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08-01-16王敏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美育美的

王敏军

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遵循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美育原则,将美育与语文教学任务统一起来,即以美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其智能的开发和发展,又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收到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一些经验,谈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有深度地领悟美。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有不少为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教学应该是实现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由于时代和作家的个性不同,这些文章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表现出不同的美,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仔细地品味文中的精华,鉴赏其艺术风格,以达到美育的目的。例如:苏词的豪放美,柳词的婉约美,格律诗的整齐美,长短句的错落美;《荷塘月色》的优美,《沁园春·长沙》的壮美;《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幽默美,《荷花淀》的含蓄美;《威尼斯商人》的喜剧美,《雷雨》的悲剧美等等。这些文章都给学生以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吮吸知识的甘泉,还可以受到美的感染,产生强烈的审美情趣。仔细品味文章之美,领悟美之深意,这样,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充盈着美的世界,学生在这个审美世界里,智育、德育、美育得到和谐的统一。

二、融诗画于一体,通过情境感知美。

“诗”和“画”都是反映生活的,只是反映的方法、方式和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诗画一体”,既道出了文学的真谛,也道出了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真谛。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实现“一体”,使“诗中画,画中诗”浑然天成,以实现智育和美育的统一,是大有学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工艺美术班的专业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把“诗”转换成“画”,也就是把语言艺术换成造型艺术,实现“诗画一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着色、绘光是美术专业中的术语,在绘画中如运用和谐、娴熟,所创造的作品常给人以美的享受。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名家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向来以形神并重,绘声绘色而为人们所称道,如朱自清非常爱月,在他看来,月色清雅娴静,鲜明华丽,最能表现自己高洁、光明、清新的品性。他在写景言情时常以月色来配光,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使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朱自清以传神之笔,由衷地赞美了荷塘月色。为了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作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情绪,掌握其绘光技巧,使“画”尽可能地符合“诗”的思想意图,较完善地表现原文的艺术思想,笔者要求学生依文作画。一些学生画面上月光清澈娴静,照亮了荷塘,照亮了荷叶,照亮了荷花;天上月和水中月倒影成趣,构成一幅极其幽静、朦胧、传神的荷塘月色图。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晶莹透明的艺术境界。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尝到了创造美的喜悦。

三、认真观察生活,尝试写出生活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写尤为关键。而职业学校学生写作时常常感到无从下笔,这固然与学生以前的文化程度有关,但也与教师在作文训练时没有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开展教学有关。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把美育渗透到作文指导之中,让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呢?

一是可以通过记事写人,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美人美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美。如爱岗敬业的工人、教师,坚守岗位的公安人员、武警战士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激发学生挖掘人物品质、精神、灵魂之美。

二是可以通过写景,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自然美可以陶冶情操,寄托思想,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写作时,除了写出景物美自然美外,还可以写出人类创造自然之美,讴歌人类的勤劳与智慧。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学生往往能够有感而发,真正领悟到生活中美的真谛,同时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美本身有一股巨大的潜在力,当它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形成一个飞跃,一个思想上的升华。笔者认为,只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渗透美育,这个“飞跃”和“升华”一定会早日到来,使语文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美育美的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荷塘月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