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于文本,才能伸枝于哲思

2008-01-16袁孟瑶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偏颇影子童话

袁孟瑶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地读,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特别是一些经典美文,更应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阅读教学同时又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的丛林中漫步,或驻足欣赏,或仔细玩味,学生才能谈得上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认识到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紧扣文本的同时,追求对文本的超越、升华、创造,或由于操作不当,或纯粹是为了作秀,往往会流于形式,造成文本自身的缺失与偏离。比如,出现一些变味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对课文的主旨理解不当,或偏颇,教师也不给予纠正;还有的一味追求热闹效果,置文本于不顾,语文课上多媒体泛滥成灾,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成了纯粹的视听课,欣赏课;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尚未入情入理,教师就急于抛出延伸拓展阅读,完全达不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提高,方法多种多样。但有一点不能忘记,那就是课文的示范作用不可忽视,我们都是读着一篇篇课文长大,读着一篇篇课文学会表达写作的。如果我们把学生的语文素养比作树木,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就是树木的根基,只有根植于“文本”之土,语文素养之“树”才能枝繁叶茂,结出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哲思”之果。否则,便是无根之木,无花之果。

怎样才能做到根植于文本,伸枝于哲思呢?

不少教师认为,新课程标准提倡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让他们敢于读出个人的感受,强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鼓励学生以敢于向教材挑战,向作者叫板为荣,这样当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如果一味强调这一点,有时可能因为学生对课文理解不够深刻,或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的局限,会出现一些错误或偏颇的看法。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阅读中,在文本与学生的阅读理解之间,搭一座沟通的桥梁。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学生对课文生动精彩的情节都比较感兴趣,读得趣味盎然,但在探讨这篇童话的主题时,学生的看法有的十分肤浅,甚至偏颇。比如,有的学生读完课文后说本文写出了盲孩子的痛苦,有的说写出了影子的神奇,这两种看法当然不错,但过于片面,没有抓住全文的核心去理解。进一步启发后,居然有学生说课文情节写得很生动,但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是假的,骗人的。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训斥学生,而是先引导学生回忆看过哪些童话,学生说出了《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中的一些篇目,如《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等,根据这些童话的情节特点,引导大家总结出童话的共同特点: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运用想像、夸张、拟人的手法,塑造鲜明感人的形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同样,《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作者也是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为我们讲述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告诉我们一些美好的为人处世之道。什么道理呢?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在文中先找出描写盲孩子没有人陪伴时孤独痛苦的句子,再找出描写盲孩子有了影子陪伴后快乐生活的句子,以及萤火虫帮助盲孩子和影子最终变成了正常孩子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这些描写有何作用,作者想表现什么?学生首先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了童话的写作特点,再次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逐渐理解了这篇童话的主题思想,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以下几条:1.帮助他人是快乐的。2.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3.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4.我们每一个人,不管遇到什么不幸和打击,也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美好的未来。

前后对比不难看出,学生对一篇课文情感思想的理解,是需要老师“搭桥”引导的。也就是说,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必须立足于文本揭示的主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既要领悟文本的价值所在,又能读出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这才是阅读的正确轨道。从教师教学来说,就是维护文本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平衡,把握好平衡的“度”,或者说求得两者的统一。所以教师不应该只重视学生阅读体验和感悟的差异性、独特性,还应重视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共识。学生出现对文本主题理解的偏颇,需要老师耐心引导,和学生一起反复走进文本,从文本中找到正确理解主题思想的“桥梁”,不能为了所谓的个性化阅读,不予引导和纠正。

猜你喜欢

偏颇影子童话
“效力”盲区VS尺度偏颇——浅析多元情绪下舆情处置的能力困境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对年薪制的内涵理解不可偏颇
谁不在谁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