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临床分析

2009-01-12赵叔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3期
关键词:病原学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赵叔云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与机械通气时间的关系及其病原学检测特点,为临床工作中防治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四川省攀枝花攀钢总医院2008年5~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成功脱机24例,占61.5%,死亡15例,占38.5%。结论: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6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7(a)-065-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简称VAP)是指机械通气(MV)后出现的肺部感染,属难治性肺炎,目前尚缺乏快速理想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治疗主要依赖于经验用药,是临床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现将我院2008年5~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08年5~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9例,男23例,女16例,年龄28~76岁,平均(49.6±10.8)岁,机械通气时间2~40 d,平均(16.9±5.7) 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支气管哮喘12例,心肺复苏术3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气管切开19例,经口气管插管16例,经鼻气管插管4例。

1.2 诊断标准[2]

①呼吸机使用48 h后发病;②使用呼吸机通气后X线片与入院时比较,胸部浸润阴影或者显示了新的炎症病灶;③肺内出现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并且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发热,T>37.5 ℃,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血白细胞升高或者降低,伴或不伴核左移;发病后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新病原体。

1.3 分析方法

从机械通气时间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痰培养结果以及治疗转归3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机械通气时间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机械通气时间长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痰培养结果

3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

2.3 患者治疗结果

针对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39例患者中,成功脱机24例,占61.5%;死亡15例,占38.5%。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在为患者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很容易导致VAP的发生。VA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死亡原因,据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9%~60%,死亡率为15%~45%[3]。而黄炎明[4]也曾有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死亡率为30.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产生原因很多,这与ICU 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以及人工气道的建立密切相关[5]。气管插管破坏了气道防御屏障,使气道定植细菌增加,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返流入气管,吸痰对气道反复刺激及对上皮的损伤等因素易致VAP出现;呼吸机、湿化瓶等消毒不彻底都易导致病原菌的生长;另外长时间机械通气,有可能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使肺部易受致病菌的感染,进一步加重肺部损伤。Georage[6]报道,每天VAP的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之比为20.5∶1 000。因此,为减少VAP的发生率,要注意以下防治措施[7-8]:①手术、护理严格依照无菌操作,呼吸机接头、管道及湿化用的蒸馏水及湿化瓶每天消毒更换,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1 h。②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适应个体的保护性机械通气,减少气压伤,也是减少VAP的有效措施。③依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早期应联合使用抗生素,同时预防并发二重感染。④加强营养支持,调节机体内环境也能减少或防止VAP的发生。⑤尽早拔除各种留置导管,采取适当体位,减少误吸危险,及时翻身拍背吸痰、体位引流,加强肺部护理,动作轻柔,避免气道损伤等。本组39例患者中,成功脱机24例,占61.5%;死亡15例,占38.5%,与黄炎明[4]报道结果相似。39例患者共检出47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这与戴海文[9]、彭苏娜等[10]的报道结果一致,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白色念珠菌已逐渐成为VAP的最主要致病菌,可选用环丙沙星、头孢他啶、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药物[11-12]。应用机械通气时间越长,发生VAP的概率越大,并发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的机会也就越大,死亡率越高。因此要针对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机械通气要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参数,做好血气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参数,减少呼吸机通气的时间,防止气压伤,同时加强营养及护理,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综上所述,临床上要合理应用抗生素,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吉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临床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6,8(2):18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1999,22(4):201-203.

[3]Scannapieco FA,Stewart EM,Mylotte JM.Colonization of dental plaque by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CareMed,1992,20:740-745.

[4]黄炎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6):83-85.

[5]陈鸣,府伟灵,陈依赐.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志,1998,8(4):211-213.

[6]Georage DL,Fak PS,Wunderink RG,et al.Epidemiology of ventilator-acquired pneumonia based on protected bronchoscopic sampling[J].Am Respir Crit Care Med,1998,158(6):1839.

[7]朱光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1,21(1):50-52.

[8]潘海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3,18(10):449-450.

[9]戴海文,严静,虞意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3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3(4):460.

[10]彭苏娜,李舜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临床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1):65-66.

[11]杜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防及细菌耐药的控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0(12):719-720.

[12]蔡少华,张进川,钱桂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9):566-569.

(收稿日期:2009-04-23)

猜你喜欢

病原学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患者氯己定口腔护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短期效果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美罗培南不同输注方案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与分析
床头抬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老年糖尿病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与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