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
2008-12-29翟兆军廉仕波
体育教学 2008年8期
一、大班额教学对体育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
1.大班额教学对体育课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的影响
体育课的根本特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身体练习又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唯一途径。由于大班额学生人数多,体育课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的组织管理上,再加上运动场地狭小、体育器材缺乏等原因。一堂体育课下来,学生的有效练习次数少之又少。没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学生也就难有基本的运动负荷,没有了体育课的基本运动负荷也就失去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学生练习次数的减少也直接导致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乐趣的丧失,没有了这些又何谈学生的终身体育和素质的提高呢?
2.大班额教学使体育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是中小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物质保障。体育教学中由于人数多,教师在组织教学和辅导时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保护手段及安全措施相对缺乏等现象。因此教师为了便于控制学生,严格划定界限,限制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带有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干脆取消,以消除学生因跑、跳、投等活动带来的伤害事故。没有了事故,从教师到学校就没有了安全责任,也就没有了旷日持久的“纠纷”缠身。但长此以往,在这种看似“和平”的教学状态下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责任又该由谁来负呢?
3.大班额教学影响了体育教师教法的选择
体育教学过程中选择和运用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大班额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加上场地、器材上的不足,学生安全不能保证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在教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受到较大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在严格控制了学生人数,光教具就能拉一卡车的公开课、教学比赛或观摩课中见到的所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大班额体育教学中难以实现。
4.大班额体育教学影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体育后进生的转化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重要途径,而班容量过大恰恰堵死了师生间的交流渠道。中小学生是一个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对个体来讲,是一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教师反复教育的过程。面对班上的七八十号甚至百十号人,面对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我们又能有多少时间和每个学生对话和交流呢?
5.大班额体育教学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使体育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大部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师资配备不足的情况下承担着教学、业余训练和竞赛、学生素质检测、两操等工作,工作强度可想而知,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又使体育教师更加苦不堪言。笔者曾在当地做过一个调查:小学体育教师每周平均课时约为19课时,中学体育教师约为13课时,小学体育教师每周教授的学生平均人次约为1235人次,中学约为988人次,若按45人一个标准班计算,小学体育教师一周的课时实际有27课时还多,中学为22课时。再加上早、晚的训练等工作,体育教师平均每个工作日中有 5.42个小时“奔波”在操场上。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直接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精力下降,再加上某些学校领导的功利思想,致使某些体育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体育竞赛等能往学校和领导脸上“贴金”的工作上,放松了对体育课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程度地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健康。
二、解决策略
1.各种法规落实,建立制度保障
各种教育特别是体育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站在提高学生体质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考虑问题,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大班额及场地器材短缺等相关问题。
2.课前准备
1)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给体育教师留出了较大的空间。所以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挖掘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拓展所选择的教材是在无法改变大班额的情况下,利用所选择教材的优势来应对大班额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
2)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上课的班级、学生人数等情况在上课前一周对场地器材进行划分,减少各教学班之间的互相干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缓解人多、场地器材不足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
3)体育教师课前要发挥集体智慧和主观能动性来钻研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能变被动为主动。如:在某些投掷技术教学中,为解决器材缺乏和减少教学中的不安全因素等,可以把纸团、纸飞机、沙包、毽球等相对安全和易取易做的物件作为投掷物,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再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场地实际,合理改变传统的组织队形,解决由于学生多看不到教师示范、教师不能全面观察学生、队形调动难等实际问题。
4)体育教师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对场地进行局部整修和自制教具工作,最大限度地缓解人多、场地小、器材少的矛盾,尽可能地为体育教学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3.课中工作
1)体育教师要加大课堂常规执行力度。严格执行体育课堂常规,不但能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节约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安全教育
体育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尽量减少体育课堂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有责任心,才会有周密的安全对策,学生的安全才有最基本的保证。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建议学校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第十二条中“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的要求,使学校体育风险得到转移,解决学校和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
3)正确合理地采用分组教学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分组教学是提高体育课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有效手段。在日常实践中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在分组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又要根据小组成员的学情提出具体的小组目标和合适的个人发展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练习,提高分组教学的质量。(2)将身体素质差、需要特别指导的学生和调皮好动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视野之内,尽可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这两个组。这样既能关心体育后进生,又能避免那些好动的学生因为一些调皮的举动而引发的不安全事故或扰乱课堂秩序现象的发生。(3)体育教师要培养好体育小组长和体育骨干,帮助他们在同学们中树立威信,让他们协助教师做好本组的技术教学和本组的纪律和安全等工作,当好教师的小助手。
作为普通的体育工作者,无力改变一个学校班容量大的教育现状,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不能怨天尤人,因噎废食,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深入钻研,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