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阳光体育夏令营创办成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
2008-12-29刁铁民王延风
体育教学 2008年8期
2008年8月24日晚,就在北京奥运会胜利闭幕时,由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阳光体育奥运夏令营”最后一期营员全部安全返回各地。至此,这项以“享受奥运盛会,体验阳光体育”为主要内容的夏令营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作为本次夏令营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人深感欣慰。
说起夏令营,几乎所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那是最让孩子们激动的假期生活。如今的夏令营正像一位教育专家形容的那样,成了全社会都看不懂的万花筒。各种以了解自然,考察人文的夏令营变成了孩子旅游团;各种提升孩子科学兴趣的夏令营变成了单科补习班;各种发展孩子艺术才华的夏令营成了选拔赛。孩子们在夏令营中比吃、比穿、比星级、比享受,变了质的夏令营使孩子们失去了对自然、对社会的热爱与渴望,失去了创造的冲动与幻想,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健康的心态。如今的许多夏令营已失去了它本质的意义。
针对这种现象的不断蔓延,团中央所属的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邀请了像著名少年儿童教育专家王延风老师(原北京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在内的一批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于2007年10月便开始了“阳光体育奥运夏令营”的筹备工作。于是,我们才形成了本次夏令营的几大特点:
一、讲求教育功能最大化,是“阳光体育奥运夏令营”取得成功的最大亮点
我们知道,夏令营的发祥地是美国,举办者最初的动因是解决过度城市化生活,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举办夏令营的方式让孩子们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远足、去游戏、去体验运动的快乐。由于夏令营的特殊魅力。120多年来,深受世界各国青少年的青睐,也被世界各国的教育家接纳,普遍认为夏令营是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最有效的教育形式。“教育功能”是衡量一个青少年夏令营水平和质量的标尺,“教育功能最大化”是我们策划夏令营的出发点,更是实施夏令营的总目标。
1.利用营员自身的教育元素,施行打破地域“手拉手编队”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次夏令营面对的是来自全国13个省市,营员从8岁到22岁年龄差异较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编队办法,当时有两种选择:一是按照营员地域编队。既省时、又省事,还便于管理;二是打破地域编队,充分利用营员自身的教育元素,创设教育环境。为了夏令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① 倡导“关爱”。让山西平鲁孤儿院及四川地震灾区的同学们编入各队,弱势群体学生们的朴实、节俭和处处提现出的感恩之心,必然呼唤夏令营中的“关爱”之情。
② 东西交流。让来自深圳、浙江等发达国地区的同学编入各队,他们的见多识广和敢于表现自我的时代个性,有利于东西部地区营员及老师之间的文化交流。
③ 以大带小。在混合编成的中队里,年龄大的学生照顾年龄小的学生。不仅帮助夏令营组织者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也培养了年长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
④ 广交朋友。虽然夏令营只有五天的时间,由于混合编队,使几乎所有的营员都交上了新朋友。营员们说:参加了“阳光体育奥运夏令营”就像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一样。开阔了眼界、开阔了心智、开阔了与人交往的胸怀,交上了新朋友是最大的收获。
2.配备一支过硬的中队辅导员队伍,是举办夏令营的基础和保障
作为全国规模的夏令营,营员的需求总是多元的,中队辅导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熟悉所有中队营员的情况。从开营前的胸卡制作,营服选配等接待筹备工作,到中、小队营员的编队选干,内部整合;再到夏令营所有吃、住、行和观赛、游戏等全程陪同指导,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处理复杂事件表现出的职业素质,对于稳定夏令营全局,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选派“高中志愿者”辅助。充分发挥夏令营接待地——北师大燕化附中的优势资源,调动高中学生团干部担任夏令营志愿者
在接站入营、物资搬运、营员管理、营地活动、开闭营等诸多重要环节,显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派“志愿者”参与夏令营服务,是阳光体育活动的创新,有“两得”之举。其一,提供了服务。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高热情的志愿服务,展示了北京中学生的风貌,为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夏令营贡献了力量。其二,锻炼了队伍。这是一次不出校门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