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亲情与挚爱的表达

2008-10-16李福香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9期
关键词:项脊轩老妪变迁

李福香

被誉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衰,写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家庭变迁的感慨。

这篇文章虽然写了不同的时期,在同一时期又叙写了不同琐事,但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贯穿全篇,因此,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文章内容可概括为:一个书斋;两种感情;三世变迁;四个女人。

1.一个书斋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文中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变迁,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几件往事连缀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沧桑。往事如烟,可记之事很多,而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都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点展开,条理井然,形散神聚。正如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2.两种感情

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出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全文以第二段作为过渡,承上启下,或侧重写喜,或侧重叙悲。

(1)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一段里,作者意在通过自己青少年读书生活时期书斋的可亲可爱,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留恋之情。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先前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体味到无穷的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映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2)第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

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不言感慨而感慨自寓于其中,这是“悲”的表象。其次写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余泣”);祖母的期盼赞许,那真挚感人的情景,那谆谆的嘱咐,那沉甸甸的厚望,更是让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场。这是“悲”的深化。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功业未成的感慨。

(3)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轩四次遭火,字里行间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恨,这是“悲”的补充。

(4)第五、六段,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凸显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睹物伤怀,这是“悲”的余韵。

3.三世变迁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归家原本“庭中通南北为一”,而“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家族不是发展壮大,向外拓展,而是内部瓦解,分崩离析。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表现得淋漓尽致。年轻的归有光尽管怨恨却也无奈,这更增强了他勤奋读书、考取功名的决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家庭面貌,才会有新的气象出现。这也能从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折射出来。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官员,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4.四个女人

文中共写了四位女子:老妪、母亲、祖母、妻子。(写老妪,是为了写母亲,因此,可以说,作者主要表现的是三个人。)

(1)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这一段里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连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母亲怀有更深的眷恋。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述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迹今天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已潸然泪下。

(2)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这件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写法与前边或以借景抒情、或以人物话语来叙事大不相同。作者主要抓住了三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描写:

细节之一:祖母过来探望“我”,看到孙儿静静读书轩中,笑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有疼爱之情,又有赞赏之意。

细节之二:祖母离开时,轻手阖门,自言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小小的动作,流露出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喃喃自语中,尤其一个“久”字,一个“待”字,寄托了祖母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细节之三: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情真意切,语重心长,话语中寄托了祖母殷殷的希望。作者写到这里,回顾自己多年来科举路上的坎坷怎能不心酸落泪呢?

(3)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正面写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就有“答”,有“学”就有“教”。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项脊轩中不断传出的欢声笑语,能感受到他们夫唱妇随,心心相印,志趣相投,情深似海的感人场面。

侧面写情:“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此语表述非常巧妙,值得玩味。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由此可以推知,“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及“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看似平淡,却也字字含情:前一句,“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项脊轩原是既小又暗且破,作者“稍加修葺”,再做美化,独居陋室,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如今,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直接写妻死后的伤感,但我们从文章前后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二、三句写两年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修旧室,已全然没了当年的热情,平实的语言中,无限伤感溢于言外。文章到此,笔锋一转,巧妙地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收束全篇。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到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物犹在人已去,占据心头的只是怅惘。这句话,托物寓意,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相照应,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文章通篇以项脊轩为经,以悲喜情感为纬,经纬交织,展现了一家三世的衰败历程,写出了一家三代的骨肉亲情。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理清层次和线索,就可以较深入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思想。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恩玲中学)

猜你喜欢

项脊轩老妪变迁
老妪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老妪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字字显真心,句句总关情
老妪老翁
《项脊轩志》细节的秘妙浅析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印度百岁老妪被醉汉强奸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