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市

2008-04-24黄碧石

人民教育 2008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化学校教育

黄碧石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启东市以建设一流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认真落实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提前普及15年教育,城乡近百所学校布局合理,基本实现上规模、上等级的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素质教育呈规范办学与个性发展、特色办学的和谐统一;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快速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高考连续多年取得历史性突破,教育教学质量居全省前列;有多名学生在国际数、理、化多项学科竞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一、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育局的决策“真功”。

这些年,我们坚持把教学摆在一切工作的中心位置,求真务实。在促进效能建设中凸显教育局“龙头”作用,使教育工作取得新进步。

1.建立局长办公会议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领导主要精力放在抓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上,切实把财力集中用在优化育人环境上。同时精细分工,定期围绕教学这一中心,探索新形势下新情况、新思路、新经验,以科学构建并逐步完善现代服务型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全盘规划,明确轻重缓急和相应措施,稳步推进,抓实抓细。随着启东城区建设的突飞猛进,汇龙中学、启东实验小学等一批优质学校相继被列入拆并范畴,在受制于资金、师资、生源等多重复杂矛盾的窘境面前,我们以超前的眼光、勇气和智慧立足市情,经过深入调研,反复权衡,协调各方面关系,作出了异地重扩建的决策。在促进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2.坚持集中学习制度。每周六上午确定为全体机关人员集中学习时间,要求人人带着教学这一中心问题参加学习,严格考勤,有签到,有笔记,有心得,以学促思,学以致用。

3.落实“一线工作”制度。由一位副局长担纲挂帅,以“百名干部进百校”活动为载体,将工作重心下移,促使局领导常年深入基层,做到足迹遍及江涯海疆的所有中小学校,深入课堂,直接与师生对话,进行问卷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改变过去单纯“听汇报、看墙报、发号召”的浮而不实作风。

4.实行考评制度。组织基教科、教研室等科室到学校下课堂进行教学视导,推行行政听课、点评措施,规定行政听课次数和点评内容;行政人员每学期听课要遍及所有教师、所有学科,重点对象要跟踪听,薄弱学科要重点听,及时给予指导帮扶,形成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全程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以学校为基石,修炼区域的品牌“异功”。

创建现代化教育强市,归根结底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在抓实常态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本着“品牌立校,特色兴校”的理念,注重每一所学校的品牌创建,推动优质资源的高位发展。

1.面向世界。引进并参与国际先进的头脑奥林匹克(OM)等活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长江中学早在2001年就引进了旨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成立了OM课题组并以此开设了校本活动课程。同年3月,他们参加了全国第14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了优胜奖。之后又相继在国内外赛事中多次获奖。学生通过参与OM活动,开发了创新思维,对各科的学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勇立世界教育前沿。参与国际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技。启东中学自1995年以来,多名学生相继在赛事中摘取13块金牌、2块银牌,趟出了一条持续高位走强的教育成功之路。胡锦涛总书记在与学校校长亲切交谈中,对开展品牌强校建设给予了肯定与勉励。

3.将OM精神合作、探索与创新内涵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结合,逐漸形成“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批,精评;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这一具有原创核心技术的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一校一品牌”的特色学校建设。

三、以科研为引领,彰显名家的领军“强功”。

在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实践中,我们注重教学科研的开展和引领作用。在具体实施上,一是注意突出重点,精心组织专职科研人员进行主体攻坚,注重全员性动员,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教育局领导带头,既当组织者又当实践者,引领前行。同时科学制定相应的竞争机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强调科研引领要紧扣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加强比较研究、个案研究、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使更多教师从“传道式”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省内外名师名家授课,广泛开展教研活动。三是及时发现人才推广教学成果。我们强调局、校两级领导必须具有伯乐意识和敏锐眼光,对优秀人才要及时发现、密切联系、精心培养,帮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使之在探索教育教学方式的现代化实践中发挥领军作用。

四、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师资的德才“内功”。

我们首先着眼于师德的提高。在中小学教师中大力弘扬以身立教的风尚,倡导以甘为“人梯”的精神,探索知识的奥秘;以甘为“红烛”的精神,无私照亮学生求学的道路;以甘为“泥土”的精神,竭力催发“天才的花朵”。不断熔铸默默奉献的崇高师德与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的科学态度。其次,全面实施教师学历与能力双提升工程:一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师聘用准入门槛,规定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初、高中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二是从实际出发构建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在职自考、函授、进修、读研或是网上自修等方式提高学历,进行深造;三是精心制定校本培训准则规范和考评办法,鼓励教师坚持教中学、学中钻,走自学成才之路,促进专业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

1.注重教学团队建设,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竭力把教师间、学科间、年级间阻碍思想流通的障碍拆除,把对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的希冀,聚成一条心,拧成一股劲,激发起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2.以校为主成立教学研修小组,以教有专长的学科带头人领衔,创办课例研讨沙龙;网上开设教研博客,进行说课、评课;以《启东教育》月刊、各校校报、广播电台为载体,打造科研交流平台;定期开展优秀成果、优秀论文的展示和评比活动。这些措施,使教师探究现代化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展现,提高了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的知晓率和通晓率,实现了与课改、课程、命题专家同步思维。

3.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相结合,教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名师与新手相结合,以上促下,以老带新,以强扶弱,组织教师自下而上、由面到点,发挥集体力量,完善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案,教师做个性化处理后进入课堂,实施检测完善后形成规范。经过集思广益,规范在内容上体现“三个突破”:突破课本,突破权威,突破自身。我们收到“三个成效”:将国家课程活化的成效,将教师备课升华的成效,将学生思维空间拓展的成效。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我市还适时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着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实现教学条件、课程形态、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的现代化,造就一支具有崇高师德、先进教育理念与出色教学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五、以创新为灵魂,磨砺课堂的高效“奇功”。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我市在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抓了三方面工作:

1.建构“有效课堂”的3年规划,本学年为“过关年”,下学年为“巩固年”,后学年为“提高年”。同时确立具体的实施任务、目标与各项细则以及行动计划,分别配套了奖励机制、监控机制,务求一步步删除所有无效教学环节,把“有效课堂”的教研活动引向纵深,实现一年迈一个新台阶,由量的增加变为“优质课堂”、“高效课堂”质的提高,营造探索氛围和创新意识。通过尝试,大多数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状况,培养了认真备课、积极上课、不断反思的良好风气;通过优秀作品、教学课件、论文成果展示和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活动,在提升有效教学理念的同时,掌握了有效教学的4个主要环节: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讲评。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满堂灌”的状况,使学生训练从作业内容、方式、批改、管理到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原本死水一潭的课堂,变成了充满了源头活水的生本化的教学磁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养成了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动脑动手的习惯,在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多地收获了智慧与能力,使整体学业水平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2.从质疑入手,营造严格的科学求真、勇于探索、奋发向上的氛围和环境。以启发式教学为抓手,强化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环节。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把“思”作为学习的重要方法,把“疑”作为启迪思维的钥匙。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在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实验中养成自己实验操作验证结果的规矩,不但对不同的观点和数据存疑求解,即使对已知的结论也踏实认真地去验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使学习的认知能力由“小进”变为“大进”,从而大面积收获了动脑与动手能力的双重提升。

3.铸就多元思维学风,培养创新能力。在我市初三某班一堂数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给出一道一元二次方程的计算题。在演示了一个用求根公式解题的方法后,老师问学生:“大家想想,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吗?”许多同学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我可以用配方法解这道题。”学生在黑板演示后结果正确。但老师继续询问:“请大家再想想,还有新的解法吗?”教室里沉寂片刻,另一个学生又以更为便捷的因式分解法完成了解题,让大家眼前一亮。教学中不囿于书本,不满足现成的答案,善于用引导、对称、辩证、类比、极限与发散等方法循循善诱,启迪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效显著。

六、以统筹为主导,打造均衡的发展“硬功”。

我们坚持以统筹为主导,把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1.构建现代化的全民教育体系,促进各类教育公平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兼顾公办与民办、全日制与职教、重点校与普通校教育,加速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办学新机制。今年,我市将确保学前3年教育普及率稳定在90%以上;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或超过省定标准;进一步敞开全省第一个专招贫困生的开发区中学大门,确保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使现代化教育惠及每一个家庭与学生;残疾儿童入学率98%以上,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控制在0.4%以内;高中阶段普及率穩定在95%以上,继续保持高中教育质量全省领先地位;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确保职高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实施农民培训6.2万人次以上。

2.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快区域教学协调发展。按照地域相连、人缘相近、层次合理、专业对口、学科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开展校际联动,通过师资、课程、教学交流方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做到均衡发展。

3.实施资金的倾斜性投放,促使硬件设施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市在本世纪初,就在一批重点学校教室安装了大屏幕、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和连接宽带网的计算机,实现了电脑化办公。教师上课,可随意调用自己办公电脑上的教案、课件,教学容量增加,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但目前在边穷地区的学校,这些设备的更新尚在努力中。今年,我市己确定配置3000万元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务必使所有学校实现宽带入网,为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8,我们跨进了举国瞩目的奥运年,随着北京举办奥运的脚步日益临近,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召唤,就是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同样需要我们像奥运健儿一样,以“更高,更快,更强”的理念自勉自励,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承担起推动中国基础教育走向世界的使命,追求卓越,加大人才开放式培养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勇于攀登高峰,打造更多的金牌学校,培育更多的一流创新人才,为创建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市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现代化学校教育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我的女巫朋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