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2008-10-06吴艳东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年2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吴艳东

摘要: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学术界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公民教育的内涵、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四个方面对已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以期把此论题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大学生; 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8)02-0048-02

公民教育在我国近些年来是一个引起教育决策者、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重视并开始探讨的问题。尤其“公民意识教育”一词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引人关注。而如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学术界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学术界主要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涵、内容建构、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实施途径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有助于对这一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一、关于公民教育的内涵

界定公民教育的内涵是对此论题展开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诸多原因,关于公民教育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并不统一。

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是一种协调个人与政府社会关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1] “公民教育简言之就是为了使公民具有良好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其核心就是为了使人正确认识社会,关心社会,积极地参与社会,以发展社会为己任。”[2]

有学者提出,“广义的公民教育指的是培养良好公民的教育,即现代国家的基础教育,与学校教育概念一致。从狭义上看,公民教育是指一种协调个人与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即是对每一个公民进行如何做合格公民的教育。”[3]

有学者指出,“从内涵讲,公民教育应该包括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等等许多方面。可以说,凡是涉及公民问题的,都属于公民教育的范畴。”[4]

还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是指导公民掌握公民知识,即作为公民应该具备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必备知识,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培养公民能力。”[5] “公民教育应当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特征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它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6]

二、关于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究竟如何?能否用公民教育替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廓清其关系是直接关乎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目标取向问题。因此,也自然成为学术界探讨此论题的重点。其分析理路主要是寻找公民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

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既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简单的名词替换,也不是与思想政治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模式。”[7]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充实,也是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进一步要求。”[8]“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的构建,既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又适应了新时期的历史要求;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又联系现实状况展开工作,应当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思路。”[9]

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而密不可分的,具有质的同一性”同时又指出“公民教育又有别于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实施有助于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化、理想化、绝对化等倾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10]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差异的,表现在“教育内涵不同”、“教育层次性不同”、“教育方法不同”、“教育广泛性不同”。[11]有学者指出,“实施公民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选择。”[12]

另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属于公民教育这个大范畴,只是它主要指公民教育中那些公民‘思想领域中的政治问题‘和政治领域的思想问题”[13]。有学者也指出,“公民教育不是与传统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同质性,更具有弹性。说同质性,是说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实质到内容上是一致的。而‘弹性,是指公民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一种教育。基本线索是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所属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是权利义务关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往往更多集中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公民教育的内容则是政治知识、法律知识、社会政治道德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站在执政党、国家政权以及其相应的政治原则的立场上,以灌输的方式强化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公民教育则是站在法制国家权威、社会公共利益和现代化法制秩序合理性的基础上,通过施教者与受教者的积极互动,以多种形式和主动参与的具体操作方式来充实和完善受教者的法制意识、道德自律及政治人格。”[14]

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服从和责任,公民教育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去理解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和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了执政党的政治倾向、主张和价值取向、公民教育则以公民的基本要求为基本取向;思想道德教育是以应然的道德性为本的教育,公民教育则是以实然的合理性为本的教育。因此,前者比后者追求的境界更高,后者比前者更具普适性。”[15]

三、关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

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权利和义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16]。

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国家意识即爱国教育;权责意识即主体教育;规则意识即自律教育。”[17]

也有学者指出,“非智力素质教育,即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生活素质、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乐观向上的情感、强烈的创新精神、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等等非智力的综合素质也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18]

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的内容因国家、时代不同而各有偏重和特色,但其中存在一些基本和共同的东西,从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以及各国公民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品格教育四个方面。”“从层次角度来看,公民教育的内容涉及知识、态度(情感、意识)、行为和技能四个方面。”[19]

另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观教育、政治教育、主体性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个性心理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公共生态教育、全球意识教育”[20]。同时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公民教育应该以‘仁义为重要内容”。[21]

四、关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如上所述,学术界对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基本达成了共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公民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本论题的落脚点和归宿。对此,学术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有学者指出,“通过系统的公民教育来增强公民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公民意识;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民意识。”[22]也有学者指出,“把公民教育引入‘两课教育,已经成为‘两课教育实现与时俱进的目标指向。”[23]有学者指出,要实施好公民教育,从根本上讲必须注意几个问题:“第一,公民教育必须在本国历史文化基础上展开,不能从国外移植;第二,公民教育要从‘做人教育上入手;第三,要建构包括公民实践课在内的完备的教育体系;第四,必须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基础上建构公民教育,把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提升结合起来。”[24]

有学者指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加强公民教育,需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探索适合公民教育规律的途径和方法。“在‘两课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注重公民教育,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社会意识的发展;建立大学生社会参与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25]

有学者指出,“公民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努力,而学校是公民教育的主渠道。要在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教育与实施途径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西方国家公民教育的成功经验,寻找出适合我国实际的公民教育途径与方法。”[26]

有学者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公民教育为定位,首先必须在宏观制度层面作一定的制度安排,实现制度的合理化,走制度变革之路。只有经过制度层面的路径才能在实践层面取得较好的体现,这是确保公民主体地位,实施好现代公民教育的前提条件。“首先要积极推进民主政治体制改革,解决社会生活的泛政治化问题;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转换,真正确立公民的主体性地位。”[27]

有学者也从构建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公民教育重点、注重传统文化对当代学校公民教育的影响、加强学校公民教育中的教师培训、营造一个有利于公民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探索在我国大力开展学校公民教育的建议。[28]

参考文献

[1]夏世忠,唐际昂.从操作层面看高校公民教育缺失的原因[J].中国成人教育,2006(3):58.

[2]黄静宜.关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理性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1):28.

[3][10]苗伟伦.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转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74.

[4][11][16][18]候建雄.公民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25,24,25-26.

[5][12][26]汪建兵等.公民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4):7.

[6][15]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68,69.

[7]吴广宇.浅议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绥化学院学报,2006(8):123.

[8][9]高峰.公民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J].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42.

[13]雷骥.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作用——兼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2.

[14]孙淑艳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从传统到现代[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28.

[17][25]臧宏.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实性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9):7,10.

[19]王智.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25-26.

[20]傅劲,陈华.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3):18.

[21]张劲,祈明.试论大学生公民教育应该以“仁义”为重要内容[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5):22.

[22]彭庆红等.试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6):6-7.

[23]叶美兰.“两课”教学中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10):38.

[24]胡泽勇.从“两课”教育向公民教育的转变[J].孝感学院学报,2005(1):22.

[27]夏世忠.论高校实施现代公民教育的宏观制度保障[J].邵阳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16.

[28]袁利平.我国学校公民教育——一个函待解决的课题[J].教育与人才,2006(1):37.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