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之检视

2008-07-16支希哲罗向阳

大学教育科学 2008年3期
关键词:办学特色科学发展观高校

支希哲 罗向阳

[摘 要] 高校之间恶性竞争而不是协调发展会因高校办学类型和层次的过分趋同而产生 ; 高校全面平庸而不是全面发展会因“大而全”、“小而全”而出现;高校的后劲不足而非持 续性发展会因缺乏特色而凸显。为了规避上述不良倾向,高校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准 备定位,办出特色。

[关键词]高校;科学发展观;办学定位;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3-0028-04

一、高校“问题发展”召唤科学发展观

自从被赋予“服务社会”这第三项功能以后,高校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与日俱增,成 为了社会的“轴心机构”,从而摆脱了“象牙塔”形象,也完成了去边缘化的历程。高校现 在是高深学问的探究场所,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摇篮以及经济社会的服务站。社会取得的任 何进步都与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不良社会现象和事件我们都可以用不同的思维、 从不同的侧面和层面将之归咎于高校的无能或缺位。高校已然与社会形成了一个共荣共存的 有机互动体。这为我们关注高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由。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高校取得了 很 大的成就,尤其是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科研成果越来越多 ,主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批评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与此同时,也 暴 露出了不少值得警惕的问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了专科、本科、研 究 生等教育层次的差异,存在着严重忽视教育类型结构和人才类型结构的倾向,从而在高校类 型定位上,重普高轻高职,重学术型轻应用型;在层次定位上,层层高攀,高职院校办本科 ,普通本科院校努力办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定位上,存在越大越好的倾向,多校区高校、万 人高校越来越多;而在学科定位上,存在越多越好的倾向,单科高校变多科高校,多科高校 升 综合性高校。这种种错误倾向和办学行为导致了高校的趋同和特色的缺失。高校之间恶性 竞争而不是协调发展会因高校办学类型和层次的过分趋同而产生;高校全面平庸而不是全面 发展会因“大而全”、“小而全”而出现;高校的后劲不足而非持续性发展会因缺乏特色而 凸显。高校存在的唯一理由,从终极意义上来说,都是为了达至人类的自由和幸福。而上述 种种 不良倾向都会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人类自由的扩展。印度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阿玛蒂亚•森认为,发展的首要目的就是扩展自由,因而这种发展模式从本质上讲是违背“ 以人为本”之理念的。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 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关于 发展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涉及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 展的原则、发展的方向和方法等,具有科学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鲜明特点。为了扭转存在 缺陷的发展模式,保证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上的内在协调发展,更好地 服务 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检视我国高校过去的发展轨迹,用科学发 展观拷问我国高校现在的发展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国高校未来的发展愿景。科学的高 等教育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高校作为落实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 观的主体,既要从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要求高度来把握,也要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的角度来思考,还要从高校自身的具体实际来考虑。

二、高校科学发展的基点是准确定位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关键是要紧密联系本校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而高校的发展规划关键在定位上。美国卡 内基——梅隆大学校长科亨先生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制定大学战略目标的 关键是找准自己的定位。”科学准确的定位有利于高校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集中有限 的资源寻求新的突破,避免 “木桶效应”,不仅能解放自己,也能为其他高校发展创造 选 择空间。如果各个高校都能准确定位,都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那么他们将是无可替代的因 而是多样化的,在自己的优势领域也将是卓绝不群的。如此,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失衡和恶 性竞 争可望得以避免,用于发展高等教育的有限资源也将得到优化配置。从这种意义上讲,准确 的办学定位既是一所高校健康发展、成就卓越的重要保证,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提升 、结构优化的基本前提。

社会各界对我国高校发展定位中存在的不良倾向都心存担忧。如今很多大学不顾基础,不论 类别,都要创世界一流,争做世界名校,所有大学都朝研究型转变,都往综合化发展。这种 贪大求全、盲目攀比、模式趋同现象愈演愈烈,最终极有可能导致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丧失和 全面的平庸。作为高校的办学者,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信念,那就是,高校不是社会的“镜子 ”而是“灯塔”,对社会价值观念的矫正和引领具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和使命。高校应该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来确定自己的位置。

勿庸置疑,一所高校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经济学关于规模经 济或曰规 模效益探讨的是组织规模在许可的范围内适当扩大有利于降低边际成本的问题,其约束条件 是“在许可的范围内”。一所高校应该具有怎样的规模,或者说高校规模扩张在哪一个临界 点 上停止,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因为各个高校已有规模、师资力量、筹资渠道、地理位置 所 导致的办学成本等方面不同,使得“在许可的范围内”这一约束条件是有差别的。事实上, 现在很 多高校的规模扩张并未遵循“规模经济”的理性原则,因为它往往产生的是规模不经济,多 校区高校和几万人的高校在管理成本上的增加超过了规模经济节约的办学成本。规模上的扩 张在起点上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但随着高等教育扩招走入常规化轨道,这种经费增加幅度 不会太大。我们要消除一个认识误区,即只有规模大的高校才能获得更多的经费,才能有更 高的办学质量,才有资格进入名校行列。在现有不合理的评估环境中,第一种情形可能存在 ,但后两种情形不具有必然性。规模小的高校,如只有不到3 000人的芝加哥大学,也能 跻身世界一流┐笱А

在办学类型和层次的定位上,则更容易出现错误取向。一般认为,只有研究型高校才是高水 平的 高校,才有成为一流高校的可能,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认为: “ 好大学并非都是研究型的,即使是研究型,也不都是一样的。”在法国,最受欢迎、最有地 位 的高校不是研究型大学,而是高等技术学校。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我国高校可分 为如下几类:综合性研究型大学(5A1),着重基本理论研究,培养研究人才,一般可进入 博士研究阶段(6);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5A2),着重应用理论研究,培养 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多科性或单科性技术型或技能型专科学校或学院(5B),着重职业技 术能力的实训,培养不同层次的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人才[1]。但现实 中人们对 上述分类的指导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研究型大学“赢者通吃”,一般大学努力“向上 攀 爬”,职业院校只是高考失意者无奈的选择。于是出现学术型和一般管 理类人才供过于求,技术型人才相对短缺的情形。而“学术型人才 一旦超过技术型人才,高等教育‘金字塔就会倒挂,进而失衡”[2]

学科定位上的“大而全”、“小而全”反映了高校的学科综合性倾向。学科是由特定领域知 识 组合而成,而知识具有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特点[3],在理论意义上,高校 多设学科有 利于学科之间的低成本交流、互补并促进知识发展。但学科建设具有丰富的结构性内涵,包 括教师团队、学科基地等方面的建设,具有强资源依赖性的特点。所以并非所有高校都能办 很多学科。高校要着重发展原有优势学科,结合区域、行业、学科发展水平,支持优势明显 的基础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针对本区域的资源和地缘特点,新建一批对本地区国民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新兴学科和应用技术学科,改造、调整那些不适应国家和本地 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老┭Э啤

高校的准确定位既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技术性的实践问题。只有获得共识的学校定位 才能在办学实践中提高凝聚力并得到真正拥护。学校领导要充分发挥民主,提高广大教职员 工的 参与意识,鼓励他们进行研究和论证,激发他们踊跃表达和质疑,利用公共选择机制形成学 校的定位。尊重集体智慧的决策必定能得到集体智慧的支持。此外,高校的办学定位具有相 对的稳定 性,但其内涵应该与时俱进。而且,高校办学定位确定即“定准位”后,还要“安本位”、 “不越位”。

三、办学特色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确定发展目标和重 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 办出特色。”[4]高校的定位和办学特色有着密切关系。高校的定位过程事实上 是一个发现 并确立比较优势的过程。高校的特色一定是高校的比较优势,但高校的比较优势不一定就是 高校的特色。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但比较优势却有可能相同。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培养技 术型人才上就具有本科院校所不具有的比较优势,但这种比较优势却是所有高等职业技术学 校都具有的。显然,我们不能将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所有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色。倘若每 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意味着它们都在从事“不同的工作”和完成“不同的任务”, 这种“高度专业化”的办学行为必将得到分工经济带来的好处。高校各自在自己的特色领域 集中资源发展强项,也必将带来整个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何谓高校的办学特色?《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大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课题 研究报告认为,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 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高校的办学特色是高校的金质名片,是一所高 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一般来讲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质:独特性,卓越性和积累性。

独特性体现了一所高校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办学特征,是办学特色的最基本内涵。独 特的根本价值应该体现在特色的第二个基本特质——卓越性上。卓越性是办学质量高水平的 体现,追求卓越是办学特色的内在目标。积累性反映了办学特色形成的过程。办学特色的形 成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短期行为,它本身需要不断累积、不断演进。办学特色需要从 理念高度上加以规定,但还要有历史厚度作为支撑。总之,办学特色不是趋同,不是平庸, 不是能在短期内形成的,而是多样化,是卓越,是外在规定和内生演化的共同结果。

我国正处在社会的高度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我国高校的办 学制度空间无法和国外相比,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以往扩充了不少。政府和高校之间存在着 利益博弈,以“贡献求支持”是打破路径依赖的唯一选择。高校在已有的约束条件下一味等 待就会错失良机,只有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进行改革、形成特色,才能延伸制度空间的内涵, 才能从政府获得更大的办学制度空间。

办学特色应该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和人才规格上。办学理念是高校各项工作的指 导思想,是高校的灵魂,是约束高校和教职员工行为的十分有力的潜规则。具有深厚人文底 蕴、深广社会责任和深远办学眼光的办学理念,必定能将高校带向特色走向成功。如果校训 不 是流行的口号,它就应该是办学理念的文字概括和精要所在。高校校训是一所高校特有精神 的表征,它是将办学理念概述为警示格言的简洁规定,因而是办学理念的文字反映。哈佛大 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以真理为友”的校训反映了哈佛坚持真理,在学术 上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以追求“知识之真”的办学理念,这是哈佛的办学特色。麻省理 工学院“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的办学理念,是该校形成办 学特色的依据。1904年,时值满清王朝末年,政治腐败,国事维艰,张伯苓倡导南开师生“ 允公允能”,这一校训体现了为报效祖国培育英才的办学理念,是为该校办学特色,不仅造 就了南开大学的辉煌,也成就了张伯苓的名垂青史。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则能把 “道不同”、“意见不合”,甚至“势若水火”的学者大师请在一起,樊然并峙,即使在先 秦与西方,恐怕亦鲜有其比的[5]。这一独特的办学理念使当时的北大成为学术 天地和学术世界的象征。

学科特色是高校特色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国际上的一流大学,尽管并 非所有的学科都是世界一流,但他们都往往在某些学科领域处于世界的最前沿,通过前沿领 域的学科建设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不断巩固自己的学科特色。比如哈佛大学的法学、政治 学,剑桥大学的物理学,牛津大学的数学,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等等。这些学科就是他们的 特色,为他们赢得了稳固的国际地位和广泛的学术声誉。因此,建设特色学科可以作为凝练 办学特色的切入点。以特色学科来体现和提升办学特色是高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增强核 心竞争力的可能路径。

办学的特色最终要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上。缺乏人才质量保证的办学特色是没有意义的 ,强调特色就是强调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获得何种素质结构以及 该素质结构获得何种程度的发展。显然,这与高校课程体系建构有密切关系。强化课程体 系安排上的特色,就为人才质量特色提供了可能性基础,进而又强化了办学特色。巴黎高等 师范学校的办学特色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这所学校培养出像阿尔都塞、德里达、萨特 、福科、迪比等一批享誉世界的作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众多诺贝尔奖得主, 还有一大批包括法国总统、总理在内的政界要人。哈佛办学特色成功的主要标志,是它曾培 养出6位美国总统和为数众多的国会议员等政治家,还有数不胜数的各大公司总裁和司法界 领导人物,在学术上有35名教师获得诺贝尔奖。

目前,有些高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 要得到维护,需要与时俱进,其内涵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升华。有些高校正在为形 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而努力着;还有些高校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缺乏办学特色但却无从下手;也 有 些高校可能根本没意识到办学特色的重要性;有些高校存在特色,这就需要我们去保持特色 、发扬特色;有些高校可能存在特色,只是不够明显和明晰,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特色、凝 练特色;还有些高校现在没有特色,这就需要我们去创造特色、开发特色。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2,(5) :26-29.

[2]沈祖云,计琳.一个统帅高教发展的重要命题[N].中国教育报,2005-11-25(5) .

[3]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6 ):70-78.

[4]教育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wenxian/03 .html, 1993-02-13/2005-6-25.

[5]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85.

(责任编辑 黄建新)

Review on th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Running a College

ZHI Xi-zhe,LUO Xiang-yang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 anxi 710072, China)Abstract: The excessive convergence of the type and level of running colleges wi ll result in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among colleges. Being all-inclusive will le ad to colleges' overall mediocrity. Lacking of characteristic will induce colleg es'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avoid the ill tendencies above, colle ges should locate accurately and run characteristical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 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 ent; location of running a college; characteristic of running a college

猜你喜欢

办学特色科学发展观高校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