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2008-12-29李琼元
中国教师 2008年20期
一、目前我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现状
1.离退休教师
他们是民办高校的重要师资来源,是非常宝贵的财富。这部分教师从事的专业学科齐全,大多数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大多数责任心很强,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但也有许多老教师多年沿用自己原来的教案,知识相对陈旧,教学也就难以有针对性,这在理工科类教师中比较普遍。由于年纪较大,多数老师讲课节奏慢,每堂课的信息量不大,反应也不够敏捷。
2.公立学校来的兼课教师
他们一般教学经验丰富,能较好把握课程,教学质量有保障。但由于目前我区民办高校招生报到率很低,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只能降分录取,因此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不高,上课“带不动”的现象普遍,师生间难以产生良好的互动,特别是外语和高等数学,影响了教师上课的情绪和效果。这部分教师是兼职,经常会因为本单位工作任务的变化等因素请假较多,又不能及时找时间补上耽误的课程,影响了民办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有些教师把在外校兼课当成是赚钱的副业,出于经济上因素,四处兼课,疲于应付,往往备课不充分,照本宣科,很少甚至从不布置和批改作业,更谈不上辅导答疑,不全心全意为学校着想,为学生着想,影响了教学质量。
3.在读研究生
他们掌握的知识比较新,工作有热情,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一般来讲,他们的课堂讲授质量也有保障。但他们教大学生的经验不多,大多数人视兼课为勤工俭学手段,责任心不够强,且自身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再加上导师安排的变动,往往半途而废,使教学工作陷于被动。另外,有的研究生出于赚钱的考虑,大多跨专业兼课,几乎什么人都能够上英语、法律、“两课”等,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4.本校的专职教师
现在我区各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中大多以本科毕业生为主,有的是留校毕业生,他们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富有活力,接受新知识快,思维敏捷,但对于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来说,还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自有教师的层次和素质,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组建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并加以培育、优化,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我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而言,我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都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诸如教师流动性大;本校专职教师队伍不稳定,互相“炒鱿鱼”的现象比较突出(好的教师要调离,差一些的教师怕被炒);离退休教师、兼职教师比例过高;结构不合理;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四金”(养老金、公积金、事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不到位等。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其中体制不顺是关键。所谓体制不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制外不顺,也就是不同体制之间存在障碍;二是体制内下顺。
体制外不顺主要表现为体制之间的歧视还比较严重。例如,从观念层面上,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采取不同的态度,不能一视同仁,在有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眼里,公办学校是自己的,民办学校只能是公办学校的补充,因此不太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另外由于制度设置上的缺陷,也阻碍了民办高校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的可能,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校教师在晋级、评优、职称评定以及进修等工作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厚“公”薄“民”的现象,不给民办学校编制。在待遇方面,民办学校教师享受不到公办学校教师福利,民办学校教师社会地位比不上公办学校教师等。
体制内不顺主要集中在学校管理层面,没有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规划以及解决好民办学校种种教师问题。由于经费的问题,不少学校宁愿聘用低成本的退休教师或兼职教师,而不愿意拿出经费来培养本校的专职教师。据估算,在民办高校中一个专职教师的工资可以用于开支聘请四个校外的兼职教师课酬,因此“借鸡生蛋”的观念在民办高校的领导中比较普遍,重使用,轻培养,使用完了算数,极易导致人心不稳,学校的凝聚力降低。此外有的民办高校还没给本校专职教师办理“四金”(养老金、公积金、事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这种只顾眼前利益,不做全面规划和长远打算的做法制约着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此外,没有处理好稳定和流动的关系。不少学校的管理者认为,民办学校适应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就是竞争,就是优胜劣汰。民办学校就是要发挥自己这种机制,实行能者上,不能者下,频繁更换。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教师队伍,但对于学校的用人声誉有相当的影响,从长远看,不利于学校的师资建设。还有的民办学校没有处理好兄弟学校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少民办学校认为,既然民办学校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产生的,就应该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出高薪就能请名师,因此,在聘请任课教师时,往往高薪挖一些紧缺的专业课教师,激化了资源短缺的矛盾,也激化了民办学校之间的矛盾。
三、加强我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实行专兼结合的方式,多渠道构建高水平师资
教师作为民办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教师队伍以兼为主的做法已经成为困扰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软肋”,成为民办高校继生源之后的又一发展瓶颈。因此,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培养高水平师资,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选聘具有敬业精神,德高望重、政治、业务水平高,懂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到民办高校工作。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精简高效、按需设岗、以岗定酬、优劳优酬的原则,强化岗位聘任力度。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尽快成长和发挥才干的环境。设立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和一般岗位,建立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激励机制,从而构建一支能管理、能教学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保障学校在教学上的稳定、高质,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动力。
2.加大选聘培养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国家规定,民办高校要求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以专为骨干,以兼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其专职教师应达到1/3左右。但目前从多数民办高校来看,专职教师数的比例远达不到这一要求,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在理论、实践上有所作为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骨干,优化师资结构。同时,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吸纳一批本校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培养。民办高校在选拔优秀毕业生时,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深造机会,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既要保证关键岗位、重要岗位的人才质量,又要为“办学功臣”提供生存空间。积极鼓励本校留校生提高学历,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方面对申请脱产学习的同志,给予生活补贴和报销学杂费;另一方面对学习期满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志给予奖励。同时还选派一些年轻教师进行对口培训,学完后能立刻走上讲台进行讲学。对于每年聘进的大学毕业生,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在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心情舒畅,爱职爱校,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提高教学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保障机制
目前,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归结为资金不足。因此,民办高校要构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当务之急应通过与地方政府或社会机构的合作,争取财政资助和信誉贷款,也可以教育股份制的形式广泛募集资金;或者以企业为依托开拓产学结合的实践;或者吸引海内外资金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尝试,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民办高等学校难以聘请和留住人才,关键在于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同时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得不到落实。例如,教师的编制问题、住房、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制定和完善与民办高校有关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各项政策及其配套措施。
4.加强对外聘教师队伍的管理
为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必须严格把关,保证外聘教师的质量,从入口杜绝不适应教学的人员进入教学岗位;其次,要重视外聘教师的日常管理,加强教学环节的监督和考核,切实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再次,要花大力气,建设好外聘教师资源库,不断充实优质教师资源,满足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最后,必须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吸引外聘教师安心教学,克服他们流动量大的弊端,建立稳定外聘教师的相关制度,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质量。
(作者单位:广西邕江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刘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