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问题式阅读教学”模式

2008-08-23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问题式理念新课程

陈 静

内容提要:“问题式”教学是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问题式”教学,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问题式”教学主要按照“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组内讨论,收集问题→教师筛选问题,提出“主问题”→师生互动,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综合评价→巩固迁移,检测成效。模式实施应当注意适当调控,提高效率;授之以法,打开思路;分出层次,随机处理。

关键词:新课程 理念 问题式 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背景及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问题式”教学,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什么是“问题式”教学呢?“问题式”教学是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交流解决问题,完成“三维”目标,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它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二、模式的基本环节及实施

“问题式”教学主要按照“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其具体的运行流程可图示如下:

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组内讨论,收集问题→教师筛选问题,提出“主问题”→师生互动,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综合评价→巩固迁移,检测成效。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课文,并把自学的感受和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要求:①自读课文原则上不少于四遍。一遍解决字词,文化、文学常识,疏通文句。这是分析、理解和鉴赏课文的前提性条件。二三遍分析理解课文。分析理解课文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文本思路、结构和特色。这种阅读是以作者和作品为中心的“还原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力对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四遍思考鉴赏课文。这是以读者为中心的鉴赏性阅读,读者可以就作品内容、语言、艺术特色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中学生阅读的最高境界,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②自读之始不借助任何资料和任何信息,读过一二遍后要反思读书所得,随后借助课文提示、课后思考题、相关资料(包括辅导书和网络)深入钻研课文,学生在钻研过程中,可能会形成自己一定的独特感受,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分两个层次:①整体感知,熟悉教材,把教材留在心中。只有从整体上熟练地掌握教材,才能为后续的钻研活动奠定基础。②自学效果反思。学生通过自学及自学反思,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个体独到的收获)和不懂、不明白的问题,按要求有选择性地填写《问题设计表》。自学课文可在课内进行,也可在课外进行,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和学习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决定。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明确教学进度;②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③提供与课文有关的参考资料或主动设置问题。

2.组内讨论收集问题

根据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学习小组。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组方法:自然分组,即按座位划分四人小组;异质分组,即按学习能力分组,好、中、差搭配;同质分组,即按学习能力分组,好、中、差分别集中;自愿分组,即按学生个人意愿分组。每个小组主持人可以固定一名,也可以轮流担任,其任务是统计提问数量,组织讨论,整理讨论结果。每个组员在学习小组讨论会上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和不明白的问题宣读出来,共同分析与探讨,将问题整理归类,然后评出本小组最有见解的感受和归纳出不能解决的若干问题,形成文字,填写《问题设计表》,交老师处。

3.筛选问题提出“主问题”

学生设计的问题有可能过多、过细、过浅,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步骤,将学生的提问分门别类,择优汰劣。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出“主问题”,准备按一定顺序组织讨论。所谓“主问题”,是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它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整体品读的牵引力;具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中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具有指向语文学科的向心力。教师根据“主问题”设计教学方案,“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可以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结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主问题的设计应当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1)根据教学文本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问题不一定大,但一定要能涵盖文本理解阅读的重点和难点,即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会很自然地被引导到文本的阅读、理解上去。

(2)要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基础上设计主问题,必须对学生构成吸引力,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3)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切入点和落脚点都应与文本联系。有些问题表面看与文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要解决这一问题,师生必须以文本为主要依据,那么这种问题,也是好的“主问题”。

例如:《范进中举》可以设“找出可笑之处,简析可笑之因”的“主问题”;《最后一课》可以设“韩麦尔是怎样的一个人?”的“主问题”。

4.师生互动分析问题

学生精读课文,分小组讨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交流活动的组织者,要管理好同学们的交流活动,同时也可作为参与者,对同学们的问题或看法提出质疑,进一步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碰撞。同时,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把提问的“焦距”始终聚焦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上,紧扣“主问题”,不使学生提问脱离课文。组内讨论和组间交流意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论,一方面通过学生之间的碰撞,加深其对课文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只对学生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适当启发与点拨。也就是说,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对不做,教师只在学生学习进入困境时,搭建一座“桥梁”。

当然,不是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在课堂上解决,也不必要都在课堂上解决。所以,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加以指导和点拨,或者提供可以解决问题的资料途径,如图书名称,网址等等。

因为问题是从学生中来,教学时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总结归纳综合评价

当引导学生把“主问题”解决后,整篇课文的课堂学习也已接近尾声,但并不等于学习的结束。应引导学生把当前所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整体回顾、整体建构知识、总结学习的优缺点后。评选最佳问题及最佳解答,学生对所评选的最佳问题和最佳解答要说明原因,陈述理由。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一个组织者,评选结束后,教师要进行简要的小结,提示学生哪些问题在课后有深度自学和钻研的价值。

6.巩固迁移检测成效。

设计迁移性练习,检测教学的成效。也可让学生自己设计练习,互考互练。

模式实施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适当调控,提高效率

一篇课文,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几十上百个问题,处理不好,必然影响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系统归纳,提出“主问题”,有些非重点问题,可以个别解答,没有讨论的意义,但又是某些学生必须扫除的理解障碍,教师予以简要解答,有些问题本身意蕴丰富,学生难以驾驭,教师可不直接解答,给学生思考的方向,诱导学生进一步独立探究,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有些较难理解,需要课外找参考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外自行解决。这些全在于教师的课堂“机智”。

二、授之以法,打开思路

叶圣陶说:“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敦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是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二是提问思路和内容。

盯住“眼睛”问题目,了望全文;

摄取“灵魂”问中心,突出主题;

拎起“骨架”问思路,训练思维;

诊断疑难问困惑,突破难点;

找准口子问文眼,提高速度;

抓住词语问语意,培养语感;

注意“陷阱”问“不疑”,挖掘深度;

放眼课外问阅读,迁移能力。

当然,提问还要根据文体特点,小说要抓三要素,记叙文不要忽略六要素,记人找准人物的性格,写人的外貌、动作、心理等。

三、分出层次,随机处理

1.问题的层次。每篇文章本身的问题就分为:基本层问题和较高层问题。学生在预习时也因个人的基础而存在这两方面的问题。高难层面的问题,老师自然会高度重视,而基本层面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基本层面问题往往占时多,功效小,常常“费力不讨好”。但是“置之不理”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这些问题存在着,而且就语文的基本功来说,字词和文章的基本意思是必须弄清并落实的。那么,如何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心中不同层面的疑问呢?

我的做法是,分两个阶段处理:一阶段小组内自由提问,一些胆量小的学生在小组内能够自在地提出他们的疑问。给他们解决基本层面的问题。第二阶段全班集中研讨重点难点问题,即“主问题”。教学应整体把握,紧扣“主问题”,并围绕“主问题”展开。还要设置“小问题”,把它纳入“主问题”系统,使教学形成板块。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设置的一个“主问题”是“鲁提辖、金老父女、郑屠是怎样互相对待的?”“小问题”有“鲁提辖怎样对待金老父女?(问、赠、救)”,“郑屠怎样对待金老父女?(占、弃、诈)”,“鲁提辖怎样对待郑屠?(耍、揭、打)”,“郑屠怎样对鲁提辖?(从、拼、求)”抓住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去理解人物形象,条理清晰,便于学生领会。

2.答问的层次。问题提出来后,如何处理?我主张,先分析再集中,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1)对基本层面的问题,小组内自由讨论解决,主要落实:字音、字型、词义、造句、作者、课文基本情节、主要内容等问题。落实办法可以采用:互听词语、互问词义、互改造句、互问内容、交流资料、推荐好的造句和问题及资料等(布置了预习)。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等问题,在这一阶段就可以解决。

(2)上课时,对涉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问题,也许小组也能解决,但有必要“明知故问”,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印象。

(3)还有一些问题有一定难度,则可采用:老师提供背景资料,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补充,教师及时引导等办法。如:《紫藤萝瀑布》“生死谜,手足情”怎么理解?如果为学生提供有关宗濮弟弟的背景资料,或由收集了资料的学生提供帮助,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学生的层次。学生必定会有基础的好差之分。那么,浅显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发问;而重难点问题可能更多地是基础好地学生提出。但是,不可戴上有色眼睛,定势思维。对任何能抓住主题,富有创意的提问,都予以表扬,这时,你能从那闪亮而喜悦的眼光中找到那些提问的学生。答疑也同样根据学生层次来处理,浅显的问题让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难度大的问题更多地由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对任何学生的“进步”,给以掌声鼓励。这样处理得多了,学生能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和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4.评价的层次。表扬和鼓励是我们的主要手段。对不敢发问和答问的学生,只要他勇敢地站起来发问或答疑,“你终于站起来了!”“老师真为你这‘第一次高兴!”的表扬是比较有动力的,强调他的勇气可嘉。而对那些发言积极的学生则要求要高一点,强调他们的肯动脑筋思考问题。表扬这类学生不能流于空洞,应着力让他们说出提出或答出问题的思考过程,让他们潜移默化地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一节课能否成功,取决于学生能否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如果学生能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当然,学生要达到切中肯綮,高效低时,又表达准确,富有创造性地提问,必须经过一个不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锻炼和刻意的激发。

“问题式阅读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一种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结论、缺乏独立探求能力的状况,促进学生“自立、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促进语文能力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盐山县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式理念新课程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用心处事
“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