看待这个世界的特定态度和方法。因此,如果我们想让学生为关心的道德生活而准备,我们就需要给他们实践的机会,从而使之学习给予关心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特有的态度。
布贝尔认为,认可是一种肯定并鼓励他人优秀的一种行为。诺丁斯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认可,就是把最好的、可能的、与实际相符的动机归因于被关心者,它向被关心者展示了一个更好的自我意象,最重要的是,关心者把被关心者看作是与他们一起致力于关心的人。认可不是为学生树立一个单一的理想或一系列的期望,而是从学生身上识别出一种更好的或至少是可接受的、潜伏着的东西。通常,找出行为的可能的动机并不难,这些动机中有肮脏的、有可接受的、也有令人钦佩的。这些动机不应是我们主观臆造的,而应是通过对他人的了解及仔细倾听而建立的。被关心者通过关心者的认可,获得了一种更好的自我意象。认可不是随意的或想当然的,只有当关心者对被关心者有足够的了解、能看出他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时,才能这么做。也就是说,认可不能依据公式,也不能被描述成策略,它是建立在深厚的关心基础上的一种爱的行为。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要求学校为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一种连续性的支持。
三、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的基本理念
1.以“关心”为本的教育理念。诺丁斯的关心理论是受存在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影响最深的一个道德教育流派。关心理论主张的“以关心为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诺丁斯关注所有个人的价值和需要,“关心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作为个体的人来讲,每个人的一生中都离不开关心与被关心。诺丁斯在关心的对象中首先提出要关心自己,这是关心的起点,如果连关心自己都不会,让他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就会成为奢望。其次,关心理论彻底改善师生关系,由以前的“我——它”关系变成“我——你”关系,即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学生被看成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而不是客体和容器;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权威人物,而成为一个与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关心者。
2.差异性教育理念。诺丁斯承认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她认为人是具有多种能力和兴趣的,一项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应认同人类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
3.以“生活世界”为教育情境的教育理念。关心理论认为以往的道德教育把教育置于生活之外,在这一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儿童的主体性泯灭了,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另一方面,又脱离了积极的文化内容,使道德教育变为纯粹的形式。因此,诺丁斯主张使道德教育重返生活世界,建构一种大德育情景,将关心德育置于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情境中的各种交往和活动,如师生交往、学校及社区的各种服务活动等,使学生学会关心,成为具有关心意识和关心行为的人。关心理论以实践道德生活为目的,取材于现实生活,学生的德性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四、关心模式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
体谅关心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极力主张教育者应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体谅、关心学生并引导学生学会体谅、关心他人。这种德育思想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习惯于对学生进行道德律令及道德规范的解释和对学生进行有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灌输,以培养学生理性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使学生严格遵守社会及学校、班级的一系列规则为主旨。而对学生的心理世界尤其是情感、需要、动机、兴趣等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导致了学生死记硬背道德规范之风和道德教育的形式主义的泛滥,致使德育成效甚微。体谅关心模式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以情感教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体谅他人,使学生能够给予和接受爱。这对我们的重道德理性培养和道德知识灌输、轻学生的情感生活的学校道德教育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启发意义。体谅关心模式把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放在首位,使学生由关心和被关心的角色真正从思想、情感和行动上都投入到道德学习上来。如今,学会关心已成为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国际发展趋势。学校道德教育应适应这种国际发展趋势在德育教材的编写设计、德育过程的实施等环节上,都应以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为基本立足点,把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关心真理和知识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这不仅是提高德育成效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于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美)内尔·诺丁斯.始于家庭:关怀与社会政策[M].侯晶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侯晶晶.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肖薇.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5]肖薇.女性主义伦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6]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Nel Noddings's caring and mo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Evaluation
LiJing
(china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 Zhou,221166)
Abstract: Nel Noddings,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educationalists, had formed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 theory that caring as the core moral. It based on the Western caring ethic tradition. Nel Noddings's caring and moral education theory has emphasis on the respecting student life, valuing student experience and feeling, teacher's example function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ral education. The theory proposed four method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example, dialog, practice and approval. It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our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Nel Noddings,caring,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