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和谐共生
2007-04-23白宏太
白宏太
引子:路的故事
鲁迅先生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浙江舟山南海实验学校,校长祝幸安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路的故事。
这是一所新学校,从高处俯瞰,整个校园的设计颇具匠心,错落有致的白色楼宇与大片碧绿的草坪相映成趣。
然而,新校园使用不久,草坪上就被踩出许多脚印,大煞风景。因为校园太大,学生绕着草坪走觉得不方便,干脆走“捷径”。是否严令禁止呢?大家颇费思量。“按照惯性思维,我们会指责学生缺乏环保意识。”而祝幸安不赞同这样,他善于“换位思考”:“环保教育固然重要,但也可以认为,草坪给学生造成了障碍。毕竟,人是第一位的,环境是第二位的,环境应为人服务。”
于是,学校就让校工循着脚印,在草坪上开辟了多条小路。条条蜿蜒的小路,既方便了出行,也成为校园里一道隽永的风景。
一则小故事,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服务理念。刚走过办学第五个年头的南海实验学校,是一所兼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部,十五年一贯的寄宿制学校。面对全新的教育环境,学校以“服务”为品牌特色,形成了“优质服务,共同发展”的学校价值观。
而五年多来,南海实验学校的教师们也正以他们的爱心与智慧,演绎着另一个更为动人的“路的故事”。
分享美丽的错误
在这所倡导服务的学校里,教育者的态度和方法无疑是服务质量的直观显现。透过一件曾经轰动校园的热点事件,记者领略到了一种体贴入微、令人回味无穷的服务。
那是2005年末的一天清早,祝幸安走进办公室,一眼就看见桌上的一封来信。写信的是两位高一学生,后面还附有一长串学生签名,足有一两百人。这是怎么回事?读完来信,他渐渐清楚了来龙去脉。
原来,几天前是圣诞节。这天,外面热闹非凡,但学校里像往常一样上晚自修。偏偏有两个高一学生按捺不住激动。晚自修一结束,早有“预谋”的两人来到寝室前的草坪上,用蜡烛摆了一个心形图案,又用荧光棒拼出“MerryChristmas”的字样。这下可好,其他寝室的学生发现了,纷纷拥到阳台上观看。一些学生恰好从家里带来了焰火,也趁机扔下来。
“我们闻讯赶到时,几个楼的学生都挤在阳台上,又跳又闹,场面几近失控。”当晚是总校副校长陈宏成和高中部政教处副主任聂常青等值班,眼前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寝室的阳台承重有限,万一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他们当即要求学生们回到寝室,防止事态扩大。
第二天,高中部政教处的俞静燕老师抓到两个“主犯”。为了“杀一儆百”,她建议学部,分别给予他们记过和严重警告处分。然而,学生们一致认为处罚过重。“肇事者”觉得自己并无恶意,只是想表达一份祝愿。于是,他们联名上书,请求学校宽大处理。
本来,这类违纪事件不劳祝幸安费心,由各学部自行处理即可。作为总校校长,他考虑的是对学校的理念引领和宏观管理。但对于这件事,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很好的教育契机,绝不能草率。
祝幸安找来高中部校长王义定,提出自己的指导性意见:“这件事关键不在于处理的结果,而是处理的过程,要讲究方法。”
“没想到惊动了总校领导,我当时心里挺懊恼。”从事政教工作多年,俞静燕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钉子户”。但冷静思考以后,她也意识到,师生之间的看法显然存在分歧,如果学校的教育得不到学生认同,不仅不会有效果,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怎样增进彼此的沟通,达成共识呢?新颁布的《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启发了大家。《办法》中有一条新规定,处分学生时,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可以举行有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高中部政教处马上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各班围绕“圣诞节事件”,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班会的精彩出乎意料,学生们把这次班会称为“分享美丽的错误”。有的班级采用记者追踪报道的形式,有的是模拟法庭,有的是“实话实说”……对发生在身边的实事,学生们反应强烈。一番讨论之后,大家都认为:这个“美丽的错误”动机单纯,创意美好,记忆难忘,但负面影响很大,对严重后果估计不足。
2006年1月5日,高中部召开处分学生听证会,各方代表济济一堂。这是舟山市第一次学生听证会,当地媒体记者也来了。大家各抒己見,有的学生说,两位当事人初衷很好,只是对后果考虑不足,望学校从轻发落;还有的学生说,看来,有时候美丽与错误仅咫尺之遥;教师代表则指出,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今后应加强引导。
听证会既体现出一种民主、公正的态度,也是一次成功的自我教育。会后,学校酌情减轻了对两位学生的处分,学生们都心悦诚服。
事情圆满解决了,但它留下的思考还在继续。时下,针对中国人过“洋节”的现象,人们众说纷纭。2006年的圣诞节到了,祝幸安主动提出做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他告诫教师,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绝不能视而不见,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值得深思。同时,他语重心长地寄语学生:“我希望,同学们在过洋节时,多了解与节日有关的历史和文化,而不盲从于时尚。也希望大家不要忘了我们本民族的节日,更加珍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
台下,教师和学生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入耳、入脑、入心的讲话,带给他们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以服务凝聚团队
“服务”,字典里的解释是“为一定的对象工作”。这样一个充满发散性的定义,仿佛启示人们,服务理念的提出,将是一个建构性的、不断深入和丰富的思想发展历程。
2001年9月,南海实验学校正式成立。“这一带原是偏僻的农村。政府希望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引入,激活整个区域的建设和开发。”市教育局长蔡琦向记者介绍建校的初衷。学校所在地是新规划的临城新区,将成为全市行政中心。同时,学校的诞生还有另一重含义。“整个舟山岛屿众多,交通不便,当时全市没有一所寄宿制学校。很多渔民纷纷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蔡琦说。因此,这所学校还肩负改善教育布局、稳定居民生活的厚望。
在此,“实验”一词被赋予了丰富内涵,一场只许胜、不许败的实验!全市上下大力支持。“这里积聚了全市1/10以上的优秀教师,担任过副教导主任以上职务的就有四十多人。”此前是市教育系统唯一的全国劳模、特级教师杨学俭被任命为校党委书记,学校筹备组负责人祝幸安被任命为主持工作的校领导,两人顿时感到压力倍增。
但他们很快困惑地发现,一群优秀教师并不等于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第一学年结束,有三位优秀教师相继离开。原因虽各不相同,但根本上还在于,大家对困难准备不足。
“当初我们都满怀憧憬,但一到南海,情绪一落千丈。”初中部校长陆熊还清楚地记得,大家到校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勤杂工”:“学校刚竣工,从清扫教室、搬运桌椅,到布置寝室,都得自己动手。”
等学生们一报到,家长的意见像炸弹一样甩过来:这个嫌教室地砖太滑,那个说寝室床铺不干净。老师们都很委屈。在原来的学校,他们是受人称赞的好老师,哪儿受过这样的窝囊气!最难受的是晚上,想家的学生在寝室里哭,让毫无寄宿制管理经验的老师们手足无措,有的也忍不住掉泪,一时间哭声一片。
一切都要从头再来,必须用新的理念凝聚教师团队。
在第一年里,祝幸安和杨学俭一直在观察着、思考着。他们走进各个办公室,和老师们深入交流。“那时候,校长和书记都很少回家,就住在学校里,和大家同甘共苦。”说到这些,学校办公室主任张艳君的眼圈红了。
第二学年开学,学校发起了一场题为“基本校情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素质教育”的大讨论。面对新的问题和矛盾,学校提出了“服务”的理念。作为寄宿制学校,学生24小时生活在校园里,必然要求教师要有服务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南海面向全市招生,只有让学生和家长满意,才能有生源,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
但一些教师质疑:“如果教育是一种服务,那和宾馆、饭店服务员有何区别,教师的尊严何在?”从这种认识中,祝幸安发现一个深层次的矛盾:“对‘服务的误解,源于片面的评价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只关注上级的行政评价,却不重视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评价。”
这是一场思想奠基式的讨论,校领导态度明确:在南海实验学校,教师的尊严和地位,必须通过自己的服务,从良好的社会评价中获取。
至今让祝幸安深感欣慰的是,一些优秀教师虽然也有困惑,却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适应,在关键时刻成了真正的榜样。年近六十的杨学俭被调任校党委书记时,他唯一的要求就是不离开讲台。“他平时很少说话,只是默默奉献。而行动往往比语言更有分量。”祝幸安的语气里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观念的转变是痛苦的,这是学校必须承受的与生俱来的痛苦。伴随着观念的碰撞与融合,教师们逐渐对职业有了新的发现。
“在以前的学校,学生素质较好,我只专注于知识传授。但在这里,学生千差万别,整天和老师在一起,我们必须更多地教给他们生活的能力和做人的态度。”初中部教师王依群慢慢地对“服务”有了自己的理解。她曾是全市公认的初中语文教学能手,来到这里的第一年,她做了班主任。在师生的密切交往中,王依群找到了久违的激情:“我和他们虽然年龄有差距,但心态却一样年轻。”学生们在毕业留言中写道:“我们很喜欢您的语文课,但让我们受益更多的是您的班会课。”
因为表现突出,王依群的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荣获市“优秀班主任”。王依群此前在各种教学大赛中获奖不少,但这一次她格外激动:“这是我第一次作为班主任获奖,过去的荣誉是个人的,而这一次,我的荣誉是和班级学生联系在一起的。”
学校也渐渐走上坦途。2003年,南海实验学校被评为舟山市首届十所社会满意学校之一,学校的毕业生也成绩优异。这的确喜人,但作为学校的思想引领者,祝幸安和杨学俭看得更远。2004年9月,又一次全校性的活动———“优质服务,共同发展”主题教育适时举行。
除了开学和期末,总校领导很少有直面全校教师的机会。唯其如此,他们也格外重视这样的活动。几年的实践坚定了他们的认识,即以服务为品牌特色。思想上更成熟的他们,对服务的内涵也有了透彻理解。学校向六百多教职工提出“优质服务标准”:诚信、倾心、面向全體、以生为本、讲求科学与效率、适应学生个性特长需要……
这项主题教育,历时数月,毫无疑问是一次提高凝聚力、达成团队共识的“整风运动”。通过学习、讨论和总结,大家努力把“优质服务标准”内化为教育教学的行为准则。
校领导深知,团队凝聚力源于每个人的良好发展。“领导就是服务”,为教职工搭建更多发展平台,是他们努力的方向。
如今,南海实验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教育教学成果展,每个教师都把体现自己水平的成果拿出来:论文、教案、获奖证书……一齐陈列在大家面前。学校只作展示,不予评价。事实上,展出本身就是无形的督促。此外,学校还有教育教学大奖赛。教师们全员参与,一轮一轮地赛课。“名师毕竟是少数,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了。”祝幸安希望通过这些机制,激活教师团队的发展动力。
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
服务理念能否贯彻,取决于评价体系的改变。南海实验学校以社会评价为基础,营造出良性互动的和谐教育生态。
几年前,当学校打出服务品牌时,很多人深表怀疑。一位家长把孩子送进来,放心不下的他每天手持望远镜,从远处追踪教室里的情形。看了一周,他松一口气说:“不用再看了,这里的老师没得挑。”
作为寄宿制学校,教师和家长见面机会有限,怎样增进家校沟通呢?学校专门开通“家长热线”,并指派专职教师接听。一开始,每天的电话应接不暇,家长的意见五花八门:某寝室卫生间的马桶要修理、走廊灯光影响孩子休息、某同学生病要按时吃药……五十多岁的包薇珍老师负责此事,每一条意见都认真登记,及时传达。问题解决了,她尽快反馈给家长。碰到棘手的事,她也会说明情况,求得谅解。
渐渐地,家长反映问题的电话越来越少。偶尔有家长打来电话,多半是表扬的。而祝幸安又向包薇珍提出更高要求,每周随机抽取一部分家长电话,主动征求意见。随着手机的普及,学校又及时安装了手机信息平台,通过短信群发,把一些重要事项更快捷地通知家长。
可以说,为了体现优质服务,学校不遗余力。考虑到家长来学校不方便,他们送家长会上海岛;为了切实了解教育效果,他们建立了毕业生回访制度……
这一切感动了家长,学校赢得的好评如潮。但是否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就是优质服务呢?随着实践的深入,教师们意识到,学校更应引领、教育和团结家长,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女儿入学前,叶燕君做了大量的调查。在南海实验学校的家长讲座上,她听到了祝幸安的这句话:“今天的学校要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南海的教育成效将会在十年二十年后显现出来。”
学校务实、负责的态度坚定了叶燕君的选择。但女儿入学后,她还有些怀疑。为了检验学校的理念与实践是否一致,她甚至翻看了许多教育书籍。因为格外关切,叶燕君不仅觉察到女儿的可喜变化,而且从中受益匪浅。“女儿过去习惯不太好,现在懂得孝敬长辈了,责任意识也强了,铺床叠被更习以为常。”这都归功于学校小学部实施的细节教育。“学校教会了我如何教育小孩,也给家长提供了好的教育载体。”在不知不觉中,叶燕君被学校的教育吸引了。
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让叶燕君感慨颇深。一个周末,女儿气呼呼地从学校回到家,看样子是碰到了不愉快。叶燕君赶紧过来询问。
事情是这样的,这天的科学课上,一些学生屡次吵闹。科学课老师很生气,对全班学生好一通教育,一直到下课铃响起。老师拂袖而去,让大家闭门思过。学生们不“识趣”,老师一走,立刻各行其是。老师回来后大发雷霆,批评了擅自离开者,女儿也在其中。
挨了批评,学生们心里很不服气:“上课吵闹的确不应该,但下课铃已经响了,我们出去玩有什么不对?”接下来是语文课,看到学生们都一脸委屈,语文老师问清原委后说:“这样吧,你们把事情经过和感受写下来,也不妨客观分析一下,到底是谁错了,错在哪儿?”
多聪明的老师啊,叶燕君暗自叫好。看到女儿还在气头上,她故意附和道:“对,把委屈全写下来。”其实,等女儿写完作文,心情已经平静了。叶燕君又对女儿进行一番疏导:“你们应该让吵闹的学生向老师认个错,或者让班干部去跟老师沟通,他不就消气了嘛。”
这一次的作文交上去以后,语文老师大加赞赏:“大家的思辨能力都很强,你们看,写作文就这么简单。”而科学课老师显然也读了这一“佳作”,他随即诚恳地向学生检讨了自己那天的急躁情绪。
学校、家庭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教育变得格外美好。在这样一个浑然一体的教育氛围里,教育的目的常常不着痕迹地巧妙实现。
同时,为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生活指导教师队伍。称为“生指教师”,而不是“生活教师”,虽然一字之差,却鲜明地体现出理念、内容及方法上的不同。
滕妙琴是第一批生指教师中的一位。她记得,当初刚被学校聘用,他们没有立即上岗,而是先进行封闭式训练。“学校请来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给我们上课,此外还有医疗保健、消防安全方面的讲座。”至今,学校仍坚持每月为生指教师举办一次专题讲座,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此外,学校还要求生指教师写教育案例,并定期举行案例研讨和经验交流会。正如学校综合教育处处长陈国华所言:“学校把生指教师当作一支重要的德育队伍。”生指教师不仅安排好学生们每天的生活,而且注重学生文明行为和生活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求我们,要先学做妈妈,再学做朋友,最后才是学生的老师。”滕妙琴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也在和学校一起成长。”
给学生有尊严的生活
对于学校的文化积淀,五年的历史实在太短。但在南海实验学校,厚厚的一本工作制度汇编让记者叹为观止。粗略一数,在这本六百多页的汇编中,由学校出台的文件竟有近两百项。
“每一条制度都是有生命力的。”副校长陈宏成手指着一项项制度,眼里充满感情。“作为一所新学校,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实验。”
这么多看似枯燥、繁琐的制度,果真是有生命力的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学校小学部校长俞宏伟。
“把理念落实为制度,根本上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在校生活质量。”俞宏伟这样认为,“学生每周五天的一切活动都在校园里发生。显然,在校生活的质量,就等同于童年的质量。”给学生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是他们一直在追求的教育目标。
一天,语文教师夏伟龙在批阅学生周记时,读到这样一段话:“南海的规矩太多,什么‘饭菜要全吃完,‘睡觉不说话,‘鞋子要摆放整齐……这也不准,那也不准,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读完以后,夏伟龙陷入了沉思。学生的话真实地说明,我们的教育在限制孩子的天性的同时,也发生了异化。怎样让教育多一点温情,回归育人的本原呢?在班会课上,夏伟龙让学生围绕“你的权益有多少”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这件事也让俞宏伟颇受启发,他当即决定,在整个小学部组织一次以“我们的权利”为主题的大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应该拥有的权利。学生们很快提出了上百条意见。针对这些意见,学部又开展一次“令我心烦的規则”的问卷调查。同时,学校以“学生权利之我见”的形式,征求老师们对这些意见的态度。经过讨论、调查和初选,一份《学生权利公约(讨论稿)》送到了家长手中,做进一步筛选。
为何如此不厌其烦呢?俞宏伟真心希望公约能得到广泛支持。“这些权利必须是孩子们想要的,老师、家长也认为有必要的,同时又是学校教育应该赋予的。”因此,他们很慎重。“有些权利虽然孩子们渴望,也很合理,但教师们觉得难以做到,我们就暂时不提。”
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态度,许多教育实践都表明,教师的认识程度将直接决定最终的教育效果。最后定稿的《学生权利公约》一共10条,既充分吸纳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又散发出浓郁的儿童气息:
“每位学生的自尊心都应该受到保护”;
“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被教师批评时有解释的权利”;
“学生可以按规定准时去电子阅览室,并有适当打游戏的自由”;
“睡前10分钟,同学间可以轻声交流”;
……
从2003年开始,小学部每位师生都得到这样一张蓝色的卡片,上面有公约的内容、校长的赠言和联系方式,寄寓其中的是一份美好的理想。“我们要让孩子感到在学校是有权利、有尊严的。”俞宏伟说。他坚信,这些权利的明确将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
“为什么不同时提出学生的义务呢?”有人担心因此助长学生的自由散漫习气。对这样的担心,俞宏伟激切地说:“过去我们对义务强调得太多,对权利强调得太少。除了这10条少得可怜的权利以外,教师们绝不会忘记孩子们许多的义务。”
正因此,他们珍视学生有限的权利,采取各种方式来加以考核。而有的孩子在访谈中对俞宏伟说,校长,公约规定进电子阅览室有适当打游戏的自由,可老师说,你们要学的多着呢,别总想着玩。
尽管落实的情况不尽如人意,但对这项制度创新,祝幸安给予了充分肯定:“公约调节的是校园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真实反映出教育者的服务水平。”继小学部之后,他建议其他学部也加入进来,先后出台了初、高中学生的权利公约,把这项活动推向全校。自称“理想主义者”的祝幸安清楚,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存在距离。但他相信,公约的存在,正代表着一种制度化的努力,一种对理想的守望。
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从《学生权利公约》出发,小学部又提出了文明生活教育。“学校里有许多生活场景:学习、交往、起居、个人卫生……这些都是孩子们进入文明社会所必需的。”小学部教导处的兰雪芬老师介绍说,“这样的教育会在他们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发生作用。”
文明生活教育的每个细节,都闪烁着独具匠心的设计。对学生的奖励,他们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星卡。在很多学校,学生积满若干星卡就可获得“文明学生”称号。而南海实验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我们的奖励是从孩子成长的需要出发的。”兰雪芬老师说,“当他积满若干星卡,我们的奖励可以是一场优秀电影、一次环岛旅行或者一次篝火晚会。孩子肯定会终身难忘。”
而要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快乐,还需要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小学部经常开办“假日剧场”,有文艺的、体育的、演讲的、器乐的;无需经过严格选拔,只要学生本人愿意,就有机会上台表演。
这样的活动是不是太随意了,不够精致?绝非如此,俞宏伟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学生在这个场合被大家尊重和喜欢,他的心理和学习态度都会有所改观,也将在这一段时间拥有阳光般的生活。”
呵护心灵的纯真
什么是服务?或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理解程度的不同,必将决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我们一度认为只要让孩子们饭吃好一点,衣服穿暖一点,照顾周到一点,就是优质服务。因为家长的要求无非就这些。”幼儿部的赵雅尔园长曾有过这样的困惑,此前在机关幼儿园当了25年园长的她,怀着理想来到这里。但她很快感到,这不是她理想中的幼儿教育。“这些熟能生巧的事情,谁都能做到,不过是一些大面上的、形式化的东西。在这种管理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师和幼儿园的运作,而不是每一个儿童个体。”
很多时候,对问题的反思也意味着一些新的认识正由模糊走向清晰。正如祝幸安曾言:“问题就是境界。”困惑过后的赵雅尔意识到:“服务应该是有内涵的。”他们尝试着从关注教师转向关注儿童,从着眼全面变为深入个体。
对这样的转变,幼儿园小班班主任姚蓉可谓经历惨痛。五年前开园的第一天,班里一个孩子不慎摔破脸颊。当晚,她含着泪被孩子妈妈好一通训斥。痛定思痛,姚蓉觉得,要做好服务,光有爱还不够。
在开学前的报名中,有一个孩子哭着不肯来,对老师又踢又咬。怎样让他跟老师接近呢?姚蓉决定去家访。起初,孩子躲在房间里不肯出来。早有准备的姚蓉从包里拿出一些小玩具,和家长一边摆弄,一边故意大声说:“哎呀,真好玩!”一会儿,孩子像从甲壳里探出脑袋的小龟一般慢慢靠过来。“来,老师把玩具送给你,等你会玩了,就打电话告诉我,好吗?”不久,在家长的诱导下,孩子打来电话。姚蓉抓住时机,约他到公园玩,孩子很快把她当成了朋友。告别时,姚蓉拉着他的手说:“老师在幼儿园等着你,你一定要来啊。”开园时,孩子果然来了。看到姚蓉,还有童话世界般的教室,孩子高兴极了。
而最让姚蓉欣慰的是,开园第一天,全班三十几个孩子没有一个哭闹。而此前的艰辛付出,也只有她和家长清楚。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老师们从尊重差异出发,努力走近孩子的心灵。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幼儿部里发生了一场“惨剧”。这天,大班一个叫嘉嘉的女孩带着几个孩子,从二楼把园里养的小白兔抛下去摔死了。意想不到的情景让孩子们惊呆了,嘉嘉“哇”地哭起来。
班主任黄增艳闻声而来,把嘉嘉带进办公室。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怎么会如此残忍,黄老师有些生气,但并没有马上责怪嘉嘉。
凭经验,黄老师觉得应慎重处理。赵雅尔也表示赞同:“应该从孩子的行为细节入手去发现问题,查找原因。”经过分析两人认为,嘉嘉的行为可能有两种令人担心的动因:一,是否有虐待动物的倾向;二,是否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幻想自杀,先拿小白兔做试验品。
黄老师把孩子们叫到身边说:“小白兔死了,我们该怎么办呢?”她留意观察,嘉嘉也很悲伤,不像是出于虐待动物。于是,她建议说:“小白兔平日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为它举行一个葬礼吧。”
埋葬了小白兔,事情或许就这样过去了。家长也表示,没发现嘉嘉有心理问题。但老师们仍放心不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几天后,赵雅尔把嘉嘉叫到办公室,像朋友一样问道:“嘉嘉,小白兔多可怜呀!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吗?”嘉嘉低着头,小声吞吞吐吐地说:“我……我们想看看小白兔……会不会飞。”
原来这样,看来孩子是受了童话的影响,原因找到了!为了解开孩子心里的结,淡化孩子的心理阴影,老师跟嘉嘉家长商量,由家长去买一只小白兔。第二天,当嘉嘉抱着小白兔满脸笑容地走进教室时,孩子们都兴奋了。赵雅尔说:“我们又有了新伙伴,大家一定要爱护它。别忘了,小白兔不会飞,从高处摔下来是很危险的。”
到底什么是有内涵的服务,在这里我们看到,即便是对最幼小的孩子,教育者所流露出的仍是一贯的理解、尊重、平等、民主的态度。
“服务”,一个既不时髦,也不深奥的词汇。南海实验学校却把它作为一面富有感召力的旗帜,探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教育境界!
2006年11月30日,南海实验学校举行建校五周年纪念报告会。他们没有邀请领导,也没有大肆宣扬,而是把这次活动作为教職工重温集体记忆、回顾奋斗历程、提炼办学精神的宝贵机会。
五年时间很短,但五年的集体记忆中,却承载着太多值得铭记的精神财富,这将成为学校兴旺发达的动力。五年多来,南海实验学校在一片荒野上白手起家、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以“优质服务、共同发展”为品牌特色的发展道路。2005年,学校的四个学部分别被评为舟山市督导评估四星级学校、浙江省示范性学校。2006年,学校又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十所华文教育基地。五年多来,在优质教育资源引领下,学校周围已经一片繁荣,市政中心的落成、大片住宅区的开发和更多新学校的建设,都昭示着蓬勃发展的明天。
就在不久前,舟山市政府作出重要决定:组建南海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南海实验学校的品牌优势,使之承担起提升新区整体办学水平的重任。这也意味着,学校将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创业阶段。
又一个新的“路的故事”,分明已经在他们脚下开始……