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2008-02-01冼文坚何锦玲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1期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体征

冼文坚 何锦玲

关键词眩晕,颈性推拿治疗

颈性眩晕一般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颈椎不同部位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导致唯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临床症象如:头晕眼花,颈肩疼痛,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步态不稳等,多与转头或体位的改变有关。笔者2007年1月~2007年11月运用头面部手法推拿配合颈肩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36例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20~60岁,平均45.1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22年,平均6.5个月。对照组28例,男15例,女13例;年龄23~69岁,平均47.5岁:病程最短3星期,最长20年,平均5.8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2症状体征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主症,伴随症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其中,全部病例经检测提示唯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治疗方法

3.1治疗组

3.1.1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一指禅推法、按点法、抹法、扫散法及按揉、弹拨、擦法等。取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神庭、翳风等穴,轻轻地指叩及掌震头部。然后提拿肩井穴,放松颈肩部肌肉。

3.1.2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往上仰,后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患者放松颈部后,将头转到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弹响声。

3.1.3患者端坐位,医者立于身后,首先以轻柔的滚法、揉法、拨法作用于颈项两侧及肩背处,再点按风池、风府、天柱、肩井、天宗等穴,时间约10分钟后结束治疗。

以上手法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3.2对照组用川芎嗪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10为1个疗程。

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如下:治愈:原有症状体征消失颈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恢复原工作;显效:原有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及肢体功能基本正常,不影响原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2治疗结果2组病例均以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见表2。

经统计学处理,2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5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古代医家有“无虚不能作眩”“无痰则不作眩”之论。张景岳云:“如所谓虚者居其八九”,气血精华不能上注于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便发为眩晕。

西医学认为。颈性眩晕一般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颈椎不同部位增生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导致唯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临床症象。该病在临床很常见,与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卧高枕,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因素密切相关,呈年轻化趋势。

在头面部、颈项部应用推拿手法。可改善微循环和脑循环,脑血流量显著增加。在颈项肩背部使用拿法、按揉等手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有效地解除颈部肌肉的紧张、痉挛,减轻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从而使椎动脉痉挛得到缓解,血供得到恢复。仰头摇正法可纠正枕寰、寰枢关节的错位,从而解除椎动脉的压迫或刺激,增加血流量,使脑供血得到改善。

本文结果显示,推拿手法治疗能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增加唯一基底动脉血供,使眩晕得到消除,治疗疗效优于药物对照组,是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较好方法。

猜你喜欢

椎动脉基底体征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球囊扩张式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颈性眩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推拿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