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是这样炼成的
2008-04-24萧玲
萧玲
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30岁;这又是一支底气十足的队伍,125位一线教师中,有115位老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过论文、参与过编书;近10年来,学校先后出版专著13部,产生了两位特级教师、7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2位海门市学科带头人,有多人在省和全国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队伍是怎样炼成的?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前任校长许新海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他们坚持多年的做法。
三大法宝———打造教师发展平台
法宝之一:特级教师引领平台
1996年10月,两个忐忑不安的年轻人顶风冒雨来到南通,他们是东洲小学校长许新海、副校长祝禧。两人的心里怀着强烈的愿望:一定要为学校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而当时的东洲小学,最大特点就是教师队伍太年轻,平均年龄24岁。怎么办?他们想到了当时非常稀缺的导师资源———特级教师。正好当时南通市著名特级教师“五朵金花”中有几位刚刚退休。如果能请到她们来学校担任顾问、指导青年教师那该多好哇。可是学校无名、校长年轻、路途遥远,大师们能答应吗?没想到,几位特级教师非常谦和,听清了来意,不仅答应了他俩的要求,还提了一些好的建议。两个人喜出望外,回到海门又一鼓作气登门拜访了当地几位有名望的老专家,并选定日子,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从此,特级教师杨秀兰、张育新、亓浦香,海门地区的专家陈松坡、陶加芳……成为东洲小学顾问团成员。学校挑选教师中最好的苗子与他们结成师徒,并签订协议,每周一次,检查备课、听课、评课。
这种方式一直坚持至今。每周四,便是顾问团进校日。这一天,签约的徒弟们会提前准备好功课,等待师傅们检查指导;专家们只要一到校就钻进课堂分头听课,有时听同一个人的,有时听几个人的,下午再逐一评课。这个做法,10多年雷打不动!
专家的介入,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校办主任袁莉说:“痛着,也快乐着。拜师10年了,每星期三痛苦、紧张,准备迎接星期四师傅的检验,就这样我们成长起来了。”
一所小学多年拥有十几位优秀的教育教学专家的亲临指导,这是怎样的一笔资源?不到10年,许新海和祝禧先后成长为特级教师,一个骨干团队也逐渐形成。
最为可喜的是教师们的求学积极性普遍高涨。课间休息时,专家们经常会接到学校中不是徒弟的年轻教师的电话:“听说您来了,我有个教案,能不能请您指导一下?”
法宝之二:青年教师发展中心
星期天,是空校的日子。可在东洲小学,每个星期天的下午,却是青年教师们的“工作日”。
为了加速培养“青年教师骨干群”,使每一个教师都练好内功,从1998年教师节开始,学校创立了“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青发中心)。青发中心每周日下午集中活动一次,主要任务是帮助所有青年教师实现学校提出的基本素质目标,他们概括成四会、四能、四心和四转化。四会,即会当班主任、会操作常用电化教具、会使用电脑、会说英语;四能,即能说、能写、能上课、能辅导;四心,即精心把握大纲教材,用心锤炼语言改进教法,专心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尽心培养学生联系家长;四转化,即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学历型向能力型转化、书匠型向学者型转化。
根据教师差异,青发中心确立了“分类指导、分层提高、分步达标、分批拔优”的培训原则,将全校教师分为4个梯队,采取梯队式管理,不同梯队的教师,有不同的练功内容、不同的达标要求与方式。每年年底,青发中心会根据不同梯度要求组织考核评估,达标者可以升格。培训采用校内“导师制”和“师徒传帮带制”,每个人可以既是师傅又是徒弟,不分学历、年龄、职务,只看单项,谁“能”谁做师傅。各单项训练既有目标,也有责任状。至今为止青发中心已活动10年,东洲小学的所有教师都经历了“大纲教材、语言文字、课堂教学、电教操作、软件制作、作业布置与批改及课外辅导”等内功考核。
法宝之三:深度卷入课程开发
10年前,东洲小学就以“开放、活动、综合”为主题进行“开放教育探索”,如今他们又以“文化、智慧、信念”为核心思想,开展“新生活教育”实验。从将每堂课40分钟改为35分钟,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地球村”选址到第一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用书———“地球村”》的編印;从“小学现代生活教育实验研究”启动,到最终形成以“生活与社会”、“生活与自我”、“生活与科技”、“生活与艺术”为四大部分的新的校本课程体系,东洲小学的老师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间全都被裹挟进来。一开始他们是被逼着接受新东西,渐渐地他们的眼前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从被动教学的普通教师,变成了课程研发的积极参与者,这就是东洲小学的“课程校本研发的深度卷入”。这种卷入使教师中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或先或后地经历了一个自行研究、开发的过程,这一过程对青年教师素质发生质的飞跃起到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对教师独立地、自觉地、有深度地发展的突破”。
三大制度———实现教师发展的路径
学年的目标引领制度
顾健鑫是从外校调进来的老师。刚进校不久,校长就要求她制订一份3年计划,并在年初订立当年的工作与学习目标,与校长当面签订目标责任书。她非常惊讶,当教师不就是跟着大纲和教材走嘛,自己还要有什么目标?
她不知道,这就是东洲小学坚持了多年的“学年目标引领制度”。在东洲小学,每年寒假教师都要考虑一件事:开学时如何与学校签订新一年的目标计划。为了订好这份计划,必须认真回顾自己上一年所有的工作,同时打开学校为教师建立的《教师发展档案》,对照自己所作的“教师发展(3年)自我设计”,看看已完成了哪些任务,哪些还要继续努力;发展了哪些特长,哪些方面需要弥补。而校长所要做的,则是依照学校制定的“培养青年教师骨干群”五年计划,与每位教师面对面地商定年初的发展目标并签订详细的目标责任状。对一年的新教师,要求“上轨”(教学常规养成);二年的要求成形(课堂教学合格);三年的就要敦促他成熟(业务能力达标);五年的要求他力争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这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特别对校长而言,要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优点、特长,包括不足以及远期期望和近期目标。对有些不清楚自己发展方向的年轻人,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弄清楚自己的擅长和优势,什么样的桃子跳一跳可以够得着,在明确自我定位后,从长远目标着眼,从近期目标着手,自主制订年初计划。有些计划定出后,还要多方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把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内化为教师的个体目标追求,在此基础上再形成集体的目标意识,最终聚合成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在东洲小学被称为“目标对潜能的引爆”。这样校长就根据每个教师的发展目标调整青发中心当年的活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发展平台。
每周的反思制度
高郁红读师范时散文和诗歌写得不错,可当上教师后不会写论文。东洲小学每学期都有“东东杯”论文评比,高老师有劲使不上。师傅祝禧教她:“先不要急着写论文,每个星期写一个教学案例或一篇教学感想,给我看。”高郁红照师傅说的做,每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感想,写完了交给师傅。就这样周周坚持。结果当年参加学校论文评比就得了奖,不久又在《小学语文》杂志上发表了“豆腐块”文章。现在,她已养成了善总结、勤动笔的习惯。
每周写一篇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东洲小学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学校网站为教师开辟了撰写教育教学故事专栏,明确要求:青年教师最好每天都能在网上写一个帖子,哪怕写100字;所有教师每周写的教学反思,不在乎长短,在乎养成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周反思制度,不仅养成了教师上网交流的习惯,还形成了适合小学教师的研究方式:教学叙事研究。
个性化的评价制度
又一个学年结束,青年教师戴煜格外忙碌起来。他翻出年初与校长签订的责任书,一条一条对照自己的计划,高兴地笑了:所有目标都基本实现,撰写和发表论文一项还超额完成了任务。
学校展览室也热闹起来:一年一度的教师实绩讲评会照例在这里进行。每一位教师都把一年中的备课笔记、学生作业、试卷及评析、文摘笔记、自制软件、撰写及发表的论文以及其他相关的教育科研成果资料捧来,连同个人成长档案一起陈列在展览室。
评价开始了。首先是自我测定,每个教师对照自己制订的年初目标和签订的责任状,仔细检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在此基础上進行年终业绩自我申报。申报以打分方式进行,学校专门设计了打分表,教师自己填写,比如发表一篇文章打2分。自我申报表填好后,交年级组长审阅,最后由校长、教师代表、工会代表、年级组长组成的综合考评小组综合测评,依照“与教师的发展目标相比照,与教师的出勤天数相联系,与教师的培训态度相结合,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相挂钩”原则,评出全年的“智慧”奖。这就是东洲小学推行多年的“个性化评价制度”。这一制度针对教师个人目标与个体特质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自我肯定与自我期待,也在校园内营造了人人讲实绩、事事凭实绩的氛围。
三大核心思想———教师管理理念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本”的思想
“当校长的别的可以不重视,唯独不能不重视教师。”重视教师,首先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东洲小学是这样体现对教师尊重的。仅拿推门听课来说。在有些学校,推门听课便意味着搞突然袭击,带有突击检查的成分,暗示的是对教师日常工作的不放心。而在东洲小学,推门听课是要预约的。不预约,你不能推门;预约了,教师不同意,你也不能推门。校长说:“做领导的,首先要尊重教师,然后才能发展教师。”
在尊重的基础上,再加强了解和引导。在东洲小学,普通教师每个月要被“顾问”、校领导各听一堂课,这是为了及时了解教师发展的状况,以便在读懂教师,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基础上发展教师;每个人都要参加专题学习研究,如装饰、工艺、烹饪、花卉,等等。这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和生活品位;每个人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术沙龙、课改手拉手课堂教学设计、青年教师送教下乡、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书法考核、教材处理能力考核、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青年教师特长比赛、专家评课、评名师课、说课、教学片段分析以及外出考察和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这些都是为教师发展搭建的平台,为的是全方位锻炼教师,使他们在获得教育教学智慧的同时,生命质量得到提升。
“最好的老师是能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发现最美好的希望”的思想
在东洲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是得到充分支持和鼓励的。但教师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要能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而这绝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它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育人观、价值观、教学观、效益观、质量观。所以东洲小学的每个教师从进校那天起,就被要求从根本上实现5个转变:变重视经济待遇为重视事业成功,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教书育人,变把教学仅作认识过程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变从单向输导信息为以学生为目标多向输导信息,变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为素质全面发展。这些转变在目前的环境中是困难的,有时甚至是反反复复的,但如果要真正成为合格的东洲小学教师,就必须完成这种转变。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懂得孩子每天都在发展,教师要动态地看学生,带着期待看学生,怀着美好的心情看学生。
“教师天天感动学生”的思想
高姗姗成为东洲小学教师快4年了。4年中她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感动。
“教师天天感动学生”,做“能在学生心中留下美丽痕迹的教育工作者”,是东洲小学在调整“十五规划”时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需要,在具体的教育行动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后勤职工,也要考虑怎样把每一顿饭菜烧得可口,让学生喜欢吃;把每一件活动器材维护好,让学生有安全感。
所以如果你去东洲小学,会发现每堂课前,无论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都会提早5分钟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游戏;课上课下与孩子们讲话时,不管男教师、女教师都会微笑着弯下腰低下头;在平时的教学研究中,他们更多地追求创新、更多地开展活动,更加花力气为学生设计出最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方案……
如今,现任校长祝禧从前任许新海手中接过了接力棒。她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让老师们看,我是怎么做的。”
她是怎么做的?
“做大文化语文,她带动教师群体———整个语文团队40多人一起做。大文化语文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队伍锤炼的过程。”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团队又扩展到全校,形成了“六大活动”系列,并创设了“六大文化周”,又辅之以“六大行动”……就这样,从语文课程的校本研究出发,以校长带教师,一人带多人,一科带各科,像“滚雪球”似的,将更多的教师更深地卷入。东洲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正在走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