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谁让我们晚睡?

2007-05-14何晓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6期
关键词:新闻周刊变化工作

何晓鹏

人们睡得越来越晚,这种变化是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的必然结果,而且变化会继续下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自己的生物钟向后拨,这种变化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转变,也将对社会的转型产生影响。对于这种晚睡现象,本刊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博士。他对时间分配课题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持续研究。其所领导的课题组在1996年和2006年分别对北京居民的时间分配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10年间,人们对睡眠时间的安排发生了很大转变。

中国新闻周刊:你提到,与10年前相比,我们入睡时间平均后移半个小时到40分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王琪延:首先,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结果。比如,在同一时刻,美国是白天,中国则是晚上,但经济活动是不会停的,这就需要两边都有人在工作。经济的一体化要求保证所有介入其中的人同时工作,于是就会产生很多晚睡甚至夜晚不睡觉的人。

另外是人们休闲需求。人们进行休闲的时间和活动更多了,就像电视,以前电视节目到11点多钟就全部播完了,现在则是24小时的播送。而且人们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对人们睡眠时间的推延产生了很大影响。

再有一点是人的自由意识增强了,过去,人们下班后会直接回家,现在不同,比如约朋友去吃饭、去休闲,会晚回家,这是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自由时间增加了,为了休闲,人们有时会选择牺牲一部分睡眠时间,这是人们自己权衡的。

中国新闻周刊:睡得更晚了,是不是因为人们的社会压力更大了?

王琪延:不能这样简单解释。我在调查中发现,虽然睡得越来越晚,但人们的睡眠时间在长短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人们的睡眠后移。而且,从总体上看,现在城市里工作时间在平均数上缩短很多。这有很多理由,最重要的还是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在工作上可以花更少的时间。

但确实有一些群体会觉得自己比过去更忙了。这要从具体群体来看,一般而言,收入高的人群工作的时间更长。我们研究发现,睡眠后移最多的是收入高的人和年轻人,老年人没有太大变化。这些上班族跟社会经济活动关系更紧密。

中国新闻周刊:但很多人觉得睡得晚是因为工作没有做完。

王琪延;如果我们只把10年前35岁到45岁的人和现在同样年龄的人群相比,他们的工作时间肯定是增加的。其中,知识群体的工作时间增加得更多,比如IT界、传媒界、教育界……与知识创造相关的产业都是越来越忙碌。

但数据表明,在总体上,睡眠的后移是人们休闲的时间增多了。人的时间分四大块。工作、家务、个人生理时间、休闲,现在前两个时间减少了,增多的是后两个,比如个人生理时间包括睡眠时间和个人卫生时间,这都增加了,像我们过去可能一周洗一次澡,现在则一天洗两次。休闲时间也增加了,这就增加了休闲活动和休闲消费,使社会向休闲社会转型。

中国新闻周刊:这是一种必然的变化吗?

王琪延:这跟社会发展阶段有关。比如现在的日本,跟它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时也不一样了。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的日本,人们的工作节奏相当快,特别是处于社会前卫领域的人。90年代之后,渐渐缓了下来,整个生活节奏也放缓了。

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人的价值观也有很大变化。早些时候,很多国家都是以勤为美以安逸为耻。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开始把幸福作为社会价值趋向,你到北欧一些国家,他们在休息日基本上是没有加班的,而且个别国家是一周4天工作日。大多数人,生活中的轴心由工作转为休闲。

我们也一样,再过几十年,我们肯定也会把目前这个轴心转变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猜你喜欢

新闻周刊变化工作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这五年的变化
不工作,爽飞了?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选工作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