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句魅力在何处?

2008-10-22杨银书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10期
关键词:炼字传神比作

杨银书

我们从小就学习古代诗文,对于那些名句,我们常常能够倒背如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知道了它们的涵义。但是,我们很少去想想,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名句?那么,林林总总的名句,到底魅力在何处呢?

一、在于意蕴丰富、新颖、典型

1、名句大都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简洁有味。例如:“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将离愁与平芜春山这样的景融成一体,在想象中更进一层,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就更令人不能释怀。由于景的扩大而增加了情的容量,所以,含蓄蕴藉,余味无穷,感人至深,成为千古名句。范仲淹的“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则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名句往往道前人所未道,新颖别致,从而传诵开来,成为名句。如: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写出了西湖之美,新鲜而贴切。另外,还有他的“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把人比作秋鸿,把往事比作无痕之春梦;“簟纹如水帐如烟”,把凉席的纹路比作起伏的水纹;“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把人生的踪迹比作飞鸿在雪泥上的爪痕。这些都是新鲜而贴切的比喻,因此成为名句。

3、名句有时是在别人的意思上或结构上点化模仿,或者做翻案文章,令人耳目一新,从而具有典型意义,成为名句。例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模仿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的结构。但王勃写从滕王阁上望去,水天相接,而落霞孤鹜的景色很美好,水天一色的境界极开阔,超过了庾信的那两句诗,从而成为名句。

欧阳修的“我亦且如日常醉,莫教弦管作离声”(《别滁》)则是“满堂丝竹为君愁”(张渭《送卢举使河源》)的翻案文章。张诗写离愁别恨,意思是别宴上的所有管弦都吹奏出了极其愁苦的离声!欧阳修的这句却表达了离别时劝勉别人的坦然。

二、在于表现力强、生动传神

1、大多数名句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们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例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在鸡叫声中,住在茅店的人就起来了,这时天上还挂着月亮,人就要赶路了,人的足迹印在板桥的浓霜上。只写具体事物,旅客的辛苦就完全写出来了,可谓“羁旅愁思,见于言外”。该句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遂成为名句。

2、许多名句描写事物生动传神,也是成为名句的原因之一。例如:张耒《初见嵩山》“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中的“清瘦”一词,拟人极为贴切形象,描绘山峰陡峭的形态生动传神。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愁、恨描写成可见的江水;贺铸的“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把愁描写成烟草、风絮和梅雨;这些可谓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3、炼字精当,也是成为名句的重要原因。郑文宝的“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中一个“载”字,就把抽象的“离恨”写得好像有重量,非常具体,可谓炼字精当,成为《西厢记》“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和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模仿对象。

总之,名句形象鲜明,意蕴含蓄,表达新颖,手法多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能够表达许多普遍的感受。因此,这些句子代代相传,脍炙人口。

(作者单位:山东省冠县一中)

猜你喜欢

炼字传神比作
比作诗
感怀
油菜花开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真实、大众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传神的原文,传神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