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徐霞客对西南地区的社会学考察

2008-04-16彭文武刘小凤

总裁 2008年11期
关键词:科学考察西南地区社会学

彭文武 刘小凤

摘 要:西南地区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一生旅行考察的重点地区,而对西南社会的考察又是徐霞客辉煌的西南之旅中极为突出的一个方面,写下了不少翔实而有价值的考察报告,尤其是对明末西南地区少数民俗风情的考察所留下的珍贵史料,为研究西南少数民族发展史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其经济、民族、城市、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社会学的初步归纳和分析,从而可以发现徐霞客对我国社会学的贡献十分巨大。

关键词:《徐霞客游记》;西南地区;社会学;科学考察

1 关于民族民俗的社会学考察

(1)民居。民居是民间社会最明显和最吸引力的文化景观。徐霞客全面地记录了不同民族的民居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民族地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这突出地表明在建筑材料、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上。如保山县怒江山顶上的大寨“所居皆茅,但不架栏,亦罗罗之种。俗皆勤苦垦山。(1103页)。保山县西北的猛赖地“其人皆彝,栏居窟处,与粤西地相似”。在河池鬼岩村,“入登其栏而憩焉,于是村始见瓦栏。盖德胜间用瓦而非栏,河池所无栏而皆茅覆,河池以西则栏无非茅覆者,独此村用瓦”。在蛮边(今保山县西北隅,怒江西岸火头家竹栏,“观火头家烹小豚祭先。”“薄暮,其子以酒肉来献,乃火酒也。酌于栏上,风雨忽来,虽栏无所蔽,而川中蕴热,即就栏而卧,不遐移就其室也。‘火头者,一喧之主也,即中土保长、里长之类”。此处竹栏即古代所称的“干阑”,即今傣族、佤族等的竹楼。墙壁、楼板全用竹子。分上下两层。人住楼上,火塘也在楼上,登梯而上,楼边还有台,楼下则养牲畜,堆放杂具。而大多数人家则但地域差异明显,云南“炉头村聚颇盛,皆瓦屋楼居,与元谋诸村迥别”。丽江岩脚院则“居庐连络,中多板屋茅房”。即使是士兵营房也是“茅舍如蜗,上漏下湿,人畜杂处”“虽营房卑隘,犹胜彝居十倍也”,反映了明末民生之凋敝。

(2)饮食。“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生活所必需,而且也是生存的第一需要。饮食民俗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有极大关系。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饮食的内容丰富。首先在主食方面以大米为主,面食、杂粮为辅。如云南清源洞“炊黄梁于洞外者亦熟”。“且托其炊黄粱以待”。“炊黄粱以待”。“令买绿豆杂米作糜以芽菜鲜姜为供”。粮食加工具有水舂、水磨等,如云南迷渡“峡中小室累累,各就水次,其瓦俱备,乃磨室也,以水运机,磨麦为面,甚洁白,乃知迷渡川中,饶稻更饶麦也”,粮价不高,云南碧洞“米价最贱,一升止三四文而已”。榄橄坡“其处米价甚贱,每二十文宿一宵,饭两餐,又有夹包”。而且风味各异。如丽江木公“传致油酥面饼,其巨而多,一日不能尽一枚也”。广西桂林“此处肉馒以韭为和,不用盐而用糖。晨粥俱以鸡肉和食,亦一奇也”。糕点相当精细。云南鸡足山西来寺做的黄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软更胜于糯粉者,乳酪、椒油、葼油、梅醋、杂沓而陈,不丰而有风致”。西南民族地区有独特的山珍野味和风味食品,贵州多“供以鸡葼菜、藟浆花、黄连头,皆山蔬之风味者也”。贵阳白云山“有菌甚美,大者出龙潭后深箐仆木间,玉质花腴,盘杂径尺,即天花菜也。又有小者名八担柴,土人呼为茅枣,云南甚多”。在保山瓦房,闪大史“觅鸡葼瀹汤以佐饭”。徐霞客“并以银五钱畀禹锡,买鸡葼六觔。温甚,禹锡为再蒸之,缝袋以贮焉”。《黔书》卷下鸡葼条称“滇黔鸡葼之美,久为中州脍灸”,“滇以永昌、蒙自为最,黔者普定所产,味不及滇。”大理白族的名茶和饮茶艺术,丽江纳西族八十道菜的丰盛宴席,给徐霞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味有香气”的香笋,“味颇似鸡肉”的菌类珍品,在徐霞客笔下溢出香气;“菌之类,鸡葼之外,有白生香蕈。白生生于木,如半蕈形,不圆而薄,脆而不坚。黔中谓八但柴,味不及此。此间石密最佳,白若凝脂,视之有肥腻之色,而一种香气甚异”。还有花红、本山参、孩儿参、土参、竹实、石蜜、松子、胡桃、松实、茶实等,徐霞客都作了记录。说明我国明代南方食品类型多,食法千奇百怪。全州兴龙庵的观音竹,“即余乡盆景中竹,但此处大如管,金宝顶上更大,而笋甚肥美。”“竹上多竹实,大如莲肉,小如大豆。”还“采得竹菰数枚,玉菌一颗,黄白俱可爱”。豆类既可作粮食,亦可为蔬菜。贵州丹霞山“岭间则种豆为蔬,岁可得豆三十担”。再次,在饮料嗜好上主要是酒和茶。酒是由粮食加工而成的饮料。腾冲大盈江畔“有卖浆者,出酒甚旨,以醋芹为菜”。金齿司“有卖浆者,连糟而啜之,即余地之酒酿也”。酒在西南地区受到重视,其原因如“土人言,瘴疠甚毒,必饮酒乃渡”。腾冲曲石“有三四家当岭而居,是为酒店,以卖浆得名也”。民间好饮酒。因此《游记》到处是“留酌至午”,“呼酒痛饮”,“闷酌而卧”、“酌余而醉”。“晚酌遂醉”,“以酒饮余,遂醉而卧”。“啜酒而卧,不觉陶然”等记载,饮酒之风可见一斑。西南地区盛产茶,民间好饮茶。不少地区茶文化还很有特色,如云南悉擅寺僧献茶“初清茶,中盐茶,次密茶”,茶中珍品有太华茶、感通茶和普茶。在风庆高筒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广西多灵山顶芽茶,“洁釜而焙之,以当吾乡阳羡茶中之茄,香色无异也”。云南大理茶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炒而复曝,不免黝黑“。

2 生产方面的考察

(1)农业。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徐霞客旅行考察中,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农业生产状况极为关注。于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粮食生产,尤以水稻种植普遍。《游记》中载云南广西府“稻禾盈塍”,罗平“丰禾成塍”、“中满田禾”。鹤庆“田禾丰美,甲于诸郡。冯密之麦。亦甲于诸郡,称为瑞麦,其粒长倍于常麦”。剑川沙溪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采取足焉”。豆类也是粮食作物,多“种豆陇坂间”。在西南地区种植极广,“摘豆裹米”、“摘蚕豆为饷”、“乃就其前买豌豆,煮豆炊饭”等即是明证。西南地区环境复杂,还有利于多种经济作物和经济林的栽培,桑麻棉为人们衣着的主要原料,云南水寨“得良畴数千亩,村庐错落,鸡犬桑麻”。弥勒十八寨“种麻满坡”。木棉仅在南亚热带广泛种植。广西三里“木棉树甚高而巨,粤西随处有之”。云南海闹村“有木棉树,大合五六抱,县境木棉树最多”。

(2)手工业。《游记》对手工业记载颇多,广西三里的造纸,隆安的纺织,南丹的银锡、云南安宁州的井盐、云南保山玛瑙山的玛瑙、腾越州南香甸的银矿与硫磺塘村的硫磺、大理点苍山的大理石、永平炉塘的红铜、元谋的云母等30多处矿产和手工业地进行了记载,特别是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产业记载更详。如广西南丹“银锡俱掘井取砂,如米粒,水淘火炼而后得之”。云南安宁州“有巨井在门左,其上累木横架为梁,栏上置辘轳以汲,乃盐井也”,“安宁一州,每日夜煎盐千五百斤,城内盐井四,城外盐井二十四。每井大者煎六十斤,小者煎四十斤,皆以桶担汲而煎于家”。丽江“产矿独盛,宜其富冠诸土郡云”。广西隆安“亦有纺与织者,织亦有扣有综,第不高而平。妇人趺坐而织。纺亦然”。腾冲姊妹山“炉烟氤氲,厂庐在焉。”“厂皆茅舍,有大炉、小炉。其矿为紫色巨块,如辰砂之状。”其山后,“即为野人出没之地,荒漠无人居,而此中时为野人所扰,每凌晨逾箐至,虽不满四五十人,而药箭甚毒,中之无不毙者,其妻与子,俱没于此,现葬山前”。《游记》还注意记载产品的成色与质地,如广西隆安“交绢轻细如吾地兼丝,而色黄如睦州之黄生绢,但比之密而且匀”。“泗城人亦有练之为布者,细密难成,而其色微黄,想杂丝以成之也”。云南大理石”其崖上下两层,凿成大窟如厦屋。其石色青绿者,则腻而实;黄白者,则粗而刚。……其板有方有长,……其平如锯,无纤毫凸凹,真良材也“。可见描述之精细。

(3)贸易。徐霞客对集市贸易活动至为关注,对货物品种、物价及市景状况均记载精微,如贸易活动,他详细地记载了驼木炭的马帮“炭驼”和驼食盐的马帮“盐驼”。广西南丹“米肉诸物价俱两倍于他处,……惟银贱而甚低,所用者只对冲七成”。在罗平东门之市,“市新榛子、薰鸡葼还扬店。贵州黄草坝“是日此处马场,人集颇盛。市中无他异物,惟黄蜡与细笋为多”。云南大理“场中诸物,多药、多毡布及铜器木具而已”。广西南丹银锡二厂“三地相间仅一二里,皆客省客贾所集”。丽江“通事者之家,其家和姓。盖丽江土著,官姓为木,民姓为和,更无别姓者,茯子即迎余之人,其父乃曾奉差入都,今以居积番货为业”。这些均非实地考察而不得的资料。

3 关于文化方面的考察

文化考察是徐霞客在西南考察的重要内容,他记录了少数民族的诗歌、谚语,拓下了不少地区的碑刻,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宝藏辛勤开掘,艰苦探索。腾越“寺颇寥落,有尼居之,此昔之摩伽陀修道处。他处皆释盛于道,而此独反之”。“蒙化城甚整,乃古城也,……闻城中有甲科三四家,是反胜大理也”。他还与各民族的文人学士真交往,挑灯夜谈,吟诗酬唱,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佳话。特别值得提及的是丽江纳西族木土司与徐霞客的深厚情谊。当木土司得知徐霞客抵鸡足山时,立刻派通事邀请他前来丽江,奉为上宾款待。

徐霞客还十分关注地区特点,特别是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西南少数民族的发展及不平衡,商品经济发育程度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徐霞客对西南的集市进行的细致的观察,对不同民族的商品经济作了认真的记录。民间集市,各省称呼不一样,“贵州为‘场,云南为‘街子,广西为‘墟。”其时还有一些大型的商品交易会,如云南大理三月街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徐霞客记录详尽:“榆城有观音街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其来甚久。自此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始,抵十九日而散,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这里把三月街的时间、地点、参加交易的民族、交易的商品十分简炼地交代清楚。接着,又绘出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前来赶街的生动景象:“时男女杂沓,交臂不辨,乃遍行场市。”白族商品观念萌发较早,边境贸易也开展较早,徐霞客留下了滇西浪穹县(今洱源县)铁甲场的边贸记录:“其村氓惯走缅甸,皆多彝货,以孩儿茶点水飨客,茶色若胭脂而无味。”此处孩儿茶,即儿茶,又称黑儿茶,傣语称“西谢”。豆科植物,用其树干黄褐色的心材制取儿茶膏,作为饮料,可清热、生津、化痰。然而,边远地区的一些民族则停留在原始的以特换物阶段。滇西腾冲茶山司、傈僳族、“负茶、蜡、红藤、飞松、黑鱼,与松山、固栋诸土人交易盐布”。很明显,他们在经济上与先进的白族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徐霞客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田野考察,比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在印第安人地区的实地考察早了两个世纪。徐霞客考察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条件十分艰苦。他攀越险峻的高山,渡过汹涌的河流,时而在石洞中经受蚊叮虫咬,时而在密林中风餐露宿,多次被盗绝粮,陷于困境。是热情好客、纯朴厚道的各民族人民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在他饥寒交迫之时,将他请至简陋的家中,点燃火塘为他驱寒,献出食物给他充饥,使徐霞客的旅游考察继续进行。徐霞客饱蘸深情记下了西南各民族人民给予他的无私援助。故而《游记》能为西南地区描摹出明末社会经济生活真实而广阔的画面,这是徐霞客留给后人的一份丰厚遗产,也是我国进行西部开发与研究的珍贵史料。

参考文献

[1]朱惠荣.徐霞客游记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科学考察西南地区社会学
西部大开发20年:西南地区内部比较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夜郎自大
意外遇见社会学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广西柳州红花船闸工程陆生植被科学考察与影响评价
促进西南地区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意外遇见社会学
井冈山市大鲵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及其驯养保护工作探讨
广开渠道,加强科学课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