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应用

2009-01-12陈业松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腰麻罗哌卡因无痛分娩

陈业松

[摘要]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妊娠≥36周,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的初产妇60例为镇痛组,当宫口开到3 cm时,蛛网膜下腔注入罗哌卡因2 mg及芬太尼25 μg混合液2 ml,再经硬膜外导管自动持续泵入0.125%罗哌卡因8 ml/h(每毫升含芬太尼2 μg),镇痛维持到分娩结束。对照组为同期未实行镇痛的正常分娩者,比较两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总产程时间以及胎儿的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除6例产妇因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外,剩下的镇痛有效率为100%。两组相比,总产程时间,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镇痛起效快,效果好,可控性强,安全性高。

[关键词]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无痛分娩;罗哌卡因;芬太尼

[中图分类号]R71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90-02

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无痛分娩以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痛苦是产科和麻醉医师共同关注的课题。我院自2007年12月起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无痛分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妊娠≥36周,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到2~3 cm,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史,出凝血检查无异常,并要求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60例为镇痛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当未实施镇痛的正常分娩者60例作为对照组(以观察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两组的身高,体重,孕周等相关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麻醉与镇痛方法

所有产妇均于麻醉前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并以10 ml/min的速度输注复方乳酸钠300 ml。当产妇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到3 cm时,产妇取左侧卧位,经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通过硬膜外穿刺针植入25 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鞘内注入罗哌卡因2 mg及芬太尼25 μg混合液2 ml,取出腰穿针向头侧植入硬膜外导管3 cm后改平卧,调整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同时监测产妇血压,心率,SPO2。产妇常规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 L/min。硬膜外导管接PCEA泵,经硬膜外导管持续泵入0.125%罗哌卡因8 ml/h(每毫升含芬太尼2 μg),锁定时间20 min,PCEA为2 ml/次。胎儿娩出后终止PCEA。

1.3观察指标

①整个分娩期间自动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并分别记录镇痛前及镇痛后5、10、30 min两组的结果。②总产程时间。③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

1.4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镇痛组镇痛前均有明显疼痛或极痛,镇痛后产妇阵痛明显减轻,宫缩时仅感腹部发紧发胀或只感轻度可耐受的疼痛。镇痛组除6例产妇因胎儿宫内窘迫而行剖宫产外,剩下54例中镇痛效果完善49例,占90.74%,镇痛效果良好者5例,占9.26%,无镇痛无效者。

所有产妇镇痛后30 min内无一例发生低血压,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产妇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镇痛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及5 min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两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妇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肌肉阵发性收缩,子宫下段和宫颈管扩张以及盆底和会阴受压可激惹其中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使产妇产生剧烈疼痛的感觉。无痛分娩在国外已经是常规分娩的形式,在美国产妇选择无痛分娩占85%,英国高达90%。其让产妇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能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产妇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而需要用力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而我国实行无痛分娩的不到1%。

椎管内给药是目前常用的无痛分娩方法。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较少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1]。在较低浓度时产生感觉运动阻滞分离,能最大限度地阻滞支配子宫及阴道的感觉神经,而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较微[2]。已证实在局麻药中加入少量阿片类药物可增强局麻药的镇痛作用,而不增加肌松效应,又可减少局麻药的用量[3]。我院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最大限度地阻滞了子宫和阴道的感觉神经,而对运动神经阻滞则较轻微,弥补了单纯硬膜外镇痛对骶神经阻滞不完善或蛛网膜下腔阻滞过深的缺陷[4]。同时,配伍使用芬太尼,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该试验结果表明,此镇痛方法镇痛作用起效快,效果好,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又不影响产妇的宫口扩张[5-6]。总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无痛分娩具有浓度较低,镇痛效果确切,起效快,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黄宇光,罗爱伦.21世纪医师丛书·麻醉科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

[2]Sia AT,Chong TL.Epidural 0.2% ropivacaine for labour analgesia:parturient-controlled or continuous infusion[J].Anaesthesia Intensive Care,1999,27:154-158.

[3]吴贵龙,朋立超,将克泉,等.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泌乳素和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3):162-164.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10-2613.

[5]刘纳新,陈光.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34-35.

[6]程小民.利多卡因宫颈涂抹促进产程进展5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7,143.

(收稿日期:2009-05-06)

猜你喜欢

腰麻罗哌卡因无痛分娩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无痛分娩真的不疼吗?
无痛分娩对胎儿和产妇的健康有影响吗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老年混合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分娩镇痛及对母婴安全影响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术后硬膜外镇痛60例疗效观察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