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江南的那一边

2008-01-12广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11期
关键词:乌篷船佳人多情

林 广

铁马,秋风,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滴雨飞檐,粉墙黛瓦,烟花巷陌,青石街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众多的意象,把我们带入了如烟如梦的婉约江南。

仿佛隔了千世的等待。从没去过江南,却无数次在梦中见到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多少次在嗒嗒的马蹄声中,打江南走过,邂逅等在季节里如莲花的开落的容颜……江南,给人太多的情思,江南,给历史带来太多的幽怨。

才子·佳人·诗雨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样的良辰美景自然也触动了多情的诗人。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一头扎入市井,在烟雨江南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喊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牵动后人无限情丝,他似乎给江南这片湖面撒下了婉约的碎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写情的唐诗宋词,没有比这句更美的了。多雨的江南,就是滋生温情与爱情的地方,秦观的千古绝唱也同样催动了多情的江南,令无数才子竞折腰。

西泠湖畔,斜阳草树,静静地躺着一位梦一般的佳人。“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的苏小小,冲破千古不变的禁锢,发出了“豪华非耐久之物,富贵无一定之情,侯门一入深似海,入身易,出头难,与其在侯门做一个随行逐队之姬妾,还不如在妓馆中弄艳冶之心,遂风流之愿,做一个出类拔萃的红粉佳人”的惊世骇俗宣言。且不说她才华横溢,单凭这份超尘拔俗的勇气,也要令那些自诩勇士的人惭愧。婉约江南中,也多了一分坚忍。

仿佛举手投足间便缔造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回眸一笑时,就已转了朱颜,换了人间,倾国倾城,温润如玉。带着妩媚却不乏兰心蕙性,这便是江南的佳人。

沐浴着唐风宋雨,梦回江南,去寻找那灵动的江南,去寻找渔舟唱晚的迷离,去寻找千秋不变的神话。江南,注定要成为诗歌的天堂。

乌篷·画船·闲情

画船听雨眠,这就是江南诗意的栖居。杨柳,乌篷,小桥,流水,人家,俨然一副水墨江南画,乌篷船,早已成为江南的符号,深深烙在江南的山水中了。

乌篷船,是水乡流动的生命。

无论捕鱼还是用于交通,亦或是泊,或行,烈日也好,下雨也好,总归是一派闲雅。

方中叶先生在他的《泊》里这样写道:“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船头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此等惬意,怕是现在都市繁华压榨下的人们最憧憬的吧。

促狭修长的船身,半弧形的雨篷,运载着沉甸甸的山珍土产或日用百货,歙乃一声山水绿,穿梭在幽深的断崖溪水之间。劳累一天的船工们常常点亮风灯,拥坐在一起对着洗涤心尘的湖水唱吴歌,吹调子,偶尔把酒话桑麻,伴着点东家西家笑话,水浪声,蛙鸣声,声声入耳,灯火流萤,让船里好奇的孩子听醉了,久久不愿睡去。水中的月,在夜深人静时折射出一个没有风雨云烟的天堂,挽起一泓清新的水,似水年华,沉淀一个纯粹的过往。

漫漫人生路,如同飘摇不定的乌篷船,有过云帆长挂,有过长风破浪,却最终归于平静。我想,这也是独特的水乡锤炼出独特的风雨不惊.不愠不火的江南人的缘故吧。

苏州·园林·天堂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的夸张在苏州园林里却不是传说。

一山一水间,虽仿造却不乏生机,雍容却不乏温馨。或许比真的大山长河更来得实在,来得坦然,完完全全吻合人们独踞山水而为乐的心态吧。在这里,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房、轩,一应俱全,点点滴滴浸润着文人的气息,流淌着诗意的水花。苏州是一个将大地经典化并当作神灵供起来而人又可以在其中优游自在,诗意栖居的天堂。

其实,苏州园林代表的是江南的一种终极追求:天堂情结。往大处想,就是历代百姓憧憬的各种“理想国”和“乌托邦”,往小处想,就是“桃花源”、“香格里拉”。那是从古至今人们剪不断的情结。而这一切,尽被苏州一味浓缩在这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之间了……

我迷茫了。究竟是苏州创造了园林呢,还是园林创造了真正的苏州呢?只能由我们在那婉约江南中慢慢寻找吧。

在江南的那一边,怎一个“俏”字了得!

猜你喜欢

乌篷船佳人多情
忆苏卿,多情应笑我
拟人手法真多情
悯蚕
后山
乌篷船
乌篷船,一袭烟雨枕江南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乌篷船
佳人有约
佳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