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重的追问

2008-11-04严景东

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10期
关键词:鲁四老爷祥林嫂

严景东

师:至此,祥林嫂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带着灵魂有无的困惑与痛苦,她悲惨地死去。与鲁镇被祝福声包围的热闹异常相比,她的死更显得凄惶与无助。(略顿。生神情肃穆)也许一个生命的消逝不会激起太多的波澜,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多方面的。面对祥林嫂的死,我们该如何追问?

生1:她是怎么死的?

生2:她有没有不死的可能?

生3:谁应该对她的死负责?

生4:一个祥林嫂死了,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

师:把大家的意见归纳起来,关于祥林嫂的死,我们集中思考的可以是这样几点:一、“还原事实真相”,她是怎么死的;二、“探究查找真凶”,谁该负责;三、“反思警示意义”,死是不是必然,如何避免。这三个方面逐层递进,可以依次展开探究。(略顿)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些,我们先解决它——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生5:课文中涉及祥林嫂死去的信息主要有两处,一处是“短工”简捷而淡然地回答“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另一处交代得比较委婉,“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作者说他“不知道”,但至少表明祥林嫂是在沦为乞丐以后死去的,这一点又与“短工”的回答联系起来了。所以我认为,祥林嫂坠入穷困的绝境,很可能是死于饥寒交迫、贫病交加。

师:你对细节和线索性的材料把握得不错。你的思路给我们查找“凶手”提供了证据支持。

生6:我同意生5的分析。祥林嫂之所以沦为乞丐,是因为鲁四老爷一家不再雇用她,打发她走。与四婶相比,鲁四老爷更可恶,他就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

师:嗯,鲁四老爷如何可恶呢?

生6: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时他就“皱一皱眉”,“这不好。恐怕是逃出来的”;再次雇用祥林嫂他又忌讳寡妇“败坏风俗”,叮嘱四婶“祭祀时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这直接影响了四婶,以致当祥林嫂坦然地拿酒杯和筷子的时候,“慌忙大声”地叫停,这导致了祥林嫂精神的崩溃。杀死一个人,最厉害的是摧毁她的精神,鲁家就是这种最残酷的凶手。

师(微笑):你的意思是鲁四老爷和四婶有意或无意地联手杀害了祥林嫂?

生6:是的。

生7:我倒觉得还有一个帮凶,柳妈。在祥林嫂精神被摧垮之前,鲁家就已经不让她沾手祭祀活动,那时她的表现只是“讪讪”和“疑惑”,是柳妈建议她去庙里捐门槛,但捐了门槛之后,她仍然被拒绝于祭祀活动之外,这才真正打垮了她。

师:你补充得不错,你让我们开始注意“捐门槛”对祥林嫂的特殊意义。

生8:我支持生7的看法。第一,“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这说明祥林嫂经过了整夜的思想斗争,最终拿出辛苦积攒的“十二千”大钱,捐门槛对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二,她捐门槛是为了求得死后不被两个男人争,灵魂不受苦;同时,还自己干净之身,能享受正常人的待遇,参与鲁家的祭祀活动。连这样的愿望也成为泡影,她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撑,而这些是因柳妈而起的。

师:祥林嫂为什么那么关心死后的事呢?

生8:现实生活的痛苦使得她将希望寄托于来世,所以她捐门槛,所以她问“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我”给她的仅仅是一个“吞吞吐吐”含糊其辞的回答,这彻底粉碎了她的希望。“我”也是凶手之一,至少是帮凶。

师:不知不觉,我们探究所涉及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谁呢?

生9:“短工”也是一个。从他回答“我”的提问时“淡然”的表现来看,像他这样对祥林嫂的死漠不关心的人很多,这就是祥林嫂生存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个人觉得,促使祥林嫂死去的真正凶手是冷漠、无情的社会环境,包括鲁四老爷一家、短工、柳妈,甚至还有“我”。(多数学生如有所悟,频频点头)

师:同学们的讨论扣住了课文内容,思维是发散的,思考的点也抓得比较好。相互的交流启发我们,促使祥林嫂生命消殒的因素其实有很多,僵死的鲁四老爷实在可恶,愚昧的柳妈让人痛心,麻木的短工使人无奈,等等,所有这一切勾画的是一幅特殊的社会世俗图,充满着浓烈的封建思想色彩,应该说,是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最终扼杀了祥林嫂。这样说来,鲁迅先生就祥林嫂的死带给我们的警示性反思愈来愈明显了,不是吗?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41001)

猜你喜欢

鲁四老爷祥林嫂
不怕火的双手
厨师与老爷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祝福》续写2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悍妇
当喜儿遇到鲁四
也谈鲁四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