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的关系初探

2008-07-16陈国海

大学教育科学 2008年3期
关键词:大学教师量表频率

[摘 要] 本文主要目的在于初步编制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同时检查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编制 的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教学幽默研究的一种实证研究工具;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062-04

一、引言

Ware (1999)指出,幽默感由如下三种成分组成:幽默理解/认知、幽默欣赏/反应以及幽默使用/创造[1]。其中幽默使用/创造是指创造或制造幽默的任何行为和能力。 迄今为止,已有多个量表用于测量一个人的幽默使用能力[2]。这些量表通 常要求被试者对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对话)题目进行评定。然而,正如Manke (1998) 所指出的,特定情景下的幽默使用与日常情景下的幽默使用或者幽默感可能并不一致[3]。具体地说,一 个人在一种情景下可能经常使用幽默,但在另一种情景下却很少使用幽默。比方说,一个很幽默的人在宗教仪式或者殡仪葬礼场合可能变得非常严肃。同样地,平时与朋友在一起非常幽默的教师 ,在课堂上并不一定使用幽默。目前国内外并未发现有关课堂情景下教师幽默使用的量表,因而有必要独立编制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量表。本文主要初步编制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同时检查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正如陈国海(2007)指出,我国教学幽默研究都是采用思辩和经验总结的方法,未发现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4]。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编制将有助于推进 我国的教学幽默研究工作。此外,采用课堂幽默使用量表研究的方法有助于克服以前国外学者所采用的观察研究法的局限性,如观察样本偏少,对幽默现象的判定存在偏差[5]

二、编制过程

整个编制过程分为访谈、探索和验证三个┎糠帧

1.访谈

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典型行为,为编制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项目服务。共有8名中国大学教师(7男1女,其中数学、语言学、经济学各1名,管理 学4人)、8名大学生(4男4女,全部为管理学专业)和5位加拿大教师(3男2女,其中英语专业2人,体育专业1人,数学专业2人)接受了访谈。访谈采用半 结构化问题,内容涉及“幽默”的定义、与“滑稽”的联系与区别,课堂幽默使用的例子,影响课堂幽默使用的因素,课堂幽默的作用,性格与幽默的关系等。教师单个访谈, 学生按每组4人分为两组访谈。所有的访谈均录音并整理成文字,编码后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后识别和发现了中国和加拿大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一些例子和行为。比方说,一位加拿大教师说,“课堂上我经常联系我个人幽默有趣的经历”。少量例子和行为经改造 后成为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项目,如项目“课堂上我经常能够及时想到并用上一个幽默的例子”就来自于一位中国教师的话,“像综合英语课,原来读过很多有关的妙语连篇, 正好讲到这个词汇,就突然想到幽默的话题,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将那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探索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初步编制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项目并对它们进行筛选。

(1)问卷编写。当设计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问卷时,“笑”被当作是教师课堂幽默使用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即课堂幽默使用的总体频率。虽然除了幽默外,仍有其他因素导致人们发笑[6],但是正如Giles和Oxford (1970) 所指出的那样,由幽默导致的发笑是最为常见的[7]。因此,正如许多幽默的定义与发笑相联系[8],将笑作为课堂幽默使用的最为重要的指标是妥 当的。在问卷编制过程中,笔者对检查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与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抱有兴趣。一些有关教师对课堂幽默使用效果的认知观念或看法的项目也被编了进来。因此,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问卷预期测量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和效果,从编制的项目中仅能抽取两个因子。被试者将对每个项目按李克特7点量表(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上评分。

编写后的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问卷共包括18个项目,大部分项目来自多维幽默感问卷(Multidimensional Sense of Humor Scale)、幽默倾向量表(Humor Ori entation Scale)和SHQ-6 幽默感问卷(SHQ-6)[9],根据课堂教学情景适当加以 重新改写。比方 说项目“学生告诉我,说我讲课很风趣”是根据多维幽默问卷中的项目“其他人告诉我,说我总讲滑稽有趣的事情”。其他项目则来自于访谈中识别和发现的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例子和┬形。

为检查大学教师课堂使用问卷的内容效度,笔者邀请香港大学的两位博士生认真阅读问卷中的18个项目并判定每个项目是否真的测量课堂使用频率或者效果。经讨论后,他们除了在一个项目未能达成一致外,在其他所有项目达成一致。对项目“我有自信让我的学生发笑”,一位博士生认为是测量幽默频率的,另一位认为是测量幽默效果的。共有12个项目被认作是测量幽默频率的,5个项目是测量幽默效果的。

(2)被试和程序。共有来自福建和广东5所大学的114名大学教师填写了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问卷。这些教师平均年龄37.4岁(方差7.6岁),平均教龄12.34岁,其中73位是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 ,41位是自然科学教师。

(3)主要结果。关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问卷中18个项目的标准方差均大于1(范围由1.1 到1.6),表明被试间项目方差可接受,能够有效区分被试。检查修正项目总体相关系数后发现只有一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少于0.25,该项目在进一步分析时被删除。对余下17个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有两个特征根大于1(即8.07 和1.56)。碎石图(见下图)表明结果支持两个因子的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最大似然法和正交旋转,抽取的两个因子解释总体方差的56.6%。为判定项目好坏,笔者采用了量表编制的两条标准[8]

一个项目如满足如下两条标准则被保留,否则被删除:它在相应因子的负载系数比在其他因子上的负载系数要大;完全标准化后因子负载系数大于0.40。结果有5个项目被删除。于是,仅有12个项目被保留下来组成两个子量表(见下表)。第一个子量表即课堂 幽默使用频率包括9个项目,克龙巴赫系数为0.92,第二个子量表即课堂幽默使用效果包括3个项目,克龙巴赫系数为0.74。

关于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的相关分析: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4(p < 0.001),表明课堂上笑声越多,大学教师认为课堂更为有效。该结果证实了人们的普遍预期。

3.验证

(1)因子结构的验证性分析。为进一步说明两因子解决方案优于其他方案,笔者检测了三因子解决方案,发现仅有两个项目最高负载于第三个因子上,但负载系数均小于0.45。显然,由较低的负载系数的两个项目组成一个子量表并不合理。因此,三因子解决方案并未得到支持。

为对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388名大学教师(男170名和女218名;平均年龄36.7岁,方差8.7岁)填写了12个项目的量表。验证性分析被用来检测两因子结构,结果显示两因子结构与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χ2= 87.5, df=64,玴=0.027;χ2/df<2;RMSEA=0.073, CFI=0.98,GFI=0.97)。

(2)效度分析。为检验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是否有效地反映了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情况,来自某大学11个班级的442位本科生(男163人和女279 人)填写了学生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学生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是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基础上,将每个项目的“我”改为“我的老师”,共有9个项目。比方说,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中的项目“我能用引人发笑的方式来讲课”改为“我的老师能用引人发笑的方式来讲课”。 学生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达到0.98。要求每位学生从调查时所在学期正在给自己上课的教师中选出5位老师,并分别评定他们的课堂幽默使用情况。为使学生评定的教师幽默使用的分数与教师自评的分数相对应,要求每份问卷写上教师的姓名。结果有72位教师的课堂幽默使用情况由学生评定。

结果表明,学生评定与教师自评的课堂幽默使用频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3 (玁=72, 玴<0.01)。这为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效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说明教 师在该量表上的自我报告与熟悉他们的学生的观察结果是吻合的。

三、讨 论

本研究的两个主要目的已经实现。首先,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它反映了对课堂幽默比较广义的定义和看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教学中与幽默相关的现象。这与国际上发生的“幽默”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中性词的趋势相一致。它首次为教学幽默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量表┕ぞ摺

其次,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之间的显著相关,说明了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积极作用,包括缓解课堂紧张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振奋学生的精神 。

这与以前的主流研究结论相一致[10],同样也反映了中国教 师对“教学幽默”的理解比较正面且具有褒义。该结果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幽默无疑是一个积极 鼓励的信号。

本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之处。首先,可采用课堂观察法进一步验证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效度,还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前后测试检查该量表的重测信度。 其次,对于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评估、同行评估、统考成绩等方面的数据加以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Bryant, J., Comisky, P., & Zillmann, D. Teacher's humor in the c ollege classroom [J].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1979,(2): 110-118.

[2]?Booth-Butterfield, S., & Booth-Butterfield, 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humorous messages [J]. The South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 , 1991,(3): 205-218.

[3]?Manke, B.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children's interpers onal humor. In Willibald Ruch (Eds.), The sense of humor: Explorations of a pe 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M]. Mouton de Gruyter, 1998.361-384.

[4]?陈国海.国内教学幽默研究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2): 88-91.

[5]?Bryant, J., Comisky, P., & Zillmann, D. 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 use of humor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ir teacher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0,(72):511-519.

[6]?McGhee, A. H. Humor: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M]. San Francisco: W.H. Freeman, 1979.25-26.

[7]?Giles, H., & Oxford, G. S. Towards a multidimentional theory of laughtercausation and its social implications [J].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Psychologic al Society, 1970,(23):97-105.

[8]?Robinson, V. Humor and the Health Professions (2nd Edition) [M]. Thoro fare, NJ.: Charles B. Slack, 1991.10.

[9]?Svebak, 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nse of Humor Questionnaire: From SHQto SHQ-6 [J].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996,(9):341-3 62.

(责任编辑 黄建新)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requency Scale of Humor

Production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CHEN Guo-hai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Guang dong 51042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developing the frequency scale of humor productionfor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exa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hu mor produc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its perceived effectiveness by university te achers. The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shave been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scale of humor product ion for university teachers has acceptabl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is usefulfor empirical studies on humor in education. The more frequently university tea chers use humor in the classroom, the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is perceived to beby university teachers.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 humor production; frequency; scal e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大学教师量表频率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处理器频率天梯
振动与频率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学生视角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分析
“一次消化者”与“二次消化者”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