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教科书依赖”现象的外在因素
2007-04-23
人民教育 2007年6期
教科书依赖是指人们夸大教科書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对教科书寄予过高的期望。在教学中,教科书依赖表现为教科书的教学几乎占据教师与学生所有的教学时间,教科书的内容几乎等于教学内容的全部。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融入新的教育理念的教科书在人们头脑中异常神圣,许多教师的教学更加依赖教科书。是什么原因导致形成这样的局面?
思想之源———传统文化中“唯书”、“唯上”的观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虽然都有较多的创新机会,但由于受“唯书”、“唯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师生还是习惯于服从教科书,并逐渐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和路径的依赖,自然而然地会将教学锁定在一个已知的状态,极大地限制了教学个体的能力发挥和学习主体的自由发展。
理论之基———知识性教科书观念。这种观念的特征很清楚,教材是掌握的对象,它本身就是目的。由此,把教科书的功能局限在掌握层面,教学过分依赖预设的课程内容。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无疑约束了教学过程的创新,并影响到教科书的建设。
动力之本———标准化考试方式。标准化考试的缺点是量大而且死板、机械,容易迫使教师将学生引向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向。为了应对标准化考试,许多教师不得不将新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或探究内容首先改造成结论性知识,然后灌输给学生去掌握。这种“唯书本”的教学,不仅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而且把教学过程变得庸俗化。
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07年第1期
作者:吴小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