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怀明月

2008-01-12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11期
关键词:心怀众生南京大屠杀

许 心

每每听到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那段藏在音乐背后的故事总会如清辉般铺展开来:寒冷的夜晚,贝多芬坐在风琴前,全身心地为一个没钱买音乐会门票的小男孩即兴演奏。一颗怀着悲悯的心,奏响了人间天籁。那静静流淌的月光中,融入了多少对男孩的怜惜和对社会的控诉:还有多少孩子因为“钱”的障碍只能对于热爱的事物望而却步,还有多少人被贫穷的大门隔在多彩的艺术殿堂——精神世界之外?

悲悯之心如月光,清澈无瑕,摒弃世俗的流言蜚语;凄然冰冷,交织着叹息与泪水;明朗圣洁,纯净了众生的心灵;亘古不移,流淌千古……

孔子,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听完山中妇人的哭诉后,喟然长叹:“苛政猛于虎也!”山外繁重的苛捐杂税,竟使这位妇人在亲人都身死虎口的情况下,仍然不愿离开大山。这样的悲剧,与其说是天灾,毋宁说是人祸。孔子怀着深深的悲悯之情,高呼:“仁者爱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中奔走呼号,反对苛政,呼吁爱民,而支撑他呐喊的动力,就是一颗悲悯的心。

杜甫,这位关心民瘼的诗圣,将悲天悯人的情怀化成明月,高挂在中唐上空。“三吏”、“三别”绘出了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代,也捧出了诗人一颗泣血的心。而一曲《兵车行》更是道出了征戍之苦、战乱之痛:“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他用枯瘦的手蘸起墨样的悲哀,挥洒自己兼济天下的志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自己的生活已潦倒不堪,却仍要大庇天下,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日月可鉴!

张纯如,一个美籍华裔女孩,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南京大屠杀这个在国外语焉不详的重大事件。带着对30万死难者的深切悲悯,她发誓要弄清屠杀的真相,并让全世界都知道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兽行。采访,考察,调查,写稿,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被整日的奔波弄得疲惫不堪,而血淋淋的事实也折磨着她纯真而稚嫩的心灵。写书期间,精神极度压抑,她会莫名地失声痛哭,胡乱地拉扯头发,但那种明月般的情怀却支撑着她,写书,出版,公之于众。当她终于将赤裸裸的南京大屠杀真相展现在世人面前时,长期的压抑、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却送她上了不归之路。有人说,她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但我相信,她在天堂会微笑着俯视人间,因为她已为自己所怜悯的灵魂申了冤,为自己内心的那片月光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脚。而她也在被感动的同时,感动着无数心怀明月的人。

心怀明月,就会选择造福众生的道路;心怀明月,就能懂得芸芸众生的苦乐;心怀明月,就会传递悲天悯人的接力;心怀明月,就能感动朴实平凡的灵魂。若人人都心怀明月,则世界会一片圣洁。

猜你喜欢

心怀众生南京大屠杀
心系社区心怀大爱履职奉献
写在六合金光寺
纪念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拜佛
假如心怀梦想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谢罪
慈怀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