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引、手法整脊治疗寰枢关节错位234例

2008-09-02马跃敏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7期
关键词:棘突椎动脉错位

马跃敏

关键词寰枢关节错位牵引治疗手法整脊

2000年以来,笔者应用牵引、手法整脊综合治疗寰枢关节错位23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34例中男124人,女110人;年龄8岁~72岁,中年以上患者100例;病程:发病最短者半天,最长者6年;1个月以内62例,1~3月46例,4~6个月34例,7~12个月38例,1~2年30例,3年以上24例。

2诊断标准

(1)头晕症状,具有阵发性、可逆性和复发倾向,头颈的旋转可以诱发头晕。(2)头晕、头痛,可单一出现,也可同时存在;劳累加重,休息减轻。头痛多为偏头痛,或后枕痛,休息减轻,遇劳加重。(3)头后枕胀痛不适感。(4)伴随症状:眼、耳部症状,胸闷,记忆力下降,失眠等。(5)触诊:颈2棘突偏歪颈2棘突旁有压痛,头下斜肌及寰枢外侧有压痛。(6)旋颈征(+)。(7)X线张口位片示齿状突偏歪或前倾,侧位颈2、3有成角旋转,颈曲有改变,寰枢前间隙之距3mm,寰椎后弓呈仰、倾式或旋转式移位。(8)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单或双侧椎动脉供血不足。(9)除外其它学科疾病所致头晕。

3治疗方法

3.1牵引患者仰卧位,头部先前倾10°,逐渐降至0°,重量3~6kg、可根据病情和体质情况酌情加减。每日3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3.2手法整脊我科采用坐位旋转复位法。患者牵引半月,作手法整脊。患者坐于矮凳上,头稍后仰,靠于术者身上,以第2颈椎棘突向左偏歪为例,以左手拇指轻轻按于第2颈椎棘突的右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2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的皮肤被拉紧,头的前弯就以此为度,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左摆,并将面旋向右,术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右前臂,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头在此角度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右手带动患头继续向右稍作超限度旋转,左手拇指同时将第2颈椎棘突向左侧推顶。此时,常伴随听到“哒”的清脆响声,这些现象表明该椎体和其关节已被推动,然后将患头恢复回正常的中立位,重新进行触诊检查,如棘突已复正,则复位完成。

4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显效: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但在劳累后仍有轻度症状;好转:自觉症状和阳性体征部分消失;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5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156例,显效46例,好转32例,全部有效。

6讨论

椎动脉起于锁骨下动脉,垂直向上,穿颈6~1横突孔,至寰椎时迂曲度较大,有4个近90°弯曲,头转颈时可牵张而狭窄,影响通过其中的血流量,自枕骨大孔上方绕至延髓前方偏内侧上行,在桥脑下缘,椎动脉汇合成椎-基底动脉。因枢椎旋转、倾斜,导致与寰椎组成的关节正常位置偏移,称为寰枢关节错位。可牵拉椎动脉,直接导致椎动脉发生痉挛、扭曲,形成椎-基动脉血不足,出现临床症状。

应用颈椎牵引,并配合手法整脊,是针对病因的改善,消除无菌性炎症,牵引很好地解除肌内痉挛,改善组织血液和淋巴循环、手法整脊矫正寰枢关节位置,使椎动脉痉挛扭曲恢复到正常,减轻或消除临床症状,以加速对本症的彻底治愈。该疗法操作简便,病人容易接受,无不良反应且疗效可靠,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猜你喜欢

棘突椎动脉错位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消除疲劳拔罐法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颈性眩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推拿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