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危机下对中职生素质的思考

2009-01-11郑小军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中职生素质

【摘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必须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职业观、良好的合作品质、良好的创业品质和健康的心理,以成功应对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就业危机;中职生;素质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就业乃是民生之本,学生的人生之本。国以民为本,就业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近年来,就业形势一直不好,再加上受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毕业生难以就业,关于就业形势如何严峻的报道更是充斥媒体报端,俨然已经演变成一场就业危机。

中职生层次不高,面对这样大的危机,普遍感到恐慌和迷茫。但现实中固然存在僧多粥少的现象,也存在企业“有米难寻巧妇”的现象。危机本来就是危险和机遇并存,且再大的风暴都终将过去。中职生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实现成功就业,关键在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当然,中职生不仅要能就业,还要具有发展的潜力,我们必须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在目前,培养中职生的素质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最高的学问,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到方方面面,涵盖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首先,要培养和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愿学、想学;其次,要调动中职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乐学、以学为乐;再次,要磨练中职生的学习意志,使他们苦学、勤学;最后,由于性格是人格中最具核心意义的特征,我们要培养中职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形成对现实的良好态度和行为特征。此外,现代人格中的独立、创新、敬业、诚信等精神是一个现代人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安身立业、待人处世的基本素质。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主要不在于其专业知识,而在于其人格、其道德,这是建立在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目标。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历来主张在人才问题上要“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这与“先做人,后做事”的观点如出一辙。只有努力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他们才可能成功完成生存、发展的两大任务。

二、帮助中职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观

几乎所有中职生都是普通高中的落榜生,他们到中职求学几乎没有门槛限制,只要愿意来,就都能够读;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轻视职业教育,将之视为普通教育的附庸,是二等教育。这就使得中职生们大都带有失败心理、受挫心理,自轻自贱,自感前途黯淡、希望渺茫、今生休矣,学习固提不起兴趣,工作也打不起精神。其实,中职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极为直接和密切。中职生现在接受职业教育,既是个人将来获取物质利益,谋生的需要;又是满足兴趣,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更是勇肩国家经济腾飞重任、民族振兴重担,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需要。这绝不是大话、空话。事实上,从事任何行业的人,不管处于何种层次,只要忠于职守,干好本职工作,就都是在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中职生没有任何理由看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从事的职业,要干一行,爱一行,由敬业以至于勤业、精业、乐业。

三、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品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更加强调合作的社会。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没有合作,就做不成事情。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实难有所作为;一味竞争,无视群体共同利益,个人利益也必然受损。人们日益认识到彼此利益的一致性、命运的共同性、合作的必要性,合则皆利,争则俱伤。作为时代精神而言,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中职生必须学会相互信任和尊重,协同工作,团结一致,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同行之间和同事之间可以不是感情上的朋友,但必须是相互信赖和尊重的工作伙伴。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培养中职生好强的品性、竞争的观念、不服输的精神、不断进取的意识;另一方面更要大力弘扬合作精神,使中职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会在遵守共同游戏规则基础上来进行公平竞争,竞争谁更懂得合作,谁更善于合作,谁更擅长通过合作为自己和集体获取最大利益。

四、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

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一直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面对这一现实,我们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促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要主动积极地帮助中职生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把他们从被动的求职者转变成主动的创业者。创业品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创业意识,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业,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如创业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二是创业精神,指个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如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冒险精神、献身精神等;三是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把握并创造机会等能力。在国内,农村具有广阔的天地,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创业空间。中职生虽然层次不高,但只要有所准备,仍然大有可为。中职生们胆子不妨适当大一点,脸皮适当厚一点,方法再多一点,勇敢地去创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五、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现代社会具有三个突出特点: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导致人们产生很高的心理压力,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调查显示,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譬如焦虑、自卑、抑郁、适应能力差、人际敏感等。现代人要生存,要谋求发展,既要比文凭,又要比学识和能力,但归根结底是比心理素质,比谁的心理更加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即高心理效能。从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的关系看,心理健康是躯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从心理健康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看,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重要基础;从心理健康与人才素质的关系看,心理健康是决定人才整体素质水平的关键因素。可见,心理健康实为青年成才立业之本。中职生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够正视现实,正确地认识自我,确立合适的择业期望值,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一步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毛建国.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1.3.

[2]郑小军.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探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5.

[3]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中国教育报,2009-1-5(1).

作者简介:郑小军(1974—),男,四川达州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及学生心理教育。

猜你喜欢

中职生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爱的艺术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微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