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动青春”教学培训心得

2008-12-29姚明焰

体育教学 2008年8期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系列广播体操培训工作已圆满结束,在教授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过程中,积累了以下教学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借此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简明扼要介绍该操的结构和特点
  
  在教授动作之前,应介绍该操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便于学员(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了解操的主题寓意,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围绕操的特点,通过动作的学习、情绪的调动以及表现力的激发等手段,提高学习兴趣,赋予操生命与活力。
  “舞动青春”包括预备节和8节操(每节操为8个8拍动作),每节动作均为AB/AB结构。该操在保持规范、舒展等广播体操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一些简单、新颖而富有弹性的不对称动作、变奏动作及大幅度动作,形成了该套操规范、舒展、流畅而富有青春动感的风格和特点,体现了和谐年代中学生健康、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严格规范基本“手型”和“站立姿态”
  
  广播体操教学中“手型”(掌型和拳型)的规范既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学中翘指和分指是最常见的问题,需时时加以强调和提示;此外“基本站立姿态”在教学中也是一个需提示的重点。舒展挺拔的站立姿态是保持体操动作规范及良好精神风貌的基础和条件。直膝、夹臀、收腹、立腰、展胸、沉肩是广播操站立姿态的基本要领,学习动作前可要求学员(生)体会和练习。
  
  三、应用分解教学方法,清晰每一个动作的方向、路线和控制位置
  
  教授每一个动作,可应用分解教学法,先分别教授下肢动作、上肢动作,再进行完整动作的学习。教授上肢动作时,首先应通过慢动作示范并结合讲解(讲解动作时正确应用术语),交代清楚动作的起始位置、方向、路线和结束位置,同时提示手心面对的方向,尤其是教授移动路线较长或当体位改变时的动作,如第六节腹背运动第二个八拍的1-4动作,以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协调性。此外,在“舞动青春”中的预备节和整理运动中,涉及到手臂匀速移动的动作,且要求动作灌满音乐或节拍,相对于一般学员(生)有一定难度,需重点提示和练习。
  
  四、要求做好每一个(节)动作的结束姿势
  
  在广播体操成套动作中,上一个(节)动作的结束姿势就是下一个(节)动作的开始。因此,每一个动作的结束姿势是动作与动作之间、操节与操节之间顺利衔接转换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应加以强调和重视。尤其是每节操中第二个八拍的第8拍动作均要求回到直立位,以保证成套动作的熟练性和流畅性。
  
  五、善于总结动作规律,帮助学员(生)熟记动作
  
  在“舞动青春”体操动作中,每一节操之间均有规律可循。总结动作规律,并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有助于学生记忆和完成动作,提高教学效果。如《舞动青春》广播操中除整理运动外,每一节动作均以左脚开始启动,且迈左(右)脚、收左(右)脚;又如第一节和第二节开始的下肢动作均为左脚侧伸点地,右脚屈膝支撑,节奏为两拍一动转换为一拍一动;第三节和第四节开始动作均向前迈步同时两臂前摆至上举;第五、第六和第八节动作均有向侧的迈步动作,且均在3-4拍开始迈步等等。
  
  六、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强调人体“端点”部位动作和表现力
  
  人体的端点部位动作主要指头、手和脚的动作。端点部位动作完成得好坏,直接反映出一套操的规格质量和风格(尤其是头的动作)。而学员(生)在学习和练习动作时,对这些部位的动作一般都缺乏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不时出现脚偏离正常位、勾脚及头手分离等错误动作。端点动作一般在学生较熟练掌握成套动作的基础上加以强调和要求。首先是头的动作,在每一节操中,头的转动或抬(低)头等配合动作均有具体要求,需认真按要求完成,同时做操时愉快的面部表情及情绪的调动也是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旨在提高动作的表现力;其次是手的动作,手的动作主要是手型的规范、手型的变换及手心方向等细节要求,如果不加以强调和规范,则容易混乱;最后是脚的动作,脚的外开、脚的回位、脚点地或脚离地时脚面绷直等细节,也是教学中应该归纳和强调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