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

2007-04-24肖川

人民教育 2007年9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教育者人类

肖川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它与人类如影随形,是漫长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总结。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龙应台:《文化是什么?》,《中国青年报》,2005年10月19日。)

因此,任何一种文化都既是人类实践的成果,同时也是人类实践的过程。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文化是蕴含在社会背后的起综合和体系化作用的价值体系。

社会文化作为个体精神生活与心理活动的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背景,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比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易形成谦卑、内敛、不直率等个性品质。还比如语义的变化、词汇的增加、人们交流方式的变化等,都影响着我们的感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文化更深层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却对人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可以从下述事实中发现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有口音,口音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很难清晰地解释,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文化塑造了我们。

所以,教育在培养一个生命意义上的“人”时,必须把文化纳入受教育者的发展系统,因为他本质上是社会属性的,是在民族文化中生存的。“人在某种传统中作出尽善尽美的努力时,确实,在他对传统的忠贞里有一种高雅的情操,但另一方面,我们愈是更多地了解并理解我们自身,我们自身的传统以及他人的传统,我们就愈能获得自由。我们关于文化过程的理解愈深,我们发现真善美的概率就愈高,人的自由,是包含了信仰在内的。”(博克:《现代文化学入门〈四〉》,第194页,1974年。)

事实上,文化作为我们行为的规定性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教育者的行为———我们如何对待儿童?我们如何对待儿童内心的冲动?我们如何引领儿童解读一个历史文本?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育者获得的“文化修养”(acculturation)。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过程就是个体心理遭遇人类文化的历程,是在人类文化的背景中展开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教育要使人在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全面、自由与和谐发展,要提升人的主体价值与意义、发展人的自主品质与精神、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都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教育者对于自身浸染于其中的文化的理解。

在更深的层次上,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其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教育中的一切都会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使这种影响有助于我们教育理想的实现,就必须审慎地规划我们的教育行为。正如英国教育家约翰·埃格尔斯顿所说:“每个教师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带到课堂中去,他用这种价值观念来阐述所发生的每一种活动,每一个活动。没有一整套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便称不上是位教师。”(《八十年代的教育目标》,《世界教育展望》(Ⅱ),第157页。)而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对于个人而言,價值系统的形成也就是内在的自我建构。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教育者人类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谁变成了人类?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