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对策研究
2009-01-14王美缄
王美缄
摘要: 通过简述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现状,分析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因素,提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096—02
随着当前信息全球化的迅速普及,信息已经成为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而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既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职责所决定,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现状
1.国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现状。目前,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高校图书馆,为企业和社区用户开展服务已经十分普遍。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图书馆都向校外人员开放,市民只要持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就可以办理有关手续,进入馆内共享各利信息资源。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图书馆建设成为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为此,日本的大学图书馆大多数主动向所在地的居民开放,部分“被动式”的也应学校所在地政府或社会团体的要求而逐步采取开放措施,并收取适量的手续费。当然,在实行向校外人员开放的同时,几乎所有大学图书馆都首先保证本校师生有利用图书信息资料的优先权。
2.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经济和文化尚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及其馆藏信息资源优势决定了面向社会开放的趋势。事实上,我国高校图书馆界就一直未有停止过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面向社会服务这一课题。从20世纪80年代末, 就有不少高校图书馆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一些高校图书馆,以与当地图书馆合作的方式向社会开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书馆挂有两块牌子,既是校区图书馆,又是珠海市图书馆[1];深圳大学图书馆本着为教学研究服务的宗旨,以积极的态度向深圳市社会各界提供服务,不仅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服务中心及学术活动中心,更成为一个开放型的学术性图书馆。
笔者所在的韩山师范学院是广东省潮州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我院的图书馆,是一座落成于2002年,建筑面积28 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服务的方式上,我馆采取的做法是:以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作为信用保证,根据其设定的借书册数收取100元~300元的押金,规定还书期限及过期还书、损坏、丢失的责任等,这些规定,均得到校外读者的认可。
二、影响我国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因素
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尝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处于服务程度不高,效果不理想的状态。
1.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绝大多数是中央部属或省属管辖,学校的人、财、物及教育经费均由上级管理及拨款,且高校的行政级别高,基本上与地方政府处于同一行政层面上。高校高度独立且长期实行封闭或半封闭式管理,如此管理模式造成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把服务本校教职工和学生,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作为图书馆的首要任务。恢复高考后至20世纪末的高校师生,优越感特别强,“天之骄子”的身份促使他们潜意识的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只能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本校师生服务。进入21世纪,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成倍增加,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阶层学生在这十年来陆续进校,占据学生总数的相当比例。部分学生认为,他们是交足学费来上学的,学校如果将有限的资源对社会开放,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最终损害到他们的利益[2]。也有部分老师(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人少事多的高校馆,对社会开放纯属画蛇添足,认为只增工作量而不能见成效,因而积极性不高。这些观念导致有的高校图书馆基本上不对社会开放,有的开放度不高。
2.人、财、物等资源缺乏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必然涉及人财物等很多问题。在人力资源方面,虽然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近年来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但大量的扩招导致师生比严重失衡,特别是处于教育科研之外的图书馆,更是只能采取人员不足临工补的办法。就笔者所在的图书馆,虽然拥有48个正式在编员工,但临时工却占在编工作人员的近一半,使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客观地讲,很多高校图书馆目前只能维持现有局面,尚不具备向社会开放服务所需的人力资源的条件。
在物力资源上,一方面,体现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一切资源的购置和收藏,都围绕本校的教研这根主线,普及性读物只是辅助甚至是点缀作用。因此,馆藏文献的专业性决定了它只能是阳春白雪,不适合一般社会读者阅读,因而曲高和寡。另一方面,各高校图书馆虽然历经扩建,但其阅览座位也仅只能勉强应付本校师生的需要,要再提供大量场地给校外读者,确实也存在诸多困难。
从财力方面看,我国总体上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还不高,对高校图书馆的投入就更少了,不少高校为盖图书馆已竭尽财力。故在维护图书馆的运营方面只能尽量压缩经费,校外读者一多,照明、电梯、空调等水电费用随之增多,其他的管理维护费用也随之增多。
3.给学校和图书馆的管理造成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肯定会给学校和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首先是校园的安全隐患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性格多重性已使学校管理者谈安全而色变,校外读者群的不确定性更增加了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这是制约许多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一个主要原因。其次,社会读者群由于各种原因不熟悉馆内的规章制度和借阅流程,借阅过程总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特别是有时个别素质较差,甚至个别社会闲杂人员混迹其中故意闹事,而学校的制度和纪律又对他缺乏制约力,这势必给管理增加了难于想象的难度。
三、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对策
依笔者的工作经验和认识水平,对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1.在服务对象的选择上,应选准方向,加大力度,继续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以我馆为例,我馆原来外来读者主要来源于两个群体,一是原本校毕业生,在我校所在地区工作;一是本校教职员工的亲戚、朋友。这样就限制了对外开放的范围。笔者认为,我校地处潮州市韩江东岸,是潮州市的教育、文化、科研新区。在对外开放上,可重点对学校周边的潮州金山中学、潮州党校、技工学校、卫生学校等师生开放,再逐步延伸到韩江西岸的其他党政机关、科研单位和部分社区居民。只要加强与周边学校的交流,适当宣传推介,对外开放服务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服务内容上,应书刊为主,网络为辅,全面开放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传统的对外服务,只停留在图书刊物的借阅上,而处于当今的网络时代,宽带网已进入千家万户,上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也理应成为社会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3]。高校图书馆现有完善的自动化网络系统,可以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和智能化、个性化的主页,整合高校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对社会开放馆藏资源,方便广大读者在网上检索、查询、阅取信息资料,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倍增。例如,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主要数据库均向公众开放。
3.在服务管理上,应定规建制,适当收费,力争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外开放,为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必须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4]。如必须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向校外人员开放,在期末考试期间图书馆原则上停止对校外人员开放。同时,对校外人员到高校图书馆借书,查阅各种信息资源,办理必要的手续(如借书证)必需提供的信用担保(如身份证、学生证、军人证等)和经济担保(如办证押金),借阅时间、收费标准、丢失或破损赔偿等都要有详尽的规定,使馆内工作人员有章可依,校外读者有章可循。通过适当收费,可以缓解图书馆管理经费紧缺的压力,力争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李梅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87-91.
[2]张建国,田秋菊.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冷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1):19-33.
[3]吴瑛.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设想与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2):64-66
[4]鄢朝辉,肖红.敞开知识的大门: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51-52
A Study o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the Social Service
WANG Mei-jian
(Hanshan TeachersUniversity Library, Chaozhou 521000,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alking the university librarys present situat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effects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the social service and puts forword some measures.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social service; measures(责任编辑/ 吴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