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鲁迅小说中拟声词的运用

2008-01-16王新英王勤红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拟声词阿Q祥林嫂

王新英 王勤红

拟声词是独立语中的一种,又称为“象声语”,“模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的效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鲁迅在小说中善于使用这类词语,给人以强烈的音响形象感,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一、音响描摹自然,寄托作家生活理想。

运用拟声词描摹自然音响,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故乡》中写月下瓜地:“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啦啦”一词,描摹出猹咬瓜时的声响,衬托出一个幽静的世界,一个活泼的世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神奇世界。人物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有智有勇,热情、纯真。《社戏》中写行船的一段文字:“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潺潺”的水声,渲染了幽静的月夜,突出了看戏的急切心情,体现了小伙伴娴熟的驾船本领,蕴含着小伙伴们纯真的、自然的关系。

二、音响捕捉细节,彰显作家忧患意识。

作家更善于选择拟声词来捕捉细小的情节,从而体现作家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和关注,有“揭出病苦,引起(大众)疗救注意”的目的取向。《阿Q正传》中阿Q两次挨打时的声音细节叫人过目难忘:钱秀才的文明杖“拍的一声”“拍!拍拍!”的连续声响,让我们感受到阿Q的麻木和自轻自贱。向吴妈求爱后,遭到钱秀才“蓬的一声,头上着了很粗的大竹杠打一下”。阿Q求爱的方式尽管有些粗鲁,但是追求婚姻的要求却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他们恃强凌弱,在惩戒阿Q的同时,赵太爷却在为讨小而忙碌着,他们自私霸道,穷奢极欲,可见封建礼教是何等的虚伪。《药》的结尾,写乌鸦“‘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乌鸦在“哑”的叫声中飞走了,说明夏瑜的母亲的祝愿不过是一场空。作家对当时的中国民众的愚昧,是怀着深沉的悲哀的。唤起民众,任重道远。《故乡》中的“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听到的是呜呜的风声,看到的是昏暗的色调,萧索的荒村。体现了作家对祖国现实命运的深切关心,对祖国前途的痛苦思考,从而彰显了深沉的社会忧患意识。

三、音响刻画心理,塑造人物性格特征。

生动的拟声词,刻画人物心理,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阿Q正传》中阿Q与王胡的捉虱子比赛可谓精彩:“他见那王胡,……只放在嘴里毕毕剥剥的响。……好容易才捉到一个小的,恨恨的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劈的一声,又不及王胡响。”“毕毕剥剥”形象的描绘王胡咬虱子的响声,王胡虱子捉得多,连续不断地咬,所以才能发出大而连续的声音。阿。只是“劈的一声”,只捉到一个,还是“一个小的”。这不同的响声,写出了阿Q嫉妒的心情,把阿Q的思想性格表达得极为生动而深刻。国民的劣根性,妄自尊大的精神胜利法,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故乡》中对中年杨二嫂出场的描写:“‘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个“哈”字,是她不感惊奇而故作惊奇的结果。这怪叫是为着一个利字,是她获得物质实利的手段了,是一个势利、庸俗的小市民。

四、音响渲染环境,衬托人物悲剧命运

选择恰当的拟声词渲染环境,可以有力的衬托人物的悲剧命运。《祝福》中“听去似乎瑟瑟有声”的落雪声和“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小说的结尾再次写到夹杂着“毕毕剥剥的鞭炮”声的“祝福”景象,与开头遥相呼应,把读者又拉回现实中。这些音响既渲染了环境氛围,又映衬了人物的心境。在“天地圣众歆享了牲畜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时候,祥林嫂却孤独、寂寞、悲凉的死去了。这一悲剧将人情冷暖展示得一览无余,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展示得淋漓尽致。这使我们认识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对祥林嫂一样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充分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明天》中老拱贯穿始终的“呜呜的唱起小曲来”的声音,结尾处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的声音,不仅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氛围,还有力的衬托了单四嫂子的悲剧命运。既有对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处境的同情,又有对吃人的旧社会悲愤的控诉。

鲁迅善于运用简明、准确的拟声词,描摹各种音响,如同粒粒珠玑,坠入晶莹的玉盘,生动地表现了小说中人物独特的性格和作家的思想感情,揭示小说的主题,反映深刻的社会问题,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猜你喜欢

拟声词阿Q祥林嫂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动听的世界
——积累AABB式拟声词
再说拟声词“”
浅谈形似、意似、神似指导下的中韩拟声词翻译——以《活着》为例
阿Q和老A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