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2008-01-16易康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信陵君动态生成预设

易康宜

[摘要]语文教学的生成性课堂,是在整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吸纳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崭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使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动态尊重新课程理念生成性课堂

“动态”指事物运动的状态,“生成”指事物的发生、形成。在新课程改革中,“动态生成”有了更丰富的含义。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我们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每个教师都“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传统的资源观认为,教科书、教学挂图等才是课程教学资源。其实,教师、学生本身也是珍贵的教学资源,他们在互动中时时生成着课程资源。

所谓“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一次次精彩的教学活动。一个即兴发言,一个异于常规的举动,甚至一次看似干扰教学的突发事件,只要我们注意挖掘,都有可能成为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资源。

例如,在课堂上师生正在学习第五册的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当信陵君面遇难题,只能去和赵国共生死时,他去向侯赢告别时,侯赢竟然只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便下了逐客令。信陵君在路上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过错,于是回来请教,得到一个计谋。这时老师巧借东风,联系现状说:“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往往是去抱怨、责备别人忘恩负义。而信陵君之所以被誉为战国四君子之首,是拥有宽容和自责,难能可贵啊!”学生大多颔首称是,有个别同学呈现出反省状。

当一起分析到侯赢说“我老矣,不能从,请数,北乡而自刎”时,一学生在底下说:“信陵君如此爱才,怎么这时却没有说一句劝阻的话,眼睁睁地看他去死呢?如此宽容之人却如此不尊重生命呢?”另一个学生马上大声附和:“对啊,有负‘仁而下士的美名,我也很纳闷。”老师一听,很有想法,本想马上解释一下背景,可转念一想,先听学生们的想法吧,于是把问题抛回给大家。同学们很热烈地讨论起来:“忘了吧,或许时间太仓促了,樊哙不是说‘大行不顾细谨吗?”“生命是细节吗?不是要‘以人为本吗?”“文章省略了,也许说了,但侯赢非要这么做,也没办法,士为知己者死嘛”……然后老师及时归纳他们的发言,先肯定他们的独特思维,敢于质疑,然后谈侯赢以死相报,信陵君为何不加劝阻的原因,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尚、道德观念来分析。讲完强调只是个人之见。

然后继续分析到信陵君用侯赢之计,杀了晋鄙,夺得军权时,学生马上又有新问题:“老师,这个算妙计吗?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如姬、侯赢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值得吗?”同学们又讨论开来,老师趁机问:“如果你是侯赢或信陵君,怎么设计一妙计?结合时代分析。”一学生说:“侯赢能对信陵君了如指掌,怎么不能对魏王了如指掌呢?直接让他去劝魏王出兵,是最好的办法。”马上有同学反驳:“侯赢只是信陵君的一个门客而已,没有发言权,当时等级森严啊!”……“还有信陵君该不该留在赵国,这是不是在逃避责任?”根据这些讨论,师生最后一起根据文本归纳出两人的性格……

本来这节文言文教学设定是比较枯燥的,但一个即兴发言把整个课堂气氛调动起来。师生用了一半多时间在讨论分析,课堂生成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说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增强,尤其是在古代文学面前,敢于批判和思考,积极地鼓励学生的思维。老师也没有必要去拼命自圆其说,有些答案是多向的,有时坦然承认自己的观点愚钝反而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如果教师一味地照搬教案,那么再好的教学设计可能都会失去快乐。作为教师,面对课堂上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力的学生,怎能孤芳自赏?作为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折射出的不同的思维火花,又岂能自顾自地在讲台上做尊者呢?

上课要备课,而且要精心备课,这是众所周知的。过去,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法宝,因而教师为设计教案绞尽脑汁,力求尽善尽美。一旦教案定稿,教师便成竹在胸。在教学中教师也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教学参考书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学任务”,按预定的教案进行教学,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中来,绝不允许学生出“格”,其实,这样的课很难焕发生命的活力。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者过分拘泥于静态教案的预设而忽视动态学案的生成。然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应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课堂生成决不是随学生说去,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抓住对我们的教学有价值的,或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或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星光闪耀、高潮迭起!

在教学中要构建出课堂的“动态生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堂的动态生成,基于充分预设。

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就对立而言,课前细致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就统一而言,预设与生成又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但是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在每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中专门开辟一个栏目——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甚至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模式,这几种活动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倡导“质疑——探究”学习,促使课堂动态生成,如在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扎扎实实地独立思考学习,获得独特感受与体验。然后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彼此交流启发,共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以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探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读文章,

并且主动地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

二、课堂的动态生成,前提是尊重学生。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端上桌子的都是好菜”,习惯于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处,缺乏批判的眼光。教材是应该“与时俱进”的,在不同的时代里,可以挖掘出许多新意。我们呼唤师生民主、平等,而往往忽略了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平等。教师“跪”着教书,学生便习惯了“跪”着学习。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在学生中树立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榜样,为利用这一生成资源铺平了道路。如在学到《报任安书》时,可让学生讨论“辱”的认识,“士可杀不可辱”和“忍辱负重”,孰更值得提倡?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要轻易否定或迅速抛出自己的观点。

三、动态生成的课堂,融于平等对话。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通力协作。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不会是“预设”的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应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不论师生还是生生之间,为了达到对教学的理解和课程的进一步生成,需要有更多的交往、对话、合作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四、动态生成的课堂,着眼于敏锐的开发。

教师在课堂中发现亮点后,常用的处理方式是对该生进行一番鼓励,然后仍旧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课中,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抓住这个亮点,进行放大,让所有学生都来关注这个亮点,学习这位同学,推敲课文中的语言,使所有同学都得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个别的行为,这时教师要及时发现这种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抓住它,放大它,让个别的创造变为全体的创造,让星星之火得以燎原。面对学生的“怪论”,不急于表态,而是把球踢回去,是非曲直由学生自己说。其实问题是对是错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求证的过程。学生的旁征博引,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的教学状态吗?

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资源,组织好教学。当学生在笑朱亥的“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时,教师不妨问他们笑什么,学生说袖子怎么装得下四十斤的铁椎。在笑声中点拨掌握了“袖”和“椎”的词性活用。老师可加入一句:“我笑后有想哭的冲动,可惜一位大将军,没有战死在疆场上,却死在同胞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

钟启泉教授曾作过这样精彩的阐述:“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老师一进课堂,一定要时时想到“蹲下来”,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总是灌输给学生一大堆看似人人皆知但却异常空洞的道理,以致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接受。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挖掘出课文中为人为事的基本道理和准则,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联系生活,与生活发生碰撞,激发出点点滴滴的火花,从而永久地烙在学生的心坎。这样的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课堂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正视课堂教学中突发的每一件事,善于开发、利用。“歪理”下也许有大智慧,危机中也许蕴藏着良机。在动态生成理念的指引下,以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师生生命在课堂中的真正涌动与成长。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到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一位哲人。也许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应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努力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

猜你喜欢

信陵君动态生成预设
信陵君爱才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策略探微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蒙骜伐魏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信陵君尊老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