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写作:华丽乎?朴实乎?

2008-11-28朱建军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0期
关键词:质朴华丽文体

朱建军

【评议文章】

谭海生《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刘锡庆《与谭君论文书》,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蔡伟《朴实与华丽:一对并不矛盾的概念》,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4期。

孙绍振《也说“华丽”与“朴实”》, 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李镇西《内容第一,技巧第二》,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

郑晓龙《贴近作文教学的实际》,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

刘华正《华丽语言,中小学生自觉的语言追求》,原载于《语文建设》2007年第7—8期。

中学生写作华而不实的现象,屡屡受到诟病,人们把矛头或指向教师或指向当下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制度。而广东教育学院的谭海生老师“提倡华丽反对朴实”的观点,似乎刺激了这一敏感神经,一石激起千层浪,《语文建设》2007年刊登了许多“朴实与华丽”争鸣的文章——论者或质疑或支持。为便于讨论,本文首先对“争鸣”进行梳理和评议,然后从两个角度回答“争鸣”遗漏的视角:写作类型界说(“写作文体”)——对谁说(谁该“华丽”,谁该“朴实”),写作概念“宽”与“窄”的界定——“说什么”。

一、华丽与质朴:“实践派”与“学院派”的较量

谭海生老师认为,重朴实轻华丽的定势思维,影响了中小学写作教学的进展,违背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违背了语言能力生成规律。其理由是:第一,不要用成年人标准评价中小学生的写作;第二,大师们都是从“华丽”走过来的;第三,“华丽”有助于拉近口语与书面语的距离;第四,会认不是你的,会用才是你的。作者对“华丽”下的定义是:“主要是指在作文中使用成语和典雅的词语,引用诗词文赋,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不断变换句式等。”而所谓语言华丽的作文,只不过是把语文课上学过的各种语言知识再现出来。无论多么华丽的学生作文,实际上都是学生在进行语言练习。语言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技能练习。①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文学院刘锡庆老师认为,谭老师文中的“华丽”的概念游移不定、模糊不清。也就是说,谭老师的“华丽”“主要是指在作文中使用成语和典雅的词语, 引用诗词文赋,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不断变换句式等”;而“华丽”一词的通常义为“光彩美丽”, 如“词藻华丽”等,并认为清新朴实正是一种优良的文风,而华丽(如富丽堂皇的藻饰之美)或朴拙(寓巧于拙的朴素之美)等, 则分别是不同的美。②显然,谭老师的彼“华丽”并非刘老师的此“华丽”。

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蔡伟老师也认为,“在写作学中,华丽与朴实表达的是两种风格,或曰两种境界,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概念,也不存在优劣高下之分”。 并认为中小学作文教学会出现朴实与华丽之争,各种原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1.误解,即华丽与朴实的定义不明与标准不清而被误读;2.偏见,即个人好恶左右其对这两种语言风格的褒贬;3.失界,即缺乏眼界、语言修养和文体知识,从而失之恰当的判断标准。③同时,蔡老师指出了“华丽”的语言的使用场景,即“华丽的口语只有在一种场合才用得上,那就是舞台(包括演讲台)”。而现实生活中的口语永远需要的是朴实,当然是高境界的朴实,而非粗糙,更非粗俗。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孙绍振先生首先肯定了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华丽,但针对作者所谈的第二条理由,孙先生提出了反例,即在作文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大师都是从华丽走向朴实的,而反例正是理论发展的跳板。并认为谈论华丽还是朴实的语言的前提,要结合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否则就都是空洞的;而空洞的华丽和干巴的朴实,都是缺乏心灵自由的表现。④在孙先生看来,不管是华丽还是朴实,关键看其内容是否有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否则华丽会空洞,朴实也会干巴。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李镇西老师认为,通常只有那些虚情假意、做作的语言,才被批评为“华丽”,而抒发真情实感的文字,无论多么华丽都不叫“华丽”,而叫“优美”、“生动”、“形象”、“凝练”、“真挚”;我们批评的“华丽”已经不是词典上的那个意思了,特指华而不实的文风,而不仅仅是文字表达能力。同样,朴实也不仅仅指语言表达,还包括内容,也是指一种文风。所以纯真纯净的童心才是衡量的关键。李老师最后说,任何标准应落在“大多数学生”,而不是那些少数几个尖子学生。如何可能?李老师的处方是: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思想和感情自由。⑤李老师认为平时我们所反对的华而不实的“华丽”,乃是一种不良文风,并非“华丽”的美学风格。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郑晓龙老师指出,中学语文教师肯定健康的华丽, 只是大多数中学生还没有达到“豪华落尽见真纯”的水平;并认为中学生写作要从学生连词造句、连句成篇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入手,而能如此最好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 从而表达一个健康而有情趣的意义, 通畅则好, 精彩更美。⑥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刘华正老师认为,“提倡华丽反对朴实”虽似有矫枉过正之虞,但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较彻底地解决作文评价中重质轻文的流弊。并提出三点理由:一是朴实—华丽—朴实是语言生命的历程,这对应于学生的不同人生阶段: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而高中阶段学生则长于抽象思维;二是习得、运用华丽语言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三是习得华丽语言的途径:厚积。⑦

看来,郑、刘两位老师主要是从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的角度,谈到了中小学生的写作还不是完全独立于“读”的而是读写结合的创作,“华丽”是必然的且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也间接地呼应了谭海生老师“不要用成年人标准评价中小学生的写作”的观点,其强调的是学生写作应追求的志趣。

问题生发质疑,质疑孕育思想,正是这种难得的民主、理性的争鸣恰恰澄清了人们的一些模糊的认识。我们从中似乎可以理出这样两派:中学老师或倾向于中学老师一派,大学教授一派,前者称为“实践派”,后者名为“学院派”。

“实践派”的三位教师谭海生老师、郑晓龙老师和刘华正老师,均认为“华丽”是中小学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而评价学生的写作“不要用成年人标准评价中小学生的写作”(谭海生语),学生笔下的“华丽”定义应是“主要是指在作文中使用成语和典雅的词语,引用诗词文赋,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不断变换句式等”(谭海生语)。

“学院派”刘锡庆先生、蔡伟老师和孙绍振先生也都认为:“华丽”和“质朴”是两种不同的美,是两种不同的风格;而且谈论二者的前提,要结合思想和情感的自由,否则就会出现“空洞的华丽和干巴的朴实”(孙绍振语)。

李镇西老师似乎介于二者之间,但提出了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反对那种“华而不实的‘华丽”,二是关注“大多数学生”与“少数尖子学生”之间的落差。其开的处方是: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思想和感情自由,衡量写作的关键是“纯真纯净的童心”。

从李镇西老师的观点中,我们其实已经找到了 “学院派”与“实践派”的结合点,即“认知”与“统筹”的合二为一,“学院派”从学理的层面陈述了“华丽”与“质朴”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关系,“实践派”从操作的层面或“统筹”的层面探究了“华丽”和“质朴”,尤其是“华丽”的意蕴及其二者由此及彼的关系。

但是两派都遗漏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华丽”和“质朴”这个关乎“修辞”的概念,必然会涉及另一个概念——“文体”,也就是说,谁该“华丽”,谁该“质朴”?

二、华丽与质朴:“修辞”与“文体”的对接

在西方,“修辞”是一个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概念,而“文体”与“修辞”又密不可分(如rhetoric as style,统称为“文体修辞”)。因此,写作这种交际活动,必然涉及“修辞”,以及“修辞”影响下的“文体”。我们就以美国马萨诸塞州《中小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中的“修辞概念”内涵来阐释其关系⑧:

修辞概念

语篇目的

表达·文学鉴赏·信息传递·劝说

修辞元素

说话者和听话者·信息(意义)·形式(体裁)

呈现方式

记叙·描写·说明·议论

“修辞概念”涵盖了“语篇目的”、“修辞元素”和“呈现方式”三大要素,也就是说,要帮助学生理解交流的本质,在进行思维能力的教学时,就必须注重这三大要素,即学习语篇的目的:表达、文学鉴赏、信息传递和劝说,以及学习掌握修辞概念,认识修辞的元素:说话人和听话人、信息和形式(体裁),并能够在各种语言运用环境下辨认这些元素。因此我们说,交际的本质,实际体现了语言艺术(修辞)的“深层结构”。⑨

同时,“文体”与“风格”,在英语中均用“style”来表达,因此,常常翻译为“文体风格”,有时还叫“style”为“文风”;这就正如汉语中区分“姐姐”和“妹妹”而在英语中都叫“sister”一样。也就是说,“文体”实际涵盖了诸多要素。我们还借助美国马萨诸塞州《中小学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图表来呈现其各要素及其关系⑩:

从上表可以看出,常用写作形式(作文体裁),要考虑不同的语篇目的,是“传达信息”、“劝说”、“表达”,还是“文学”?而这实际在考虑为不同目的和读者写什么样的作文;并由此去选择不同的体裁(“文体”),以及相应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时,“华丽”与“质朴”,自然有了自己的归属:“质朴”基本归于“传达信息”和“劝说”类,而“华丽”大致属于“表达”与“文学”类。当然,我们依然还要进一步考虑“读者”对“质朴”或“华丽”的特有阅读取向。

三、华丽与质朴:写作概念“宽”与“窄”的描述

30年代,黎锦熙先生在《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一文中谈到了作文的状况:“各级学校本国语文科(实际在言作文),其水准颇有江河日下之势。”为此,他提出了教学上的三原则:1.写作重于讲读;2.改错先于求美;3.日札优于作文。11黎锦熙先生其实也提出了三个问题:我们日常如何教学生读书?我们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作文?我们应该重视什么样的作文类型?这三原则以及所透露出的三个问题,可谓纲举目张,切中要害。

中小学写作教学所受到的批评以及要求变革的声音可谓沸沸扬扬、不绝于耳。但是,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其所言及的写作,大都是“正式作文”或“课堂限时作文”,即常说的三类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以及命题作文。也就是说,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个“狭义的作文概念”(准确地说,是考试作文),而非“广义的作文概念”。考察中外课程标准,写作实际是一个“广义概念”,我们以我国1940年的课标为例。

1940年《修正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写作部分:“作文练习”12

⑴教授作文方法,应时有变化,但应与精读文、略读文法则联络为主要原则。略举数例如下:

命题由教员命题,或由学生自拟教员择定之。

翻译文语互译(文言与语体),或译诗歌为散文。

整理材料 由教员供给材料,令学生作一篇有系统之文字。

重写示以原文,令学生重写,或演简为繁,或节繁为简。

听写由教员演讲一事一题,令学生听后写成文字。

写生由教员提示事物,令学生实际描写。

笔记教室听讲及课外读书之笔记。

记录如日记、游记、演说及新闻等记录。

应用文件如书札、契据、章程、广告及普通公文程式等。

⑵ 作文每两星期一次,每次两小时,于课内行之(短篇习作一小时可完者,每星期一次),每次练习,必须有个别或共同之批评,并采用各种符号,使自行修改。

⑶ 口语练习于课外行之。或由教员命题指定学生演说,或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或组织辩论。演说或辩论后,教员于思想、结构、修辞上予以指导,于音调、语法、姿态上予以纠正。

显然,这里所倡导的是“广义作文”,不仅包括“正式作文”,还包括了与“阅读”和“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其他类型作文——“非正式作文”,也包括了训练快速凝聚材料并进行缜密思维、有力表达的“口头作文”。在众多作文类型中,占绝大数的反而不是我们常常所抨击的对象——“正式作文”,而是“非正式作文”。

再看《法国小学教学大纲》(2002年颁布),其将培养在读中写作的初步能力——“获得了书写与写作的初步能力”——称为“普通能力”,而将“正式写作”或“独立写作”称为“特殊能力”。13

“实践派”与“学院派”的较量,给了我们语文学界许多探讨的契机和思考的空间,本文认为,要理解这一争论,必须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华丽”与“质朴”是属于什么范畴的问题?结论要解决“谁该‘华丽,谁该‘质朴”的问题;二是“华丽”与“质朴”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论是作文概念应是“宽”的定义,尤其要多关注“非正式作文”——正是这类作文有着最“真实的情景”,而“华丽”与“质朴”自然不是问题了。

————————

注释:

①谭海生:《中小学生写作用语应提倡华丽反对朴实》,《语文建设》2007年第3期。

②刘锡庆:《与谭君论文书》,《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③蔡伟:《朴实与华丽:一对并不矛盾的概念—— 兼与谭海生老师商榷》,《语文建设》2007年第4期。

④孙绍振:《也说“华丽”与“朴实”》,《语文建设》2007年第5期。

⑤李镇西:《内容第一,技巧第二——从“华丽”与“朴实”说开去》,《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

⑥郑晓龙:《贴近作文教学的实际——从“提倡华丽,反对朴实”谈起》,《语文建设》2007年第6期。

⑦ 刘华正:《华丽语言,中小学生自觉的语言追求》,《语文建设》2007年第7—8期。

⑧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95页、96页、120页。

⑨同上,第96页。

⑩同上,第120页。

11黎锦熙:《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教育杂志》1924年第十六卷第二期。

12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7页。

13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作者通联:新疆师范大学教科院]

猜你喜欢

质朴华丽文体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冬的华丽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山有桂子
流绚夏日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神经末梢”的华丽转身
用最质朴的文字写出最真诚的感动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