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2008-10-06徐涌金林瑞
徐涌金 林 瑞
摘要:学习素质是大学生养成素质的元素质,学习素质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新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培育学习情感、增强学习意志、优化学习策略是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素质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093-03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是中央16号文件明确规定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学习素质是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由先天遗传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作用、学习实践提升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和质量水平。
一、更新大学生的学习观念
学习观念是学习者能否正视学习的标志,源自学习者的学习观。学习观是学习者对学习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认识。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系统而有效的学习观教育,对先进的学习观念知之不多、知之不全、知之不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提升,因而,更新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具有先导性的重要作用。更新大学生的学习观念,重点在于更新大学生的学习科学观、学习价值观、学习道德观、学习系统观、学习终生观、学习动因观、学习创新观。
更新大学生的学习科学观,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从经验学习的状态提升到科学学习的境界。更新大学生的学习价值观,有助于激发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强化持续的学习动力、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更新大学生的学习道德观,有助于大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激励、自我锻炼、自我反省、自我慎独等内在的自我修养,增强学习道德素养。更新大学生的学习系统观,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系统思考与分析,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效果。更新大学生的学习终生观,有助于促使大学生从“一次学习,终生受益”的观念误区中解放出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思想,保持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做终生学习的设计者、追求者和实践者。更新大学生的学习动因观,有助于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水平。更新大学生的学习创新观,有助于促使大学生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素质。
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是否愿学的标志,是唤起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对此种学习活动加以维持、调节和强化的一种内在历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当前,大学生学习动机状况不容乐观,学习动机不清、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制约了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提升,因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具有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关键在于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把握学习动机的规律。
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就是要将动机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学习活动之中。动机理论包括强化理论、成就理论、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等四种理论。强化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者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由强化而建立的牢固关系,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将强化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之中,需要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励、赞扬、考评、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成就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追求成就源于成就需要和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一种竭尽全力、克服障碍、力求尽可能又快又好完成某件事情的愿望或趋势,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将成就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个人成就与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样两种需要,而为了使其得到满足,最根本的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将归因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之中,需要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推断其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从学生特定的学习行为和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自我实现理论告诉我们,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将自我实现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之中,既要重视个人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更要强调个人实现必须与社会实现统一起来。
把握学习动机的规律,就是要把握学习动机由外部客观条件激发而来、学习动机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相互作用、主要的学习动机与次要的学习动机协调作用等学习规律。为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某些外部客观条件(诱因)以激发大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需要注重培养那些直接能够转化为大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有关心理因素;需要以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为主,适当利用外部学习动机,促使两者相互交替;需要有目的地将大学生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与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需要兼顾大学生主导学习动机与从属学习动机的作用,发挥两类动机的协调作用。
三、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是否好学的标志,源自学习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者的好奇心是由新异事物引起的一种朝向、关注、接近、探究的反应,而求知欲则是一种渴望获得知识或爱好某种事物活动的倾向。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状况比较复杂,部分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结构相关课程内容学习兴趣不足,而对不利于正常学习活动的内容兴趣极大(如迷恋上网),反映出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工作不够有效、不够落实,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提高。因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把握学习兴趣的特点、适应学习兴趣发展过程。
把握学习兴趣的特点,就是要把握学习兴趣发展逐步扩展深化和稳定集中、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彼此替代与相互转化、中心兴趣和广泛兴趣相互促进、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兴趣依次发展、兴趣与注意相互依存、兴趣与努力不可分割、学习兴趣可以迁移等特点。为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因势利导地遵循学习兴趣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强化其学习兴趣;需要善于把简单的容易的材料和复杂的材料、学生感到生动有趣的材料与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材料结合起来,交替进行,以促成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需要善于引导学生既有广泛兴趣,又有中心兴趣,并且把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巧妙地安排简单容易和复杂困难的学习内容,使之轮流出现、相互转化,然后抓住两种兴趣的转化,带动两种注意的交替,或者抓住两种注意的转化,带动两种兴趣的交替;需要把握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努力的相互关系,形成学习兴趣与学习努力的良性循环;需要把握兴趣迁移的特点,促进学生对此门学科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对彼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别种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兴趣。
适应学习兴趣发展过程,就是要适应大学生学习有趣的产生过程、学习乐趣的发展过程、学习志趣的形成过程。为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运用学科特点引起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内容引发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吸引学习兴趣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有趣;需要通过提高对学习某门学科意义的认识启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愉快情绪促进学习兴趣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乐趣;需要通过培养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远大理想稳定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志趣。
四、培育大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习情感是学习者是否乐学的标志,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情感的总和,包括学习激情、学习心境、学习热情三个要素。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学习情感的教育和培养,表现在学习情感不够稳定、乐学群体不够壮大,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根本性提升。因而,培育大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培育大学生的学习情感,关键在于把握学习情感的特点、适应学习情感发展过程。
把握学习情感的特点,就要把握情感与认识相互制约、情感的质与量对需要和期望具有依存关系、情感具有互相对立的两极性、情感具有自行扩散性、情感受所处情境制约等特点。为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处理好知与情的关系;既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又要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成才的期望值;既要有目的地利用学生情感的两极性特点,使他们情感发之得当、用之得宜,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又要利用两极情感的相互转化,有意识地让学生的某些情绪轮流交替、相互调剂,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善于主动驾驭情感自行扩散规律,激发与巩固情感的积极面,避免或消除情感的消极面,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适应学习情感发展过程,就是要适应大学生学习激情的发展过程、学习心境的发展过程、学习热情的发展过程。为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明理、忍耐、减少刺激、转移注意、由激情转为发奋等途径来调控学习激情;需要通过正确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个体之间关系以及个体与集体之间关系、找出消极心境的原因来对症下药并消除不良心境、锻炼身体和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等途径来调节学习心境;需要通过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积累愉快的学习经验、减轻学习负担、注意劳逸结合等途径来培育学习热情。
五、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意志
学习意志是学习者是否勤学的标志,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按照既定目的,自觉克服困难,主动调节内外活动,以达到预定学习目的的心理品质,包括学习自觉性、学习果断性、学习坚持性、学习自制性等基本要素。学习意志在学习者的心理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决心、学习信心、学习恒心三个阶段。学习决心是产生学习意志的前提,学习信心是产生学习意志的动力,学习恒心是产生学习意志的保证。当前,大学生的学习意志普遍不够顽强,突出表现在学习自觉性不够、学习坚持性不够、学习自制性不够、学习刻苦性不够、学习恒心缺乏、畏难情绪明显、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提升,因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意志,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增强大学生的学习意志,关键在于把握学习意志的特点、适应学习意志的发展过程。
把握学习意志的特点,就是要把握意志与行动不可分割、意志与认识相互制约、意志与情感相互制约、意志强度与克服困难的大小和多少成正比例关系等特点。为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明确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意志行动,学习意志能够克服学习困难与障碍,学习是锻炼人们意志的最好场所;既要在学习中提高学习者的认识以指导其意志行动,又在学习中培养学习者的意志以支持其积极认识并克服其消极认识,使意志和认识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需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以激励他们形成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培养学习者坚强的意志,以维持其积极的情感,克服其消极的情感;需要在学习中应当给学生布置有一定困难的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有一定困难的作业。
适应学习意志的发展过程,就是要适应大学生学习决心的发展过程、学习信心的发展过程、学习恒心的发展过程。为此,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促使大学生下定学习决心、落实学习决心,既要落实于计划,又要落实于行动;需要促使大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要让学生获得成功,要信任每一位学生,要及时调整学习期望值,要防止自信的两极分化;需要促使大学生保持学习恒心,通过对主客观条件有正确的估计、在困境看到光明的前景、抓好决心和信心两个环节、利用恒心的迁移等途径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学习恒心。
六、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是否善学的标志,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的难易和学习情境的不同,以提高学习效益为目的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的时间、次序、节奏和方法的意向选择的活动方案。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解决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反审认知策略、学习努力程度的调节控制策略等基本要素。当前,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不重视学习策略、或不懂学习策略、或没有掌握学习策略、或没有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提升。因而,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对于加强大学生学习素质教育具有保障性的重要作用。优化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关键在于把握学习策略的基本环节、细化学习策略指导形式。
把握学习策略的基本环节,就是要把握理论指导、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学习方法、意识监控等五个环节。为此,在大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加强大学生的学习理论与教育;需要把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必须适中,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需要把握学习步骤,在学习策略运行时按照学习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学习步骤;需要把握学习方法,使学习策略成为多种学习方法的选择、运用与搭配;需要把握意识监控,使学习策略既受到认知、智力的支配,也受到意向、非智力因素的监控。
细化学习策略指导形式,就是要细化智力操作策略指导形式、非智力操作策略指导形式、智力与非智力匹配策略指导形式。智力操作策略建立在智力因素对学习起直接作用这一观点的基础之上,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五项基本心理因素,且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操作系统,其结构也就是学习活动的心理结构。非智力调节策略建立在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起间接作用这一观点的基础之上,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心理因素,并相应表现为愿学、好学、乐学、勤学、自学五种状态。其中,愿学是好学的基础,其心理基础是学习动机;好学是乐学的基础,其心理基础是学习兴趣;乐学是勤学的基础,其心理基础是学习情感;勤学是自学的基础,其心理基础是学习意志;自学的心理基础是学习性格。智力与非智力匹配策略建立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基础之上,在学习活动中,往往需要大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目的,把属于智力与非智力范畴的学习步骤、原则规则、方式方法予以组合搭配,以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学习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林毓琦.大学学习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3]林明榕等总编.学习科学大辞典[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4]王秀芳主编.大学生学习指导读本[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5]刘昌明等编著.论学习道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孙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