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研究

2008-10-06张天晓欧志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2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基础案例

张天晓 欧志文

摘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体性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接受、消化本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成功地解决大学生成才过程中遇到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主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056-03

主体性教育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在我国产生广泛影响。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加速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确立以及在现代高校实践中的运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坚持贯彻落实主体性原则,要求之一是尊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此,必须探索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工作新思路: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求之二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下大力气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为了实现这门课的教育任务,课题组认为应树立主体性教育观念,必须把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作为关键环节。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的必要性

马克思曾说过:“自由自主活动是人类特性”,“人是社会关系总和”。这两句话有机的概括了主体性源于人的社会性,它体现了主体要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并表现出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性特征。从实质上说,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中国近20年来,广为流行的声势浩大的主体性教育改革运动,就是从哲学思考的分析视角出发探索教育理论和实踐问题的。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的现状,既要在理论层面上去界定,更要在实践上给予确切的分析。主体性即人的主体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动的有目的、有选择、有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马克思说“主体是人”[1]明确了主体与人之间的必然、内在的联系,但是作为主体的人不是先天确立的,而是在人的生命展开、人的本质得以实现,即人的社会历史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当作为自然生命的人获得了自我意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一切改造活动,从而在对象化活动中自觉实现人的目的时,人就获得了主体性规定。人作为主体在自己的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在于一切主体性活动都是在人自觉的、能动的、合乎目的的前提下发动、控制和操作的。主体性教学更是如此,一方面教学本身就是人按照一定目标进行能动的改造活动;另一方面,教与学虽然是异向活动,但都是以人的本质为前提和基础的,是人使人获得更丰富的规定(情感、意志、认知、技能、价值观、历史观等)而进行的活动,所以主体性与教学应是内在的统一,也就是说主体性决定人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对象(包括人自身),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认识和改造之中。人的主体性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发生和开展,同时也决定了教学的内蕴属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更是自觉的、能动的、合乎规律的前提下发动、控制和操作的,主体性是人的文化精神特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凝含着文化的活力源泉的要义,体现的应是主体性自觉意识和由此扩张了的人的主体能力。

另外,在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与时俱进的特质。时代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它的教学内容就是要随着社会发展的现实,不断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为特质的,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是我们能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由,也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穿越时空的思想之所在,这种理论自身彰显的活力应是超越理论促进发展的合理因素,也是人实现自身主体积极性的充分表征。但是,在政治理论课已取得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当问题呈现出来之后,主要集中于主体性发挥不足: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主体性缺失;二是教学环节中所采用的考核体系仍存在着严重不足,制约了教学的主体性。据我们了解,许多学生在领到教材后,只是简单的翻一翻,很少有仔细、认真地阅读教材的,只是考试时,临时翻阅寻找答案。

可见,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创新教育的角度审视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我们会发现存在着制约高校该课实效性发挥的瓶颈问题。本课题拟在理论层面上界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内涵,力图分析该课主体性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主体性教学的探索经验,进而为深入开展该课主体性教学,积累可供借鉴的实践操作案例,以推进该课教学改革。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是完成其功能的最佳选择,唯有自觉形成主体意识,以建设的姿态从事教学活动,才能挣脱一种历史的局限性,而获得新的生机。从现实的可能性来看,任何事物的实现途径不具有唯一性,当已有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完成其功能时,独辟新径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实现选择、完成使命,是主体性行为。实质上,主体性教学,是完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推动该课前进的最好阶梯和支撑点。我们只有在充分界定和把握主体性教学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在充分认识和分析主体性教学现实状况的前提下,才会实现和操作主体性教学,从而在最大的程度上实现创新,争得发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一直受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自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尝试,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根据目前国内已取得的成果,我们在实践中也开展了灵活多样的主体性教学试验,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为进一步深化主体性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专题演讲式教学

教学模式设计:这是针对现有教材内容结合有较大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方案,教师采取抓住重点、精心选题、合理构建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传导。例如,我们课题组在讲授中就尝试了六个演讲主题。第一主题,理想信念;第二主题,爱国主义;第三主题,人生价值;第四主题,诚实守信;第五主题,社会道德;第六主题,职业道德。

实际价值分析:从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来看,主题演讲式教学根本上突破了原有教材的局限,从内容体系的安排上,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深厚历史感、巨大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现实感,使教师能够极大地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从主题教学中传达出对思想道德修养理论的深层透视、理性解释、批判性反思和理想性引导,进而引发学生主体创造性地学习理论知识,达到对内容的深层认识。

2.探究主动式教学

教学模式设计:这是深化理论研究为特点的学习方法,教师赋予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具体实施步骤:(1)教师在充分分析整体教学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些能够让学生展开探索和深入研究的内容(某一范畴、命题和学术热点问题);(2)教师对选择内容进行理想论证,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为根本出发点;(3)教师结合课程特点进行组织形式安排,以确立分组研究模式开展探究;(4)在跟踪研究过程中,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讨论问题,形成研究框架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并作出指导;(5)提交研究报告;(6)教师讲评。如:关于网络道德的界定,可通过学生科研探索和教师指导,最后形成关于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三个视角的认识。

实际价值分析:由于此模式强调了以学生已经获得的大量概念、理论底蕴、丰富经验和选择能力为基础,促发了学生在研究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观点,使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态度和追求真、善、美的执着精神,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师的功能就不再单纯是知识传递者,而是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和平等参与者,从而教学双方都能达到有效实现主体性。

3.热点研讨式教学

教学模式设计:这是以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为“热点”话题切入教学过程,在组织设计安排上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提出整体计划意见。具体步骤:(1)学生根据教学课程要求,自主查询资料、观察社会、搜集信息及调查研究;(2)确定自己认为最感兴趣的问题,如“先创业,还是先读书”的选题,“爱情与人生”的话题等;(3)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独立完成剖析,表述自己的观点;(4)按照学生申报发言的先后顺序,组织发言讨论;(5)教师评点和引导。

实际价值分析:这是以学生民主平等的参与为特点、以学生的需要和关注点作为主动参与的依据,重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兴趣,强调学生的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基础上的能动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了课堂传统教学样式和呆板沉闷局面,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动性和多样性。由于是自主选题,因此,热点问题涉猎较广,学生相互间也在激发、参照和影响,最后教师作出客观积极评价和引导。此种教学范式较好地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创造性的统一,是主体性教学较好的实现途径。

4.参与辩论式教学

教学模式设计:坚持以应用为主,让学生把已学过的基本理论具体应用到思考现实问题上来,并对此展开争论,深化认识。该模式以命题的线索为引导,进行讨论式和辩论式教学。具体实施步骤:(1)选好题,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向学生征集讨论或辩论的问题,确定兼有现实性、新颖性、理论性、可辩性的论题;(2)做好讨论或辩论准备,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和归纳,写出讨论或辩论稿;(3)指定或推举学生担当课堂讨论或辩论主持人;(4)设定讨论和辩论程序;(5)教师作总体把握,宏观调控和讨论会总结。

实际价值分析:这是以讨论和辩论为参与平台设计的教学模式。学生既要自行组织,又要勇跃发言和辩论,让学生变被动地学为主动思考、主动讲。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讨论和辩论中通过版本考证、概念辨析、逻辑演义和思想梳理来强化所掌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锻炼。这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弘扬的最佳途径,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较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5.案例解构式教学

教学模式设计:案例教学一直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最常用最典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正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案分析,完成了基本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世界著名人才。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的尝试和探索可以通过多途径、多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则是我们一个新的尝试点。在这门课中,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應用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很容易地设计案例教学,但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论证和科学分析,这样就要极大地激发教师的主体能动性。

在实际运作中我们采取的具体步骤为:(1)教师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基本定位,充分了解案例教学的理念,即通过大量鲜活的、实际存在的、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例剖析,使学生感悟其真谛,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和掌握理论。(2)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选择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先给出案例,然后进行参与式分析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教学内容。因此,选择案例应具有现实性、针对性、系统性、实践性、启发性等特点。(3)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解构。可以是分析讲解,也可以是情景重现。(4)教师应完成归纳总结,引导出基本理论主题,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下完成教学内容。如我们在讲授“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这章节时,选用了“特殊考试”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们在面对道德对立时,都能像案例主人公一样战胜自己。

实际价值分析:这是打破传统“先原理后实际例子的解释”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新方法,教师与学生都能从案例中获得体验、启示、感受、理念和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深层“智慧”和独立思考,由学习的“局外人”式的过程变成“局内人”的亲历,较好地实现了主体性教学。

6.情理交融式教学

教学模式设计:这是以情导理、以情动人,情、理、人交互融合的教学方式。它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传达出丰富而深厚的理论内容,并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从而在充满激情的教学中,全面地反映现实、深层地透视现实、理性地解释现实、理想地引导现实。在实际运作中我们采取的具体步骤为:(1)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最充分的理解;(2)寻找最能切入教学内容的信息和资料,如我们在讲授爱国主义这章节前,播放南京大屠杀意影片,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3)进行整理、分析和选择,并配以艺术形式加以“包装”,如通过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篇流畅优雅的散文使教学主题得到丰富;(4)教师作出归纳总结,引导出基本理论主题,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下完成教学内容。

实际价值分析:这个教学模式是通过情感的力量,使教师在讲述教学内容中融注和洋溢着一种审时度势、博古激今的使命精神,挥洒着理论高远的气度、历史通透的胸怀、人生感悟的豁达和真理深邃的执著。在实施教学活动中,此种方式特别强调适时的艺术性方法和巨大的心灵震撼去开拓施展理论力量。因此,这种课堂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也可以让学生受到理论的启迪。

总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体性教学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目前所进行的具体实践还很不成熟,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黄济.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7-11.

[3]李辉.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现代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2002(6):143-149.

[4]本书编写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孙发利.交互主体论与主体性教学模式建构[J].延安大学学报,2001(3):84-87.

[6]李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体性教学性的践行范式[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149-151.

[7]孙宗禹,杨健康.大学教学中“学生主题”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2):117-118.

[责任编辑:刘慧婷]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基础案例
样板案例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