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题有思路 作者识斯真

2008-12-18张海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11期
关键词:真性情作文题事例

【摘要】2008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阅卷工作早已尘埃落定,但留给广大师生的思考却颇多:近三分之一的考生在作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路不清、结构混乱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广大考生思路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2008年湖北高考

一、2008年湖北高考考生作文思路现状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即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文章。着力点是“举手投足之间”,生发点是三个“如何对待”。应当说学生照此写作是不存在思路不清和结构混乱的问题,但事实上是近三分之一的考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年湖北省考生作文得分情况整体低于去年。

考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1.理解题目发生误差

“举手投足”标签化。题目中的“举手投足”指的是人在不经意间或者下意识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乃至一个眼神,是人的真性情、真品质的自然流露,即流露出对自然、他人和自己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文章整体的思路去向应该是由小而大,由具体而精神。但是,不少的考生却将人类的善举和义举都烙上了“举手投足”的印记。如解放军战士在地震灾区救灾,全国人民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苏武持节塞外、岳飞尽忠报国等,有的甚至将我国反台独藏独、治理环境污染等国家行为也当作“举手投足”来写,如此一来,“举手投足”就成了一切正义行为的标签,文章就显得中心不明、思路不清。我们说善举义举一般是人们深思熟虑后的举动,是体现人的意志品质的自觉行为,与能够自然流露人的真性情、真品质的“举手投足”还是有区别的。

“举手投足壮”举化。题目“举手投足之间”中的“之间”包含了三个内容:如何“对待”自然、他人和自己,即要表现主客体关系;自然、他人和自己如何“交往”,即要写出心相通、情相依的精神联系;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行为,即写出人的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方式。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指的是人在常态下的言谈举止,并非紧急情况下的壮举行为。但不少的考生把感动中国的人物李剑举、孟祥斌等人的瞬间壮举拿来大写一通,最后用几句议论作结。小事与壮举杂糅,凡人和英雄同在,文章的着力点在哪?不明;中心是什么?不清。总之,思路混乱。

“举手投足”边缘化。相当多的考生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言行都冠之以“举手投足”而写进作文,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展现了他的狂放,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表现了他的闲适”。此外如司马迁著《史记》,陶渊明辞官返乡,苏轼泛舟赤壁,都拉来与“举手投足”搭上关系。有的考生还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等行为当作“举手投足”来写。如此一来,文章中时而写的是李白、苏轼等古人似是而非的“举手投足”,时而是现实生活中并非体现本人真性情和真品质的“举手投足”,导致文章整体思路不够清晰。

2.逻辑思维能力缺失

不会用基本的思维方法。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作文,考生应该马上想到“举手投足”是细微小事,写作时要力图小中见大;“举手投足”也是具体动作,写作时要力求具体中见精神,即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分析概括。但是,很多考生在一开篇就写对自然、他人、自己要热爱、宽容、严格,接下来分三段依次写对自然要热爱,对他人要宽容,对自己要严格,最后收束全文。行文不但没有具体材料,而且空话、大话占全篇。显然,考生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从具体小事写起,再逐步由外到内,由点到面,由实及虚,完成文章的写作。

前后脱节,甚至自相矛盾。不少的考生在文章开头强调举手投足十分重要,因为这举手投足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这样开头本来不错,问题出在下文:围绕“如何培养高雅的举手投足”展开,写到学知识、练人品、增气质;对“举手投足”的效果进行铺排,写到世界因有众多举手投足而变得美好。如此脱节的上下文,显然得分较低。还有的考生行文自相矛盾,如前面说“通过观看两人弈棋,可以知道他们的本性”,后面却又举例说“有人举手投足不是出自真性情”,这样一来,表达项得分被大大降低。

3.结构散乱瞎拼凑

主观臆断。将缅甸遭遇热带风暴和我国汶川大地震写成是大自然的发怒和对人类的恶意报复。

胡编乱造。有的考生通过写故事来表达中心,但这个故事却是胡编乱造,如写一个小伙子用50美元的假币去找零售店买食品,由于老太太的善良感动了小伙子,结果两人之间产生了爱情,。接下来作结:“只要我们善待了他人,就定会得到回报。”

东拼西凑。先将文章中的材料引用或者扩写一番,接下来是写某一个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员,用地上丢纸片、扫帚之类的方法考验应聘考的事例,再接下来就是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献爱心。事例之后没有分析概括,事例之间没有过渡句,整个作文大拼凑。

二、改进对策

1.注重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即教给学生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步骤有两个:一是读懂材料和题目,确定作文材料的主旨;二是结合自己的实际,包括阅历、思想、知识,来确立自己本次作文的主旨。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是两句话:“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说的是如果文题较实,那么构思组材则朝虚的方向生发,其运思模式是“实——虚”。如本次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就比较实,那么,文章的基本思路就应当是由小及大,由具体而抽象,总之,要通过具体而平凡的言谈举止挖出精神内涵,彰显人性光辉。“虚则实之”则刚好相反,如果文题较虚,那么构思立意则要从实处着笔,多联系实际,多写实例,其运思模式是“虚——实——虚”。这样文章就显得深入浅出、思路顺畅。

2.注重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和感悟,就谈不上学习语文。现在的高中生与外界接触较少是事实,但不等于没有生活。笔者这次在参与高考阅卷时,就判过一篇高分作文。这位考生写了两个具体材料:一个正在讲台上监考语文的老师轻轻移动凳子的情景,考生想到了老师的精心与细心;由此联想到一次自己晚上在家做功课,母亲轻轻端来一杯热牛奶,她走了几步,又转回来,把杯子转了个90度,才慢慢离开,考生一看,原来杯口的对面有一个小缺口,考生被这种无声的母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像这样的作文就非常符合“举手投足之间”的要求。这也从正面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提了个醒:多观察体悟身边的人和事,多对典型、活生生的事例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概括,并力求作出自己的判断,少在别人用过的材料如洪战辉、张海迪等事迹里兜圈子。只有如此,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3.注重分析概括、归纳推理等抽象思维方法的训练

一般而言,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要强于抽象思维,而在高考作文中,绝大部分考生写的是议论性文体,这样免不了要运用抽象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运用自如,自然得分高;有的不会对材料进行简明分析,也缺乏精当的概括,显然得分较低。笔者在高考阅卷中遇到一个考生罗列事例:一个富家子弟妄自尊大,蛮横无理,因为一件小事将他人砍伤。考生的分析:“对待他人应当用心交往而不是以利益为基础,朋友不在多而在精。”可以说,这样的分析与事例是风马牛不相及。

2008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尘埃落定,留给师生们的思考颇多。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们要如何瞄准今后的作文教学,让广大高考生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力求创得更好的作文成绩。

★作者简介:张海德,湖北省宜都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真性情作文题事例
推门观课传递教师真性情
真性情为什么让人烦
“三国”朋友圈演绎真性情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例”后有“析”方可取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