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块钱国币》中的幽默元素
2008-01-16范涛
范 涛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风格独特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员”。他的创作比较注意在趣味性上下功夫,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剧情简洁集中,浑然一体,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所以有人说丁西林的讽刺喜剧“惯于在世俗风情的描绘中蕴含着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反省与批判,对改造国民性的艰难探索”。他的代表作《三块钱国币》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该剧的标题叫“三块钱国币”而不叫“三块钱”,“国币”一词正反映了那个时代(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的特征,国难当头但国却未亡(老百姓还是用着“国币”)。同时,这篇作品的人物命名、人物介绍、人物对白和结构安排等都蕴含了不少的幽默元素,让读者在笑声中得到愉悦,获得启迪。
一、人物命名,名如其人
剧中的反面人物是一位有钱却又吝啬的阔太太,作者冠之以“吴(无)”姓。对穷苦的女佣人李嫂,她缺乏起码的同情心,李嫂做家务时打碎了她的一只花瓶,她非要李嫂照原价赔偿三块钱国币,李嫂没有钱,她就要当人家的铺盖。对待大学生杨长雄,她是得理不饶人,无理也要搅三分。杨长雄仗义执言,替李嫂说话,她马上回击,杨长雄没有答话,她一个人也指桑骂槐唠叨了半天。两人重新交上火,她更是气势汹汹、寸步不让,一旦辞穷,就以“胡说八道”、“我不要听”之类骂街的话抵挡。有警察撑腰,她更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听到杨长雄骂她是“无耻的泼妇”立刻火冒三丈,对杨步步紧逼,逼得杨长雄忍无可忍摔碎她的另一只花瓶了事。她可真是既“吴(无”)礼,也“吴(无)”理,还“吴(无)”情。
剧中的正面人物、男主角名叫杨长雄,他是一个大学生,没有多少钱,但是有一腔正气,有一颗扶助弱者的心。他说起话来很有气势,虽比不上泼妇骂街,但他讲的道理也是丝丝入扣,很有说服力。杨长雄可以说是“扬(杨)人间正气,长男儿雄风”。剧中次要人物成众的命名也很有意思。他善良,有正义感,言行之间较为明显的向着自己的朋友杨长雄,但他又怕事情闹得太大不好收场,所以他在杨长雄准备回应吴太太时找杨下棋,在杨长雄拦住吴太太时把杨拉开,又明确表示不赞成杨长雄“捶她一顿”的提议。他算得上是“‘成为‘众多善良国人的一个缩影”。
二、人物介绍,自成一体
戏剧作品的人物介绍无非是姓名、性别、身份、职业等常见套路,《三块钱国币》在介绍剧中人物时,却很有自己的特色:用语诙谐,入木三分。吴太太是外省人,是“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侮的公例”的一个例外,只此一句,就把吴太太霸道、厉害的性格表露无遗。杨长雄也是外省人,是“外省人袒护外省人”的公例的例外。成众也是一个例外,是厌恶女人的啰嗦,喜欢替朋友排难解纷这条公例的例外,正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闲事少管的广大民众的代表。另外两位,李嫂做女佣也贴钱是例外,警察却不是“尊重权威、专门招呼汽车”的公例的例外。五个人物都是(或不是)“例外”,也是对偏居西南一隅的无论是国民还是政府不尽本分的一种讽刺。介绍几位人物,句式一致,同中有变,让人在发笑的同时对人物性格有了基本的了解,而且急于想知道剧中情节。这一环节达到了诙谐幽默、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人物对白,精彩纷呈
剧本中最出彩的自然是主体部分的内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剧情,进一步展现人物性格。《三块钱国币》剧情简单,戏剧冲突却很激烈,两位主人公的针锋相对,让我们在笑声中领略了过去的时光,领教了能言善辩与伶牙俐齿。
开场,吴太太独自唠叨了好一阵。她的台词前有一句舞台说明是“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这表明此处“硝烟未尽”,“战火”仍会重燃。从吴太太的话中我们完全可以“读”到之前杨长雄的话——李嫂是穷人。这样的花瓶,要三块钱一只,从来没有听说过,简直是敲竹杠。你硬要李嫂赔,这是欺负人!你这样的人,需要旁人去教管教管……也难怪吴太太会生气。接下来杨长雄借成众赌棋的提议模仿吴太太的口吻准备反击,却让吴太太抓到进攻的机会,自己被迫应战。虽是被迫,讲起来却也头头是道:从人情之情的角度讲,穷人有高中低级之分,李嫂这样的低级穷人赔不起那三块钱,所以不应该让她赔;从事理之理的角度讲,李嫂是代替主人做事才打破花瓶的,她有打破花瓶的权利,而没有赔花瓶的义务;“理所当然,势所必至”的“势”是,主人不应该、不能够搜娘姨的身,最重要的是李嫂没有钱赔。杨长雄的血气方刚、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在此已经可见一斑。这一过程中两人的短兵相接也让人忍俊不禁:先是你一连串的逼问让我有些招架不住,然后我又步步紧逼让你只能以“胡说八道”来抵挡。这一回合在该不该让李嫂赔钱的问题上似乎是杨长雄占了上风,但接下来却风云突变,吴太太叫来了警察,要强当李嫂的铺盖。这第二回合笑的成份不多,但吴太太的霸道、李嫂的软弱、警察的势利、杨长雄的勇敢、成众的怕事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最后一个回合是全剧的高潮。成众拉开了挡住吴太太去路的杨长雄,吴太太得胜而出,带着警察去当李嫂的铺盖,当铺的少奶奶却不收铺盖就给了钱,出乎大家的意料。杨长雄愤而骂了一句“这样的一个无耻的泼妇”,不料却正好被回来的吴太太听见,于是好戏开场。吴太太一逼、再逼、三逼:何为无耻?谁才无耻?何为泼妇?谁是泼妇?你才无耻,下流,是混蛋!面对这种铺天盖地的阵仗,杨长雄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顺手摔碎了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杨长雄只好送上三块钱国币了事。在这一回合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吴太太听到杨长雄骂她是“泼妇”,便不依不饶,争吵,谩骂,直到杨忍无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国币,她才一时语塞,只好“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尽显其尖酸刻薄、胡搅蛮缠之能事。三块钱解决了一场是非,三块钱象征着吴太太的灵魂。杨长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能言善辩,此时的吴太太已经非理可喻,杨长雄把她的另一只花瓶也砸掉,不但出气,而且粉碎了对方的攻势,戏的高潮到了。高潮在这里很快也得到了解决,用的是对方教他的法子:赔三块钱。
四、结构安排,匠心独具
丁西林“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把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中国大百科全书》)。《三块钱国币》的结构安排和矛盾冲突的处理就颇见匠心,极富喜剧效果。剧本从吴太太的唠叨写起,围绕李嫂该不该赔钱展开剧情,略去李嫂打碎花瓶、赔不起钱、被辞退等情节和矛盾,而重点写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的三次交锋,充分表现了杨长雄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显示了吴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对穷苦人的欺凌压迫。正是这样的处理,才使吴太太“吵逢对手,骂遇良才”,生出这许多幽默睿智的语言、滑稽可笑的场面,塑造出这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结尾,花瓶摔碎、一声巨响,纸币送上、悄无声息,成众又以“和棋”点评,让人在笑的同时,又生诸如“世事如棋,胜负难料”的许多感慨,余味无穷。难怪李健吾先生曾说:“我们写戏、演戏是‘巴结群众,而丁先生写的戏是征服观众。”“这样的结尾,像交响乐,在最强烈的高潮时突然‘以千钧之力一下收住,刹时万籁俱寂,令人目瞪口呆,半晌才如梦初醒”(吴启文:《丁西林谈独幕剧及其他》),醒来之后,自然是笑成一片。
[作者通联:重庆璧山来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