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田径教学训练特点及阶段训练特征
2008-04-29闫新红汪丽华
闫新红 汪丽华
1.教学训练的特点
少年儿童的技能训练水平与其协调性发展的关系密切,而协调性的发展又取决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骨骼肌肉发展程度的一致性。随着少年儿童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进入性成熟阶段,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急剧发展,使神经系统得以进一步的完善,骨骼肌的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肢体活动的协调性得以极大的提高。这些生理机能的变化,为少年男女进行更为复杂的技能训练奠定了基础。
1.1 训练过程的阶段性
少年儿童是各种技能形成的最快阶段,也是技能储备量最易增加的关键阶段。其中6~12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好阶段,13~14岁是协调能力趋于成熟的阶段。为此,在少年儿童各年龄阶段发展技能,应把握时机,抓住重点。从4岁起,可开始进行协调性的训练,在4~8岁间训练的重点可放在反应能力、平衡能力、模仿能力,同时应有步骤地发展时空感知能力。在技术训练上,可以学习一些跑、跳、投简单的技术动作,使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暂时性联系尽可能广泛,以便为下阶段学习有一定难度技术动作做好技能数量上的准备。9~12岁的技能训练阶段主要发展协调性、控制能力、反应能力、时空感能力及有关项目的基本动作和技术。技能训练的重点突出表现在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有趣性和多样性上。
1.2 训练内容的多项性
田径运动各项目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少年儿童可进行多项训练,走全面训练的道路。经过数年的多项运动实践后,如在某单项中表现出特殊才能和良好的运动成绩,即可从事单项训练;如果在多项训练中表现出较均衡的运动成绩和全面发展的才能,亦可进行全能运动训练。这有利于发挥特长,挖掘潜力,确定运动训练专项;有利于丰富运动技能,打好扎实的全面发展基础;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和成才率;有利于进入高龄组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1.3 训练手段的多样性
技能训练手段的多样性,既可使少年儿童学习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又可通过训练手段的转换,提高训练的兴趣,防止疲劳的过早出现,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数量和运动技术质量的目的。一般来说,某一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在学习其它技术动作时出现正效应而有助于新技术动作掌握,但有时也可能出现负的效应而干扰和影响另一技术动作的学习与掌握。为此,应根据多项运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科学选择训练手段,合理安排技术教学训练顺序,充分发挥其正效应,最大限度地缩小其负效应。
1.4 训练方法的双重性
少年儿童田径运动训练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一种是量大强度小;另一种是小量高强度。采用高强度训练法,提高成绩的速度快。但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在多年训练过程中,这种暂时优势会逐渐消失,最后将明显落后于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法。高强度训练法的弊病:加大了肌肉与关节韧带间的发展差距,而肌肉力量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快的提高,往往会给关节韧带造成较大的损伤。长时间采用高强度训练,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发育完善带来较大的负作用,不利于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强度小量大的训练方法,有利于速度力量素质渐进性提高。这与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相适应,能使少年儿童的骨骼、韧带和关节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能使少年儿童的心血管系统得到较好的锻炼,有利于后阶段显著提高训练强度和量。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基本技术的掌握,能使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得到协调发展,有利于探索少年儿童的训练规律。强度小量大的训练法,以有氧代谢为基础的一般耐力训练,在少年儿童的年训练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耐力训练是保证少年儿童身体全面发展、增进健康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必要条件。
2. 阶段训练的特征
少年儿童训练阶段历经基础训练阶段和初级专项训练阶段。而基础训练阶段又分为早期基础训练阶段和主要基础训练阶段。在我国,8~12岁为早期基础训练阶段;13~15岁为主要基础训练阶段;16~18岁为初级专项训练阶段。
早期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是:积极培养儿童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能积极自愿参加训练活动;努力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发育,发展柔韧、协调、速度、跳跃等运动素质;学习和掌握多种活动技能,培养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在某一专项上表现出才能的11~12岁的儿童,适当加强专项基本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培养积极进取、勇于上进的心理品质。在基础训练这一阶段是全面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相结合,初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为完成任务,达到目的,应制定全面、系统、详细的训练计划作为实施训练的依据;应设计测验方法作为检查训练结果的手段;应制定明确的现阶段训练指标和未来发展指标作为训练方向;应明确合适的检查手段作为现场控制训练进程的工具。并应逐渐使训练过程的安排走向数字化,有助于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推动训练进程的发展,全面检查训练效果。在专项初级训练这一阶段少年运动能力发展的目的,是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专项训练水平,全面掌握田径运动的专项基本技术和基本知识的能力。少年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一切要围绕专项特点。其一,训练内容专项性,其二,训练手段专项性,其三,负荷性质的专项性,其四,组织过程的专项性。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途径应集中在逐渐增大运动强度,尤其是专项技术、专项身体训练的负荷强度应逐年提高,运动量也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