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三种指导方法

2008-12-29陈岳祥

体育教学 2008年8期

  多年来实习生在实习生活中,多沿着指导教师的扶备课,钻研教材;扶说课,理清思路;扶上课,力求无误的思路进行。这种指导思想能很快让实习生掌握“上课的基本方法”,但是,跟着指导教师的思路机械教学,也不利于发挥实习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指导教师怎样与实习生磨合沟通,让实习生尽快地适应教学活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第一手资料显得十分重要。结合自己近几年指导实习生的实例所得谈谈指导教师应学会的三种指导方法:找优点——不求完美——允许探索。
  指导方法一:实习生每节课必找自己的优点
  找优点是提升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发展,必须要有业务素质作支撑,其中课堂教学得到“认可”是教师业务素质得到认可的最直接表现。认可来自学生、同行、专家、社会人士,也包括实习生自己的认可、指导教师的认可。鼓励实习生每课找自己的优点、闪光点,并不断地应用到自己随后的教学中,让星星之火燎原,很有必要。教学中的所得、所悟是实习生今后教学生涯中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他们进行教学科研的最基础的步骤和第一手资料的来源。每课必结,每课“必找优点”能够培养实习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的精神。分析时鼓励实习生要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把主观、客观两方面都考虑到,鼓励实习生把自己的优点写进自己的小结里。在指导多年的实习生中,他们使用最多的词语就是“问题多”。并不是问题真的存在多少,由于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一旦课堂出现临时状况,自然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由此缺乏自信,并产生自我否定情绪。
  2007年再次指导实习生时,我与实习生周××的第一节课后的对话只有三句。第一句:“自我感觉如何?”周老师很谦虚地说:“上得不好,问题很多。”第二句话:“自己找一个优点。”周老师还是很谦虚地说:“没有优点。”第三句话:“好好想想,自己这节课有什么优点,明天再回答这个问题。”第二天,周老师说:“回去想了好久,刚开始时有些不自在,后来慢慢放开了算是优点。”两个月实习教学中,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找一个优点”这句。随后,周老师在每节课后,都能够“谦虚”地找自己的优点,并恰当地应用到下一节课中,到实习结束时,上课也有板有眼的了。
  指导方法二:实习生备课与上课不必追求完美
  一节课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没有意外出现也是不可能的。课的不完美不是实习生的错,因为实习生的教学实践经验尚浅,故而对课的把握不是十分到位是很正常的,处理意外不是得心应手也是很正常的。即使要求实习生课前备详案,多次修改教学设计,以实习生当前的实践能力,也很难做到有的放矢。虽然每节新课前,指导教师都会对实习生的教学思路等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但是,教学不是固定的设计模式,往往在课堂中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上课时难免就有欠缺之处,指导教师关键是要指导实习生要在这种欠缺中改进自己的教学,弥补不足。鼓励实习生把自己的不足及时写进自己的课后小结,以备随后上课时作参考。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过程,通过小结可以挖掘潜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指导教学蹲踞式跳远(小学三年级)时,最初周老师确定很多的教学点,课前根据(原订的)教学进度,最后只留下“落坑屈膝缓冲”作为教学点。可是在教学中,出现少数学生双腿同时蹦跃的情况。周老师只好让这些学生在旁边“欣赏”。这节课完全是不成功的课,但课堂上,没有打断周老师的教学。课后,让周老师翻阅了有关单跳双落的教材内容。随后周老师补上了单跳双落的教学内容,这样顺利地解决了部分学生双腿同时蹦跃的问题。
  指导方法三:允许实习生探索性教学
  实习生的“探索”对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来说,可算不上探索性教学,或许只是实习生一时的冲动、一时的感想而已。但是,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今后做科研性教师的源动力。实习指导教师不能抹煞这种源动力。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必须是建立在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教学情景、教学方式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探索性的教学,就没有实践经验可谈。实习生如果不进行探索性教学,很难理解教学中所料不及的一些问题,只有在问题出现后,才会寻找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教学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实习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教学意图按部就班上课,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习生的探索精神。其在实习期间积累的所谓“实践经验”是值得商榷的,这算不上严格意义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实习生只能称是一个机械的操作手,按照指令完成任务,只存在完成得顺利不顺利的问题,根本谈不上是否具有教学风格、教学艺术。
  周老师对我讲:“陈老师,示范课上均是前后采用游戏方式,可不可以整节课采用游戏方式。”很想提出自己的建议:“目前,不容易组织好。”但最终还是同意周老师上这样的课。一节课下来后,周老师连连摆头,“难操作”。这节课称不上一塌糊涂,但也可算是失败的课。我找出2007年自己在《体育教学》第一期上关于“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文章让周老师看。周老师看后,重新设计了自己的课。同样的内容,效果却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